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教你如何应对睡魔天天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全真道是金元时期由王重阳祖师在山东创立的新道派,以性命双修的内丹修炼为核心,建立十方丛林的宫观制度,追求全其本真的超越状态。除了内丹及传统道教养生术之外,全真道还形成几种特殊的修行方式:乞讨、远游、坐環、战睡魔、打尘劳1。其中战睡魔独具特色,又称战睡、炼睡、消阴魔等,就是克制不睡,消除睡眠对于修行的消极影响。本文将介绍邱处机、白玉蟾、张三丰等早期全真道祖师的战睡魔思想和实践,并且尝试分析战睡魔的观念来源。

一、早期全真高道的战睡魔

在早期全真道中,由邱祖最先采用这种修行方式,并且影响到了其后的门人弟子2,包括尹志平在内的弟子们都尝试用这种方式进行修炼。此外,金丹南宗的白玉蟾祖师,武当山的三丰祖师也都有关于战睡魔的诗文流传。

1.邱祖及其弟子

邱处机(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被奉为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以远赴西域“一言止杀”而名垂千古,他所开创的龙门派是全真道最重要的支派。传为宋德方弟子的秦志安(公元1188-1244年)字彦容,号通真子,编写的五祖七真传记《金莲正宗记》(林间羽客樗栎道人编)中记载邱处机:“乞食于磻溪太公垂钓之所,战睡魔,除杂念,前后七载脸不占席,一蓑一笠,虽寒暑不变也,人呼为蓑衣先生3。”邱处机在磻溪一带修行传道,排除杂念,前后有七年没有睡觉,冬夏只穿戴蓑衣斗笠,人称蓑衣先生。《金莲正宗记》还记录邱祖的师兄玉阳真人王处一祖师(公元1142-1217年)“夜则归于云光洞口,偏翘一足独立者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呼为铁脚先生4。”清代道教类书《重刊道藏辑要》所收《懴法大观》也有:“长春邱祖为诸真之领袖,作王祖之高徒……初进步于昆嵛山,继累功于烟霞洞,战睡魔于五夜,胁不近席者七年5。”与《金莲正宗记》说法类似。

石刻史料中较早提及邱处机践履“战睡魔”的一种文献为《清虚子刘尊师墓志铭》,作者系蒙元时期的全真高道李志全,其中引用邱祖本人的言论:“吾(邱处机)昔于磻溪、龙门,下志十三年,险阻艰苦,备悉之矣!日中一食,歉而不饱,夜历五更,强而不眠。除涤昏梦,剪截邪想。常使一性珠明,七情冻释6。”邱祖自述在磻溪、龙门每天只吃一餐,至五更而不睡。此外,史志经《玄风庆会图说文》、李道谦《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等全真文献也对此作了载述。可见此事的真实性不容怀疑7。

邱祖的弟子尹志平祖师(公元1169-1251年)也有过战睡魔的实践。尹志平,字大和,道号清和子,山东莱州人,全真教第六任掌教,曾随邱祖到撒马尔罕会见成吉思汗,掌教10年,退位归隐,谥号“清和妙道广化真人”。

在《北游语录》中,他曾追述自己早年于山东玉清观炼睡的经历:“吾在山东时,亦尝如此,稍觉昏倦,即觅动作,日复一日,至二十四五日,遂如自然,心地精爽……他人只知纵心为乐,殊不知制得心,有无穷真乐8”。

尹志平通过肢体运动制服睡欲,坚持了二十多天大有成效。他还有相关诗文流传《道友索茶》:“爽气自生常洒落,睡魔战退得清凉,有为终是归生灭,无事天然定久长9”。另外还有李志明祖师连续十年不沾席。于志可祖师从在道门以来五十余年衣不解带胁不沾席。这些全真道的早期修道者通过战睡魔这样一种特殊的修行方式,对抗睡眠这种日常生活行为,彰显异人之处。

2、白玉蟾与张三丰祖师

白玉蟾祖师(公元1194-1229年),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南宋道士,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著作经后人编撰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等,提出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并且建立道团,树立教派规戒。关于战睡魔一事,白祖专门写作《屏睡魔文》一篇,首先感慨人生短暂,说明昏睡状态影响修炼,并在文末说:“吾虽曰睡魔之精,乃汝自身之一灵,神清则睡魔去,神昏则睡魔生,但睡其形而不睡其神可也,聚之为元精,蓄之为一灵,融之为太虚,放之为太清,令子住舍而留形,可以不死,可以长生。予笑曰:不知我之屏睡魔乎?睡魔之屏我乎10?”说明睡魔是自己身体精神中生发的恶念,需要通过保持精神清醒来驱逐睡魔,并且通过战睡魔可以实现个体的超越。

张三丰祖师(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道士,名君宝,字全一,文始派传人,武当派祖师。《重刊道藏辑要》收李西月编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包括两篇相关诗文,一为《力敌睡魔》:“气昏嗜卧害非轻,才到初更困倦生。必有事焉常恐恐,只教心要强惺惺。纵当意思形如醉,打起精神坐到明。着此一鞭须猛醒,做何事业不能成。”说明睡眠的危害以及保持清醒的好处。二为《鹧鸪天》:“战魔需战睡魔先,此是修行第一鞭。目下辛勤熬一夜,壶中日月换千年。筑基事,志要坚,须凭玄牝觅玄玄。神归气复体成丹,然后开炉讲炼铅11。”这首诗歌说明战睡魔的基础作用,只有先战睡魔才能展开之后的内丹修炼。

