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试从修道的角度看岳飞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众人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岳飞,近千来一直深受中国人民的崇敬,他那英勇抗金的事迹,一直被人们传颂不绝,他那精忠报国和宁死不屈的的精神以及对忠、孝、义、慈、崇俭抑奢等道教思想的切身践行,一直被人们仰慕效仿。时至今日,祭祀岳飞的庙宇仍然遍布大江南北,岳飞的身份早已从民族英雄上升为道教护法神灵。然而,学界一般喜欢从儒家的立场去研究岳飞,其实岳飞的思想行为处处契合道教的修道思想。

岳飞生活于北南两宋之交的年代,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年仅三十九岁的他就被秦桧一伙奸侫所谋害。但他却用这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岳飞精神”,这种精神的诞生与当时的道教思想有很大的关联。

《宋史•岳飞传》载:“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从中不难发现,岳飞的父亲岳和是个具有浓厚道教感情的大善人,他那慷慨施舍、不追债讨租的品行是一个不信鬼神的人很难具有的,他为自己儿子取名为“鹏举”显然是受到道教的影响,是继承了道教的祥瑞崇拜,其“鹏”字也是源于道教的《南华真经》:“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再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我们就不难理解岳和的崇道举措了。北宋是一个崇尚道教的朝代,从宋太祖赵匡胤到宋真宗赵恒,这些皇帝对道教的崇尚一代胜过一代。尤其是后来的宋徽宗,他集天神(长生大帝君)、教主、皇帝于一身,成为历代崇道的帝王中最突出的一个,并且从六个方面兴办道教事业:一、颁示天神下降之事,公开梦见老君面谕“汝以宿命,当兴吾教”。二、大兴宫观木土。三、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并制定道教节日。四、提高道士地位,仿照宫廷官吏品秩增置道官、道阶、道职。五、多次下诏令天下郡县搜访晓道法、有道术的道士,广开入道之门。六、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编修《道史》、《道典》《道藏》。中国人自古就有上行下效的传统,在北宋皇帝与朝廷的带领下,百姓个个淳朴善良、忠孝守信,致使中国文化走进了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生活在北宋末的岳和,自然会受到当时社会崇道风气的影响,其子岳飞也难免受到熏陶【1】。

早在唐代,道教祖师吕洞宾已将奉行忠、孝、义、慈作为修道成仙的条件,这些条件对岳飞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岳飞的忠,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忠于国家”这个观念自幼就铭记于岳飞的心里,岳母姚氏曾在岳飞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字。在岳飞被张俊、秦桧等诬陷,以“谋反罪”关进大理寺狱后,主持审讯“狱案”的御史中丞何铸,在诘问岳飞“反状”时,岳飞愤然地脱下上衣,袒露出背上深人肌肤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以表明一腔忠心报国的坚定意志。何铸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在罪状得不到证实的情况下不愿顺旨给岳飞定罪。他确定岳飞是国之忠臣良将后,就把自己审讯结论上报气焰薰天的宰相秦桧。秦桧无奈,迫不得已才说:“此上意也。”向何铸挑明了捕岳飞入狱是高宗皇帝赵构的旨意。然而,为了拥护岳飞的忠心,何铸顶着丢乌纱帽的危险,大义懔然地说:“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何铸果然因此被罢官、贬谪徽州。【2】可见岳飞的报国之忠,具有极其撼人心魄的威力,以致感染了良心尚未泯灭的秦桧党徒何铸。

岳飞“天性至孝”,对母亲姚氏的孝顺达到极至,礼仪上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岳飞幼年丧父,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就将恢复中原、迎回二圣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母亲也鼓励岳飞参军报国。但是岳飞每次一想到如果参军就只能将母亲独自留下,就不忍离开母亲。可是岳母深明大义,不同一般的普通母亲,屡次劝说岳飞为国尽忠,最后岳飞才“不得已,乃留妻养母”。当岳飞跟随高宗皇帝南渡后,河北沦陷,岳飞与母亲便失去了联系。岳飞虽然随着部队南征北战,但心中一直牵挂着身处北方金国占领区的母亲之安危。“先臣日夕求访,数年不获。”直到一天有人捎来了岳母的口信“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岳飞第一次得到了母亲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去金国的占领区接回母亲。可是在敌占区敌人盘查很紧,通过不断的反复尝试,共经共十八次才接回了自己的老母亲。接回母亲后,岳飞热泪盈眶,立即跪拜在母亲面前谴责自己不符孝道。后来,不管军务多么繁忙,岳飞几乎做到早晚探视母亲,并亲自为她“尝药进饵”,检查衣服、器用的干湿冷热,“语咳行履未尝有声”,遇到出师,必定严饬家人对母亲细心侍养。岳母姚氏去世后,岳飞痛不欲生,他“水浆不入口者三日,每恸如初,毁瘠几灭性”。他和长子岳云“跣足扶榇归葬,不避途潦蒸暑”。落葬后,又“庐于墓,朝夕号恸”。【3】可见,岳飞之孝是非常人可比拟的。 

