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易学知识 > 民俗文化 > 新闻动态

指尖上演绎民间文化 记忻州民间面塑艺人殷润秀

时间:11-01 来源:网络 点击:

一团面泥,经过揉、搓、捏等一连串的动作,顷刻之间,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跃然于眼前,这个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就是忻州传统民间面塑艺术。

“现在社会对民间传统文化和工艺越来越重视了,民间工艺的市场价值越来越高,这让我们这些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越来越高,创作的动力也越来越足。”忻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忻州民间面塑艺人殷润秀谈到近年来面塑工艺的发展时,总是满脸的喜悦与自豪。

今年55岁的殷润秀,是忻州市忻府区东街村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出生在忻州市忻府区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受家人的艺术熏陶,对手工艺术的制作情有独钟。2016年殷润秀经过忻州面塑大师焦未秀的指导点拨,开始了面塑艺术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面塑作品逐步走向艺术领域。

殷润秀的爷爷曾是上世纪50年代山西美协的理事,她的父亲会彩绘、剪纸、纸扎、画玻璃画,母亲也是地道的巧手“媳妇”,大伯、大弟弟和侄儿都是画家,大姐和二弟还是剪纸非遗传承人。殷润秀说:“小时候,母亲捏花馍的技艺一直让我向往。”让殷润秀印象最深的是幼时母亲和乡邻们捏过的一次花馍。说起当时的情景,殷润秀至今激动:“当时我母亲捏的‘西瓜’花馍,绿色面团捏的‘瓜皮’,红色面团捏的‘瓜瓤’,黑色面团捏的‘瓜籽’,看起来就跟真的西瓜一个样。”从此母亲捏花馍的场景在殷润秀的心里埋下了一颗艺术“种子”。经过不断练习,面塑技艺大幅提高。

2016年年底,殷润秀参加首届山西花馍艺术展。殷润秀当时觉得自己刚上手,捏得还不够好,就试着把自己做的花馍拍了照片发给艺术展的工作人员,没想到人家说挺好,可以参展。做了喜庆花馍和童趣花馍三件套《过大年》《藏猫猫》《玩陀螺》,带着这些作品去太原傅山园参加了首届山西花馍艺术展。殷润秀的作品展出后,摊位前围满了人。最终在“山西省首届花馍艺术展暨最美花馍评选活动”中,殷润秀的作品获得“最具人气奖”。

从此,殷润秀的信心更足了,近乎“痴迷”地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做面塑上,她制作的面塑作品分门别类、花样繁多,童趣类《过大年》《藏猫猫》《玩陀螺》;喜庆类《迎亲》《狮子滚绣球》《金鸡闹春》《鸳鸯戏水》;民俗传说类《麒麟送子》《老寿星》,人物类《程婴救孤》《岳云贵》《林则徐》等,作品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现在,殷润秀的面塑作品不仅在太原、忻州等地知名大酒店进行展销,而且通过多种渠道传到了大同、包头、北京、天津、沈阳、香港等地。

近年来,殷润秀的面塑作品屡屡获奖,2017年7月,在“首届全省职工手工艺品展评活动”中获“优秀奖”;2017年9月,在“第四届‘三晋巧姐’手工艺品展评展销活动”中获“铜奖”。2018年3月,在第二届山西花馍面塑艺术节上获“最美花馍奖”。不仅如此,殷润秀的作品在忻州、包头、太原、晋城、北京恭王府等地举办的相关展会上也多次获奖。2018年5月受聘于中北大学非遗百科教育传承基地讲师。

面塑制作表面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需要的工具也非常少。一把一次性筷子、一包竹签、一把小刀、各色面团就是殷润秀面塑所需的全部工具,而这些用具里,最主要的是“面”。殷润秀指着形态各异的面塑说,别看用的工具不多,但是每个关键的步骤一个都不能少,光面的制作就需要发面、兑碱、揉到、醒到等多道工序。

为了不断创新面塑工艺,殷润秀经常与民间面塑艺人进行交流,充分挖掘出忻州面塑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地展示出山西及忻州特色文化。

谈起面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殷润秀说:“我们农家人不能把自己的传统艺术丢了。”她想创办自己的面塑工作室,吸收更多的人学习捏面塑,还想着要申报成为非遗传承人,励志要把面塑这项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