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但守岁月 存心于道——问道泰山碧霞祠住持张诚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采访引言

毫不讳言,“问道”是我由来已久想做而未能做的事儿。 

一直以来,道教乱象时有发生,很需要正道引领,正本清源,因此想身体力行的通过一己之力,以最直观、第一手的报道形式揭示当代道教现状,来照人、照鬼。孙子说过,湍急的流水可以冲走石头,何况商业化借了人类凶猛无比的欲望大潮呢?有鉴于此,这个社会更需要一面镜子,来照照道教或一些伪道教的本来面目,就如同李天王的照妖镜,无论白骨精怎么变化,都跑不了现出原形的结局。 

只有照人,正道的教义才可以健康发展;只有照鬼,正道的传承才可以接续,并能去排除一切干扰。其实,这也正是我要迈出问道之旅万里行第一步的主因所在。而我选择采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泰山碧霞祠住持张诚达道长,不仅因为他是闻名遐迩的泰山名道。事实上,张诚达道长在庙务管理上一向是雷厉风行,高瞻远瞩,早在2013年他即果断去除商业化流弊,实现取消门票和免费供香制度,向中外信众广开方便之门,利益众生,有效改善了信教群众多烧香、烧高香的诸多盲从和陋习,使绿色环保敬香方式逐步深入人心,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他还在秉承全真理念,致力于泰山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而不遗余力的身体力行。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是在他担任泰山碧霞祠住持一职以来,始终以弘扬泰山道教为己任,带领泰山道众重塑道风道貌,严肃清规戒律,使碧霞祠道众形象乃至泰山道教形象焕然一新,展现了新时期全真道士的精神风貌,从而向信众树立虔诚信仰、正信正行的良好榜样。 

庄子说:“签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庄子又说,光有镜子还没有用,要是落满了灰,你照什么?所以要注意保持镜面干净,抹布就是那些走在正道上的人。所以我将采访的镜头,聚焦在了这些在中国道教界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高道大德身上,力求能让一切“尘归尘,土归土”,不仅仅要还我们道教的一个本来面目,更希望能在这个文化融合的时代,在维护正统道教的基础上,使之能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出家修行,须发大愿心

徐志波:张会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借此机会请您就悟道修真,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一代人,初入道门时,多是抱着美好的憧憬或是心愿——蓄一头长发,着一身青袍,行走坐卧在洞天福地之间的向往而来。然而真上了山,入了道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突然发现,道门生活是如此的清苦寂寞,远不是自己从前想象中的那么悠闲、恬淡了。可见,人的这一颗心,是最容易受环境的改变而变的迷乱。作为道界的“老前辈”,您怎么看环境对当代道人修行的影响,以及对年轻一代人的修行实践有哪些想要告戒的?    

张诚达:修道就如同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修道之人,更是道心一失,群魔丛生。事实如此,道门的生活的确是清苦寂寞,且有的宫观远离繁华。人在深山之中生活久了,或许会使人产生对城市生活的期冀。然而要克服这些魔障,就要不忘入道初心。故其出家之首要,须发大愿心。既入道门亦不虚过。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个道人,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出家观念,谨尊祖师的教诲。

尽管道家法门万千,但是我们祖师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三乘修行法门,先修心而后修命。夫上乘者,修真养性,参玄体道,证无上至真之妙道,发天地之正气,除尘世之冤愆,广行方便,大积阴功,然后身超三界,功满德隆,形神俱妙,然后位列天仙,这是出家人的追求,亦为最上乘功法;夫中乘者,秉心演教,礼忏诵经,清静身心,阐扬大道。《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序中云:“金科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经路。”序言又云:“即诵经语,当解经义,人身不易得,正法最难遇。”因此说,礼忏诵经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而至于我们为什么要诵经,《玉皇心印妙经》告诉我们“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随着我们读诵经典次数的增加,以及读诵经典时间的增长,我们就会慢慢发现我们对经典或“道”的理解,就愈加接近经文的本义。在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中,你要醒悟,要诵悟,要端正心态,要磨练心性。作为出家人,一念纯真,常存正法。从修行上来说,这是秉心演教。秉心演教,礼忏诵经,弘法传教,运用灭度之时,自有善神拥护。因此说,身为一个出家人不念经,不诵经,不参禅打坐,那就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而我们之所以出家,不啻是为了免除轮回苦恼。毕竟人生苦短,且凡人一死,魂赴阴曹,依善恶功过或投生或受报。然其生而又死,死而又生,其生死之苦无有穷尽。所以,既出家就不可再造业障,即可免受生死之苦,以逃轮回之劫;若造下孽障,终究悔之晚矣!

