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来源和构成要素,其思想不仅渗透到中国文化各个领域,而且早已影响世界。道家思想很早就流传到日本,传播持久而广泛,至今仍绵延不绝。道家哲学对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知识阶层对其深入研究和受取之上。中江兆民、西田几多郎、铃木大拙、冈仓天心、夏目漱石、汤川秀树等人都是对日本近代思想文化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分子,是近代日本哲学、宗教、艺术、文学、科学、政治等领域的代表。通过对他们与道家哲学相关研究的考察可知,道家哲学在日本近代思想文化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为知识分子心灵安顿和精神超越提供哲理资源
道家哲学的精义强调人内在的心灵安顿与自我精神超越。上述六位知识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在追求这一思想境界过程中,接受了道家哲学。中江兆民以“逍遥老人”、“南海仙渔”自称,其人生态度和人格中明显可见庄子风范。他依据庄子相对性的思想,破除对生命长短的固执,以超然的态度面对死亡。西田几多郎,早年就把道家哲学作为精神寄托,从道家哲学中获得的启发和共鸣扎根于西田心灵深处,并贯穿终身,也成为他生命意义寻索的一个生长点。冈仓天心对道家道教的醉心,已经到了按照其哲学、教义践行的程度。他自号“浑沌童子”、“混沌子”、“春风道人”、“鹤氅道人”等,以道家道教为其终生追求,反映了冈仓精神世界的仙风道骨。铃木大拙皈依于禅,他的禅境带有浓厚的道家式自然主义色彩。夏目漱石晚年不再从现存宗教中寻求拯救,而是转向追求自己特有的悟道境界,他的“道”是指道家的“天”和“自然”,其“则天去私”的精神追求是道家式的。汤川秀树一生都在寻求“内心的平静”,这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主调;而老庄哲学虚静的观念,恰与他对心灵永恒宁静的追寻合拍,老庄式的虚静根植于他的内心。
为社会文化批判提供理路依据
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借道家哲学展开社会文化批判的不在少数。田冈岭云、长谷川如是闲等人的批判主要是针对社会制度,而铃木大拙、夏目漱石的批判则侧重对文明的反思批判。铃木按照老庄道家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路,洞察到机器化的近代社会个性丧失和伪善的异化现象,并从保护人的本真之性出发,批评技术和制度等外在束缚,这正是庄子哲学的旨趣。铃木看到机器化的认识论基础是概念化或知性化,因此,他对机器化的反思和批判,不限于技术和制度层面,而是深入到认识层面、精神层面(如对“机心”的批判),而这正是庄子哲学的基本品格和突出特征。夏目指出,近代文明在知识、技术等各方面快速进步的同时,人本身却在崇尚智巧和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不断衰颓,原因在于人们不懂得道家“无为而化”的道理。这种本真日丧的精神状态,源于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因此治疗它的根本方法是弱化和消除过度自我意识,即“忘我”、“无我”。夏目的这种批判理路显然是道家式的。老庄道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根本特征就是文明批判,它既是社会和文化批判,又包含十分深刻的知识和技术批判,因而为铃木和夏目等亲近东方文化的知识分子所珍重,成为其理路依据。
为思辨哲学的建构提供思维支撑
中江兆民认为,物质(身体)是本体,精神是本体的活动、作用,而“漆园吏庄周已经看穿了这个道理”,这主要是依据《庄子·养生主》的“薪火”之说,并加以扬弃。在中江关于身体(物质)无穷转变而不朽不灭的理论中,能够看到庄子气化论、物化说的因素,且他用近代自然科学的“元素”及其“化合分解”,来解释庄子的“气”之“聚散”。中江认为世界万物在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限”,这也与庄子万物无限转化和“夫物,量无穷,时无止”的思想相一致。西田几多郎哲学的“纯粹经验”、“实在”等核心概念与道家的“混沌通一”之道相近。“纯粹经验”和“实在”的核心就是“统一性”,它是一种“混沌的统一”,是“最自然的和统一的意识状态”,如同“天真烂漫的婴儿”。西田用高度熟练的技艺来解释“知的直观”,与庄子的“道进乎技”极为类似。通过技艺的出神入化境界来表现“道”是庄子哲学中一个颇具特色的思想。西田认为人的善就是“自我的发展完成”,是“发挥人的天性自然”。庄子以保养人的纯真本性为人生之最高目的和伦理根据,反对任何损害纯真本性(“性命之情”)的观念和行为。可见西田“善”的观念与庄子“安其性命之情”的思想相似。
为文艺理论的发展提供哲学根据
中日文化史上,文学家和艺术家多有亲近老庄者。在文学艺术理论上吸取道家哲学的典型是冈仓天心和夏目漱石。冈仓十分推崇谢赫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的美术观,并以此来说明美术的内在精神。在他看来,谢赫以及陶渊明、顾恺之等人继承了“老庄精神”。他按照气本论来理解“气韵生动”说,以庄子的“一气”、“顺应造化”、“无用之用”等思想为依据来阐发他的美术观和艺术观。夏目主张“低佪趣味”、“非人情”的“余裕派”创作态度,即与描写的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超越世间价值观念、利害好恶而不为其牵累,从而“常游于充裕之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真正的美,这与庄子“游刃有余”之境旨趣相合。夏目提出的“还原感化”的文艺最高理想,实质是庄子式的“进乎技”的“道”的境界,典型代表是《庄子·达生》中“梓庆为”。
为自然科学的探索提供思想启发
汤川在对基本粒子的探知中借鉴庄子“知鱼乐”的直观方法,用老庄的“浑沌”来描述“实在”,受庄子“道—物”思想的启发而提出基元域概念,借庄子“大冶铸金”的思想来解释物理规律,从老庄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中获得创造力理论的依据。老庄哲学成为汤川科学探索中的一个关键性创造思维因素。
日本近代知识分子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但并没有彻底抛弃东方传统文化,他们中不少人肯定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对道家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与前近代时期不同,他们多从近代(西方)文化的视角来审视道家哲学,或与西方思想相结合,或以西方思想为参照。在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探索中,中国的道家哲学与西方思想相遇,并以不同方式相融合,使古老的道家哲学生发出新的意义,具有了现代意涵。实际上,这种以西学为参照来审视和诠释道家哲学的探索活动,在中国近代也出现了。严复、王国维、金岳霖、方东美、宗白华、汤用彤、蒙文通、冯友兰、熊十力等一批近代著名的知识分子都对道家哲学的近代诠释作出了贡献。
道家哲学在中日近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显示出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彰显出它深邃、超越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对道家哲学在中外文化中的作用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和体会到这些思想和智慧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现代”价值。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