十尺左右的舞台上,一些酷似人的小玩意在艺人们五指的操控下演义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浓缩不同人生的喜怒哀乐。这些服装精美神态各异的小玩意,就是福建地区特别是漳州这个地方的有名的布袋布偶。 布袋木偶是受其他傀儡戏启发而产生的,是傀儡戏中的后起之秀,却一直保持着它的勃勃生机,在民间广受欢迎。傀儡跟古代葬礼中殉葬的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使得傀儡戏一度是作为驱除邪煞的戏剧演出,具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一般是在办丧事时出现,很少作为娱乐活动展出。后来木偶戏逐渐兴盛,福建地区出现不少专业戏班社,并形成不同的表演流派。民间的婚丧嫁娶和祭祖祭神,都有木偶戏的身影。长久以来,布袋木偶戏已经成为福建人民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布袋木偶戏,大致与真人演出的戏曲相似,也有生旦净末丑角色分类,还有布袋木偶戏特有的的飞禽走兽角色。演出的时候,艺人的食指套入头颅,为主干;拇指、中指分别操纵木偶的左右臂,手掌为躯干。艺人左右手可以同时套上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一个出色的木偶戏艺人,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并且要进入戏班剧团跟着演出几年后才可以独立参演。 除了手指的灵活度以外,木偶戏对艺人的嗓子要求也很高。木偶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在舞台上演绎历史人物时,发声主要靠的是艺人的嗓子。有人曾说,演员的身体里有灵魂穿过,木偶艺人的身体则同时要有很多灵魂穿过。生旦净丑的发声都需要准确把握,随着剧情发展还要随时变换声音。甚至连人物打斗、礼花绽放、闹市杂音,也要表现出来。每一场演出,都是一个一心多用的过程。也难怪南宋时候有木偶艺人能通过操纵木偶来装神弄鬼,这样动作丰富的木偶,配上逼真的声音,任谁都要以为真是鬼神下凡吧。 灵动的木偶,最开始只是一块粗糙的香樟木,要经过打坯、刻型、修光、刷土、粉脸、开脸、上油到须发等一系列难度高又复杂的工序才能变成精致的样子。制作木偶的匠人,需要洞察剧本中人物角色的特点,由于演出的木偶脸部表情基本是静止的,而人物行为又是变化的,所以需要雕刻的艺人能把握好人物性格,巧妙地雕刻出能尽量满足一整出戏剧的人物表情。另外,考虑到观众观赏戏剧是仰视的角度,木偶的头部整体是往下的,便于观众欣赏;又因为木偶的体积较小,为了能使观众更好地领会戏剧人物形象,人物表情必须适度夸张和变形。总之,木偶的制作,是需要不偏不倚的手艺,除了多年勤奋练习和认真揣摩别无他法。 俗话说“台上公仔动,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对于制作木偶的匠人和表演木偶戏的艺人同样适用。布袋木偶这块小小的樟木,套上不同的戏服,在掌中演绎着世间百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