可见,道教讲现世今生,而礼忏诵经正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义理的充分体现,所以说祖师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智慧的修行法门,使得我们传承有序,道法广布,教化众生;而夫下乘者,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补路,戒杀放生,施茶舍药,惟慈悲之本,绝贪恋之意,立心好善,自待功行圆满,天必赐福。这三乘法门,祖师已经说的很明白,所以我们出家人,要始终牢记并遵从祖师的淳淳教诲,谨遵太上道祖的法语,外积阴功消解累劫孽冤,内修妙果而证大道,岂不为出家人之快哉!

以戒为师,树立道教良好形象

徐志波:我们知道,您自担任泰山碧霞祠住持一职以来,一直大力于加强道众管理,端正道风,严肃清规戒律,使碧霞祠道众形象焕然一新,可谓着眼高远,也无疑向信众展现了当下全真道士的精神风貌。就此,请您谈一谈作为修道之人,持戒对于修行的益处。因为在我看来,自古以来佛教和道教在传统上还是比较能相融的,而在当今社会,道教尤其是全真教与佛教对于戒律的遵守又是高度一致的,是这样的吗?

张诚达:宋大定7年,王重阳祖师在山东收下了七大弟子。王重阳祖师所创全真教,是集儒家的《孝经》、佛教的《心经》、道教的《道德经》,三教合一思想创立了全真道。因此,我们要谨遵祖师的规矩,谨遵祖师的教导,来引导我们去更好的修行。首先,我们就要去做好我们出家人应该做的事——全真教是“以戒为师”,如同佛教讲的以戒为师一样,首先就要遵守戒律,不遵守戒律又谈何修行呢?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一直在不遗余力的规范道风建设,前年和去年都是道风年,今年仍然还在狠抓道风建设。因此说,我们在道风建设上仍然有待提高和规范,要努力树立良好的道教形象。实事求是的讲,我们泰山道教在宫观管理、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还落后于全国其他兄弟省市。所以我讲,为什么要出家,既出家就要走好出家人的路,就要谨遵祖师的戒律,就要谨遵太上道祖的法语,就要老老实实走修行的道路;不然的话,这路就很容易走偏了,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经典的奥妙无穷,玄妙在其中

徐志波:我们知道,中国道教是我们华夏民族固有的本土宗教,是奉老子为祖,以《道德经》为教典,是道家学派的嫡传,在传承及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谓是兼收并蓄,且融百家之所长。其中,它包括了儒家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一些精髓的理念。您能就当下道教界提倡的讲经活动对当代道人修行的影响谈一谈您的看法和理解吗?

张诚达:身为道门弟子,我们应努力多学习道家经典,能够明经义、更能讲经普法。我曾多次聆听泰安道教以及全国道教界举办的讲经,我觉得出家人讲经,应有我们出家人的道风和威严风范。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有道风道炁贯穿其中。所以,我向来认为,讲经就要首先熟读经典,再去阐述其观点,阐述经典的观点。作为我们出家人,首当其冲要从《四品经》开始。过去我们中国道协举办的讲经,例如《三官经》就是四品经之一,可见《四品经》的确很重要,很需要我们玄门弟子如法如律的学习。《三官经》里讲“悔过愆尤”、“福应万灵”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学习,必须去向老出家人学习,因为他们学经是非常规矩的。学经时,可先焚香,在礼拜祖师后,再去读经学经。为什么我们道教学经要“斋戒”,甚至要斋戒沐浴,严整衣冠,诚心定气,叩齿演者,然后学经诵经;切不可空口读诵,慎勿轻慢视之,惟如此,禳灾而灾消,祈福而福至,无求而不应,有感以皆通。

我们只有认真的去修行,去熟读经典,才能有所感悟,所以说学经要如法如律的去认真学习,同时还要有恭敬之心。而熟读经典,最好是能将经典背诵下来,如不能如法如律的去学习,你就明不了经。经典的奥妙无穷,玄妙在其中。过去,我们的历代祖师以及老前辈们,还有那些高道大德,都是讲经说法以此弘道,闻经听法的善男信女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道协大力推广讲经的初衷,所以,今天我们有比过去好的多的修行条件了,就更应该去认认真真的学经,并通过持戒修行和学习来悟解太上经典。

我们殷切希望,每一个道友都能够讲经,去向大众讲经,而且以后还要延伸到信众、大居士来讲经,利益群生。这其实,也是展示我们出家人原汁原味道教的一个理念。在过去,我们道教的十方丛林也是非常注重讲经的。可以说,现在我们缺少的就是传统,传统缺失的太多,失去的也太多,所以我们要秉持祖师的教诲,勇猛精进,回归祖师,努力去将祖师弘法传教的精神发扬广大,为我们的和谐社会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这都将是我们每一个出家人要去认真做的,要身体力行去践行的。

奉献社会不是一句空话,要从点滴做起

徐志波:毋庸置疑,道教的背景是文化,文化的背景是社会,那么我们怎样理解中国道教与当下时代的关系,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呢?

