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重视。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自述其志向,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那么,古人对“天人之际”也就是天人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中国古代长期以农业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这决定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亲近感。农业生产必须按照四时节序,必须因地制宜,这使得人们把顺应“天时”、“地利”作为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了使人类活动与自然相和谐,中国古人阐述了一个重要观念,叫做“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所谓的“天”,有多重含义。既指头上的苍天,也指高居天上的主宰之神——天帝、老天爷,还可泛指整个自然界。“天人合一”,是说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合一”既指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也指人与自然界遵循着同样的法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也是力倡“天人合一”说。道教的天人合一论与儒家的天人合一论基本相近,不同之处在于儒家论天人合一,主要是想从自然法则中找到伦理和政治的根据,而道教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探究生命奥秘,发现炼养成仙之道,以期在最高的层次上复归于自然。
道教的“天人合一”论包括天人同源同禀、天人同一生成法则、天人同构、天人同律、天人感应相通等含义。
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太平经》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天地不和,不得竟吾年。”人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如果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就不能安然享其天年。所以人必须首先使自然界和谐安宁,方能使自己获得安身立命的良好环境。
道教“天人合一”的人天整体观对于现代人重新树立生态整体意识,不无借鉴价值。英国科学家彼得•拉塞尔(Peter Rusel)指出:“一种对天地万物其余部分真正的爱来自个人对于和宇宙其余部分同一性的体验,来自这样一种认识,即在最深层次上,自我和世界是一体的。”通过对世界同一性的体验,人们就会像感觉到自己身体一样感觉到同一切人和一切事物的亲密关系,就会自觉形成高度协同的世界观。这样,人类就可以期望扭转各种浪费现象和对生态环境的的破坏行为,就能有力地促进从个人到家庭、团体、民族和国家,以至全球的所有层次上的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综合协调,促进高度协同的社会的形成,从而使全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