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宋小龙道长:道教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普适价值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从东汉张道陵祖师建立道教教团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道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模塑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世界。道教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教化,独特而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通过特定的修炼方式和斋醮科仪程序,将道教伦理道德的精华渗透到广大民众的心中,对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和传统伦理道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伦理道德,严格地说,二者是有区别的。伦理是一套规范,规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的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处之道。而道德不仅指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规范,还包括个人的品质和德性。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其伦理道德是以传统伦理为基础,以道教信仰为核心而构建的一种伦理道德体系,它既包含着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又具有强烈的道教神学思想,是传统伦理思想与道教神仙信仰的结合,反映了道教的伦理道德是神圣与世俗的有机统一。道教的伦理道德具有两个层面的内容,即“人与人”的伦理和“人与神”的伦理,以“人神伦理道德”来映射“人人伦理道德”之间的价值,从而在心灵的深处,对人的行为意志构成制约。

人类社会,除了法律、法规和各种制度之外,主要依靠着伦理道德来维系社会秩序。道教伦理道德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就以孝忠诚信为例,谈一谈道教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意义和普适价值。

一:道教孝忠诚信思想的重要意义

1、忠孝乃为人之本

忠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忠君、敬师、事亲”的内容,认为“父母者,生之根也;君者,授荣尊之门也;师者,智之所出,不穷之业也。此三者道德之门户也。”到了宋代,净明道更是提出了以“忠孝”为首的八字垂训,可见“忠孝”思想在道教的重要性。

孝是对父母、师长尽义务。道教行孝有三重对象:大道(乃虚无自然的真父母)、世间父母和师长。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力侍奉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师长指导徒弟度己度人修道成仙,对徒弟有莫大的恩情,其重要性和给予生命夫人父母不相上下,徒弟应尽忠尽孝。人秉气血于父母,受教于师父,但在终极层面上,大道才是虚无自然的真父母,作为大道的子民,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伤害天地,即效法自然。

忠是对国家、民族尽义务。道教行忠有两重对象:一是指国家和民族,二是指自己的心灵。《玉真先生语录内集》说:“忠者,忠于君也。心君为完胜之主宰,一念欺心,即不忠也。”如果说国君是外在的,那么心君则是内在的。祖师在这里强调忠于心君,实际上就是告诫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 ,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忠”。

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道教的忠孝之道,不单单是指世俗意义上的伦常规范,更是一种修炼方式。《净明忠孝全书》中说:“人欲修仙,先当忠孝;欲要忠孝,先当净明。”所谓“净明”就是无形大道,先天之本也,乃正心修身的最高目标。经文中还进一步指出“净明者在上为无上清虚,在天为中黄八极,在人为丹元绛宫。此三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的“丹元绛宫”是指人心,人之本心不昧才能达到净明的境界;“中黄八极”则是指“天心”,天心净明则四时顺序、合道清宁;“无上清虚”则以清喻之净,以虚喻之明,是学道者所追求的无上大道。所以说,无论是“人心”还是“天心”,皆当以大道为本。故曰:“天立中黄八极而报无上之本,人当忠孝而答君亲之恩,忠孝大道之本也。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因为 “忠”和“孝”的对象已经不是世俗的君主和父母了,而是自身的“心性”。由此可见,“忠孝”既是入道之基,亦是修仙之法门。

2、诚信为和谐之基

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道教历来强调,诚信既是学道修道的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早期道教就开始重视诚信思想,在《太平经》中,祖师爷就把诚信作为维系人间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求大家严格遵守奉行。

《太平经》中说:“夫天地之性,自古到今,善者致善,恶者致恶,正者致正,邪者致邪,此自然之术,无可怪也。故人心端正清净,至诚感天,无有恶意,瑞应善物为其出。”同时,天道也不容许人世间有奸邪欺妄之言行,反对违背天道的虚伪和残害生命的恶行。并指出,下古之世之所以天灾频发,阴阳不和,生养万物不成,这些灾祸,皆为人世间不能至诚守信所带来的后果。如果要想天地恢复常态,社会恢复和谐,人类必须至诚不欺,“取信于天,取信于地,取信于中和,取信于四时,取信于五行,是皆天所得报信矣”。天道真实无妄,人性得于天道而守其正,亦真实无妄。由此可见,诚信是维系天、地、人之间和谐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在。

人类社会,要维持和谐有序的状态,就需要人人诚实守信,不欺诈奸猾。所谓“诚”,就是要求大家诚恳待人,不嫉妒,不中伤,不欺骗,不背后议论人之长短,不口是心非,不作伪证;所谓“信”就是说话办事要讲信用,承诺的必定做到,借人的必定偿还,损坏他人的必定赔偿,不贪小便宜。道教历来把“诚信”作为处事原则。故《太平经合校》中说:“一言为百言,百言为千言,千言为万言,供往供来,口舌云乱,无有真实。”又说:“动作言顺,无失诚信”,“不虚美,不隐恶”等等,这些都是道教诚实守信的思想,所谓“国有诚信必兴,家有诚信必和,人有诚信必贤”,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道教的诚信之道,不单单作为一种普通伦理道德存在,还与道教的戒律思想融为一体,赋予了道教的神学思想内容,成为道教所特有的诚信思想。在道教传统戒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戒妄语”。《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称:“盖诚为人道之门。语者,心之声也。语之妄,由心之不诚也。心既不诚而谓之道,是谓背道求道,无由是处。”《老君五戒》第三戒“不得口是心非”。《积功归根》第五戒“不得妄语”。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出之谨慎,慎之又慎,如果要说,一定要“实言”、“直语”。一旦违背了戒条,将会受到律文的相应惩罚。可见道教以戒律的方式说提出的诚信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将产生更为强大的约束力。