张诚达:道经上讲,“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就是要你广行方便,继承祖师法脉;要奉献社会,利益大众,利益众生。而利益众生,就必须先树立好良好的道教形象。古语有云“自身不正,何以正人也”无论我们的宫观或大或小,我们都要树立好良好的道人形象,因为信众来庙里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我们修道人的一言一行。试想一下,那些来庙里上香祈愿的善信,哪一个不是抱着希望和渴求跪在祖师神灵面前的,他们虔诚的磕头,许愿,我们作为太上的门下弟子,怎能不秉着一颗慈悲为怀、度人无量的道心去安慰和教化他们呢。

“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大道难闻”,不论当初我们是因何种机缘走上修行之路,我们既然有幸能穿上这一身道袍,就应当加倍珍惜这一殊胜的缘分,好好修行。而所谓“修行”,就是从做好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入手,进而再去奉献社会。关于奉献社会,这是我们出家人修行不可或缺的。要大积阴功,心存善念,长存济世利人之心,这也是我们道教历来秉承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我们要发动泰山道教的每一个宫观去做,还要去向做的好的宫观去学习,比如肥城桃源观在这一方面做的就很出色,鉴于他们的努力,当地市委、市政府都给予了宫观很高的评价和高度赞同,信众也很赞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端正心态,去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但一定要去务实。

古人云“行走坐卧,不离道也”,“大道须臾不可离,可离者非道也”,何况出了家,穿上这一袭道袍,蓄上这满发盘髻,无论你走在大街上,还是身在公众场合,这都是在教化人心。所以,作为一个出家人,你更不能把自己看扁了,一定要面向社会或大众树立好形象,树立一个出家人的良好形象。即使是在宫观里,不管你是做哪一项工作,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只有你将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就是修行。譬如你是值班守殿的道人,你就要兢兢业业守好殿,并且热情的为前来上香祈愿的信众服好务,这就是修行。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闭目养神、参禅打坐才是修行,只有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即便是接待好信众、默默做好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修行。所以,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树立一个正确的修行观。

奉献社会不是一句空话,要身体力行地从点滴做起。事实上,奉献社会也并不是让你拿出多少钱来捐出去,那就是奉献社会。所谓奉献,就是要从点滴做起,从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譬如接待好每一个信众或香客,从而教化好每一个信众或香客。只有教化好身边的信众,去感染信众,积极引导信众,让他们走上与道教教义相适应的道路,这就是济世利人的功德。其实,这也是我们道家修行的三乘法门之一啊。这也是树立我们泰山道教形象的一个非常好的正那量,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齐心协力地去做,更能踏踏实实地努力去做,这就是我们泰山道教的正能量,也是我们当今道教的正能量。

采访后记

泰山神韵,雄峙天东。而泰山的雄姿壮美自古就享誉天下。不论是历代帝王还是文人墨客,对她的赞美可以说是不吝笔墨。孔子《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唐朝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不道出了泰山的“地脉”使之得天独厚,五岳独尊。

殊不知泰山高道历代不乏,人才辈出。

泰山碧霞祠住持张诚达道长,就是一名当代闻名遐迩的泰山名道。

作为泰山道教的灵魂人物,多年来,张诚达道长一直秉承着全真理念,并借势名山效应专注于打造“泰山道教”这一道教文化品牌。因此,在今天的中国道教界,“泰山道教”是个响亮的名字,用“声誉鹊起”来形容,显然并不过分。 不仅是理念,更是务实。

对张诚达道长来说,本本分分做好身边的点滴,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就是修行。事实上,这也是他的人生信条和做事风格。

正是在这种风格的指引下,自他担任泰山碧霞祠住持以来,即以弘扬泰山道教为己任,带领着泰山道众在弘法传道、济世度人的修行世界里,一路披荆斩棘;处处展现着新时期全真道士的精神风貌,从而向广大信众树立虔诚信仰、正信正行的良好榜样。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泰山人,笔者在弃文入道前,就曾听闻道长盛名。而后,对于张诚达道长,笔者一直努力试图从他的修行轨迹中寻找一个个亮点,来为谋划已久的采访选题续写答案。终于,时隔多年,我如愿以偿。

张诚达道长给人的印象是理性、内敛、不喜张扬,即便提到自己,也总是轻描淡写,可是,一谈到泰山道教和他引以为傲的“泰山文化”,他好象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如果要描述张诚达道长的过人之处,只能用胆识二字,他的打造泰山原汁原味全真道场的发展思路,化压力于无形,高蹈于市场经济的商业化之上,使得“泰山道教”、“泰山文化”相得益彰,不啻是缔造了又一个泰山神话。

借用早在若干年前马克思曾经说过的话,“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所有这些,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泰山道教是在浴火重生中奋起。而他的飞跃,就已经足够成为这些观点的最佳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