岳飞一生特别重视情谊讲究正义,并且非常痛恨那些忘恩负义的人。 

身为朝廷官员,岳飞必然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大小事情,不但要为打胜仗操劳,同时还需面对身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有慷慨大度的人,也有小肚鸡肠的人。岳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以他的正义去感化别人。在同朝为官的臣子之间,岳飞一直保持自己正直、无私、知恩图报之大义。岳飞刚入伍时,四处碰壁,抱负无从施展,幸好受到了时任河北招抚使的主战派张所的提拔。后来张所被投降派罢黜,逝世于岭南,但“其子宗本尚幼”【4】,岳飞到处寻找,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张所的儿子后,就把他当作自己亲生儿子一样抚养,甚至破例请求朝廷赐予张所儿子一个官职。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岳飞的知恩图报的义气却活生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后来在绍兴四年(1134)收复襄阳六郡的战斗中,朝廷曾派刘光世部队增援岳飞,可在岳飞已经收复襄阳六郡的三天之后,刘光世的部队才姗姗来迟。本来刘光世延误了军情理应治罪,但是岳飞在上报战功时却称“虽其至不及期,然臣之军士知有后援,所以能成薄效”【5】,他说是因为刘光世的部队与自己部队能成犄角之势,才能击败敌军的。绍兴十一年(1141),张俊知道韩世忠曾经想杀掉前来议和的金国使臣以破坏宋金和议之事后,立即转告秦桧,获得了秦桧的旨意:先去分掉韩世忠的部队,然后再处办韩世忠。于是张俊兴冲冲的来找岳飞商量如何分掉韩世忠的部队。张俊对岳飞说:“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没想到岳飞竟然对满心欢喜的张俊一阵痛骂:“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唯自家三、四辈。万一主上後令韩太保典军,吾其将何颜以见。”【6】岳飞的凛然正义让张俊那样的忘恩负义之徒显得极其卑微渺小。同为中兴四将,差别竟然如此之大。显然,岳飞一生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心中的“大义”。

岳飞的忠并非单纯的忠于皇上,而是对道教思想的践行——“以百姓心为心”,是因为他心性慈悲,总是为国家、为百姓着想。

岳飞对南宋的妥协议和政策自始至终都是坚决反对的,在对金妥协议和过程中,高宗心中最怕的,就是岳飞的抵制。因此,绍兴七年(1137),当被扣押在金的南宋议和使者王伦被放,带回了金国允许议和的消息后,高宗一面加紧了议和的部署,一面对驻防长江中游的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飞三令五申,不得越出“界分”,以免“引惹”金人。可岳飞并未遵从,仍然积极地进行“联结河朔”活动,为北伐准备。他派出一批批人员,携带蜡书、旗子,潜入中原,去联络义兵,相约以“岳”字为旗号,一旦北伐,举旗响应。枢密副使王庶视师江淮,岳飞写信给他说:“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绍兴八年夏天,高宗为了说服岳飞赞同议和,宣诏岳飞入朝。岳飞猜测到高宗的意图,于是上书高宗“乞归田野,以养残躯”。高宗遂以“疾速前来行在”、“不许再有陈请”的严厉诏旨,迫使岳飞来到临安(杭州)。接见时,宰相秦桧也在场 。高宗向岳飞表明了是出于孝悌、不得已才议和的苦衷。岳飞毫不隐讳地表示反对,他指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在岳飞的强烈反对下,高宗“默然”秦桧“衔之”,都只好记恨于心。【7】

后来,高宗因议和成功大赦天下 ,大臣们都照例向皇帝呈献谢赦的公文,岳飞却借此机会,重申“议和不便”。他特地授意幕僚张节夫起草了著名的《谢讲和赦表》,其中写道:“念此艰难之久,姑以和好之宜……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家国,岂其然乎……臣幸遇明时,获观盛事,身居将闻,功无朴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无辞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8】《道德经》云:“慈故能勇。”岳飞之所以有如此冒死进言的勇气,是因为他具有心系天下百姓的慈悲情怀。