二:道教孝忠诚信思想的普适价值

中华民族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主要就是指“孝忠诚信”等伦理道德方面。道教的孝忠诚信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历史条件下,有着更为重要的现代普适价值。

第一,孝忠诚信是我国法制的要求。我国宪法第49条明文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条宪法规定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弘扬。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维护国家统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荣誉、利益”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等等规定,则体现着对公民“忠国”的要求。对于诚信,在《合同法》、《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方面也都有条文规定,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弘扬“孝忠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是我国法制的要求。

第二,孝忠诚信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孝忠诚信的道德教化功能,对协调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培养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义务感,责任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三,孝忠诚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党的十八大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从3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国家、社会、公民追求与持守的道德规范。道教孝忠诚信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由此生发的热爱祖国、诚信不欺等优秀品格,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我们今天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丰富底蕴。

除此之外,孝忠诚信的道教伦理道德思想,对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国民整体道德素质都具有一定启示,主要表现在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在个人方面,它可以帮助提高个人修养; 在社会方面,它起到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个人自身修养方面

第一,孝忠诚信思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格。道教孝忠诚信的伦理道德思想,十分强调个人自身的修养,重视个人的人格魅力。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一些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对个人品格的追求,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极端主义等等的盛行,这些都是心灵扭曲和极度自私的人格表现,这就需要社会来引导并培养健全的人格。孝忠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这样的精神追求能矫正当下人的人格观念,给现代人带来心灵的呵护和精神上的满足。道教的孝忠诚信思想本身透露出来的就是人性之美和人格的高尚,反映的是自身表里如一的孝忠诚信美德。我们要发扬道教孝忠诚信的思想,树立正确地人格观念,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作为当代社会的公民只有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充实的精神世界,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整个社会才会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孝忠诚信思想有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现代社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要求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经济发展了,但人的道德素质整体却有所下降。科学技术的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未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因此,有人说,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美德遭受重创,道德水准滑坡,乃至有人患上了道德冷漠症。例如:子女将父母扫地出门,频发的偷盗抢劫、校园暴力事件等等,这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了。所以提升现代人孝忠诚信的道德修养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发扬道教孝忠诚信的伦理道德思想,这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类心灵的净化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启示作用。

2、维系社会秩序方面

第一、孝忠诚信思想有助于端正社会风气。当下社会,孝忠诚信思想缺失现象严重,就拿吃的来说,食品掺假掺毒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毒牛奶、毒胶囊、地沟油等等事件风起云涌,过去这些事情不是没有,而是没这么普遍。以前做这些事叫做伤天害理,做了以后要断子绝孙,但是今天好像只要没有法律来惩罚我,就做了。所以人变得似乎比过去坏多了,现在看到老人跌倒在路上你敢扶吗?你首先得想一想,或者说一定要请同学和路人先做个旁证,手机先拍下来,而在过去这种情况却很少出现。面对这样的现象,这就要我们树立忠于国家、孝敬师长、诚信不欺的良好社会风气,弘扬道教孝忠诚信的道德观念,再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彩。

第二,孝忠诚信思想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有着共同的价值信仰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只有具有了较高的道德水平,人们才能从内心深处自觉遵法,社会才能和谐。孝忠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召力,能够赋予我们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是凝聚全民族意志、支撑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而对诚信思想的弘扬,就是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伦理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对市场主体的道德要求就是遵守诚信原则,依靠诚信来维系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关系和正常的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道教孝忠诚信的伦理道德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当制度失灵的时刻,伦理道德能使社会自觉地局限于各种规范之内,以维系社会各系统的协调运行,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伦理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良好的伦理道德风尚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以德治国、以法治国。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并没有被现代社会所淘汰,而被证明具有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匡救时弊的良方。

当然,道教伦理道德思想也具有一定时代的局限性,有些伦理道德也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对于一些只能在道教信徒内部推行的道德伦理,也不适合向社会推广。因此,我们要不断对传统道教伦理道德进行整理和研究,要在继承传统道德伦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坚信,在新时代下,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也一定会在新时代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原文来源于孝忠诚信与伦理道德分论坛发言稿。作者:宋小龙,上海白云观道长、上海市道教协会理事、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全媒体中心主任、上海市黄浦区青联委员。2014年荣获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玄门讲经比赛“弘道奖”(一等奖)。2014年、2015年、2016年作为中国道教协会巡讲团成员赴山东、安徽、重庆、贵州、云南辽宁、吉林、甘肃、宁夏等地讲经弘道。)

了解更多: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