岳珂说:“飞用兵,虽伐叛,亦以广上德为先。”心性慈悲的岳飞在能够不杀生的情况下会尽量避免。建炎四年(1130年)初,被金军穷追逃往江西虔州的隆祐太后,给沿路居民带来极大骚扰。其护卫禁军,一路明抢暗夺,无异强盗,引起群众反抗。领愤怒的虔州群众包围了隆祐太后的住所—— 景德寺。隆祐太后遂指使禁卫军杀出景德寺,“纵火肆掠”,激起更大的民众动乱。事隔三年,高宗传出“密旨”给岳飞,命令岳飞血洗虔城,为隆祐太后的“震惊”实行报复,岳飞接到这一“密旨”拒不执行。他上书高宗:“请诛首晋,而赦胁从。” 高宗批复:“不许。”岳飞再次上书据理抗诏。高宗沉默不答。岳飞不顾激怒高宗的危险,第三次上书坚持己见。高宗不得已同意让岳飞自己裁决。岳飞只把造事头领彭铁大、李动天、陈顺等绳之以法,保住了虔城百姓的生命, “虔人欢声如雷”,绘岳飞像挂在家中祭祀礼拜。【9】正是因为岳飞具有《道德经》中的慈勇精神,他才多次“抗旨”,不屈地与赵拘、秦桧妥协投降政策作斗争,大无畏地面对“蒙冤受害”的。

当然,岳飞除了具有以上所述忠、孝、义、慈等道教思想行为外,他还遵行道教崇俭抑奢的生活原则。

岳飞在平日里生活非常节俭,平常吃饭时桌上的荤菜不会超过两个,其节俭程度胜过一般普通家庭。 有一次岳飞请部将郝政吃饭,郝政看到岳飞的饮食过于平淡,于是就拿了点在当时随处可买到的酸馅给岳飞尝尝。岳飞居然没有吃过那种东西,尝了一点后觉得味道不错,就对手下的人说:“留其余以为晚食。”岳这一举措让旁边的郝政感到相当的惭愧。还有一次,岳飞让厨房做饭时,发现桌上多了份鸡肉,他马上查问为什么会多一样菜的原由,得知鸡肉是别人送来的后才不再追究,只是没忘叮嘱不要再给他送菜。【10】

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蒙冤被害后,秦桧让自己的爪牙王会去抄岳飞的家,没想到岳飞“家无儋石之储,器用惟存尚方所赐,之外无有也”【11】。岳飞家除了一些皇上赏赐的东西,剩下的都是自己作为一名武将必备的铠甲、宝剑,和一些常用家具以及几亩薄田,并没有其他什么贵重的东西。岳飞生前身居高位,当时人们个个都在追求物质享受,奢侈风气盛行整个社会,他却如此的节俭抑奢,足见他对道教思想践行之毅力!

因为岳飞一生践行道教思想,以“忠、孝、义、慈、俭”为生活原则,将“以百姓心为心”当作为官标准,在他遇害之后,岳家军驻地荆湖一带的百姓都陷入了沉痛的哀悼之中,全不顾权奸秦桧的凶焰如何高涨,几乎家家悬挂岳飞的画像进行祭祀,并在鄂州城内的旌忠坊为他设立忠烈庙;百姓们还把他的一些事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彼此相互传颂;以致宋孝宗登基后马上为他建庙进行祭祀,并加封谥号“武穆 ”。【12】1615年,明神宗又为岳飞加封圣号“三界靖魔大帝”,并建庙赐额、核定祭仪。后来的历代帝王也无不对他充满敬畏和崇拜,大众百姓也无不对之顶礼膜拜。【13】最后,他渐渐地从民族英雄走进道了教神坛。

总之,在岳飞身上,不仅体现出了传统儒家的完美人格,而且折射出道教思想在特殊时代的结晶和缩影。

参考文献:

【1】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修订本

【2】脱脱:《宋史》卷三八O,《何铸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

【3】岳珂:《鄂国金佗粹编》,卷九,《遗事》,中华书局1989年版

【4】岳飞著,黄邦宁编:《岳忠武王文集》,卷末,乾隆三十五年影印本

【5】岳飞著,黄邦宁编:《岳忠武王文集》,卷一,《乞先推刘光世军犄角赏奏》,乾隆三十五年影印本

【6】岳珂:《鄂国金佗粹编》,卷八,行实编年卷五,中华书局1989年版

【7】脱脱:《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

【8】岳珂: 《鄂国金佗粹编》,卷十

【9】脱脱:《宋史》,卷一二四,《岳飞传》

【10】岳珂:《鄂国金佗续编》,卷二七,黄元振:《岳武穆公遗事》,中华书局1989年版

【11】岳珂:《鄂国金佗粹编》,卷八,行实编年卷五,第687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12】邓广铭:《岳飞传》第464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13】汤阴县志编纂委员会、汤阴岳飞纪念馆、汤阴岳飞纪念馆:《岳飞庙志》第161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版

(本文作者:邱清辉  原文曾发表于《恒道》杂志2017年第1期,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