二、战睡魔的观念来源

战睡魔这样修行方式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重阳教化集》中就有一篇诗歌《丹阳继韵》:“不论赵州几椀,更不卢仝请唤。祷告太原公,免了睡魔厮翫。明灿,明灿,得见长生道岸12。”提及了修炼长生需要消除睡魔。考察战睡魔的观念来源,大概以下四个方面:

1.做梦、睡欲与咒法

在先民的观念里,做梦被认为是危险可怕的事情,梦中产生的幻影促成了宗教的产生。关于仙真与梦境的关系在《庄子·大宗师》中就有出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意为上古修习有成的真人睡觉时候不做梦。《钟吕传道集》总结了修行路上的十魔,其中做梦排在第二等,“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在,二曰梦寐,三曰内观13。”做梦不仅会让人们陷入虚无的迷惑,而且也会影响身体,传统中医中就有鬼交的说法。

不仅做梦给修行者带来困扰,睡眠这样一种放松的状态本身也是一种诱惑,尹志平祖师认为人生有三种最基本的原始欲望,其中以睡欲为最,乃其他众欲之根源,因此,通过炼睡就可达到制欲。《清和真人北游语录》认为这是学道者入道之门径,其云:

“况修行之害,三欲为重(食、睡、色),不节食即多睡,睡为尤重,情欲之所自出。学人先能制此三欲,诚入道之门14。”《性命圭旨》的《卧禅图》也说:“古人有言,修道易,炼魔难,诚哉是言也。然色魔、食魔易于制伏,独有睡魔难炼,是以禅家有长坐不卧之法。盖人之真元常在夜间走失,苛睡眠不谨,则精自下漏,气自上泄,元神无依亦弃躯而出,三宝各自驱散,人身安得而久存哉?”以说明睡魔的危害。为了应对睡魔,早期道教中就出现了各种咒法,如上清经派的九宫隐咒寝魂之法,《云笈七签》收录的存礼安神度厄之咒、厌恶梦咒、太帝寝神灭鬼除凶咒,以及宋代神宵派的天民临卧咒等15。唐宋道教的内在转向,尤其是内丹修炼的兴起,促成了从咒法向战睡魔的转向。

2.追求纯阳

在传统观念中,道教崇尚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但是唐宋时期道教在阴阳观念方面发生了转向,似乎开始出现了追求阳、贬斥阴的观念。炼睡又被称之为“炼阴魔”。全真教有时以阴阳理论解释战睡修行,认为睡眠属阴,醒觉属阳,所谓修行就是消阴存阳,最终达至纯阳。这一术语较早见于元好问《紫虚大师于公墓碑》,其云:“吾全真家禁睡眠,谓之炼阴魔,向上诸人,有胁不沾席数十年者16”。又王恽亦言:“全真家禁睡眠,谓之消阴魔,服勤劳而曰打尘劳,以折其强梗骄吝之气17”。“消阴魔”的说法当然出于文人之口,但无疑是得之于全真教徒,因为这与全真教内丹道中的“尚阳贱阴”观念若合符契18。

阴魔的观念还可能是来自佛教,在佛教中阴魔又称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因此五者与烦恼,都是迷惑人的,五阴能毒害众生的佛性,故喻之为魔19,在各类楞严经中多次出現。另外在宋人诗文笔记中也有关于佛教战睡魔的说法,苏轼《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中说:“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3.苦修

早期全真高道通常采用苦修的方式,乞讨、远游、坐環、战睡魔、打尘劳都是苦修,由于早期全真道士并没有建构组织严密的教团,北七真施行的修炼方式往往各有特色,如前文所提的玉阳真人王祖就是苦修的代表,就酷爱苦修,曾经在悬崖峭壁上,单脚站立数年,或在沙石中长跪,膝磨烂至骨,又或者赤脚行走在山多砺石荆棘之中。另外广宁真人郝祖曾经在石桥下面打坐修行,不管河水涨落都不管,不言不语、一动不动六年。

后来随着全真教团的发展,早期的苦修方式在戒律中得到保留,战睡魔与坐環结合,成为坐環中的一个修持法门,保留在《全真清规》之中。《坐钵规式》中有“子时歌咏,教演诗词,以敌睡魔20”。说明在深夜的时候通过歌咏诗词的方式来抵挡睡意。《钵室赋》中有“妄心灭而寂照元神,真息调而融冲慧命。入坐时含光默默以虚心,开静时返视徐徐而出定。睡魔倏至,人人不觉头点身摇;昏障忽来,个个鲜知口开气迸。巡行专在于警提,挂牌务存于救正。当自返以谦柔,休昧己而强硬。本为生死修持,毋生人我辩竞。切宜起离昏散,抖搜精神。”这篇文字中说明了坐環时的艰苦,尤其是要抗拒睡意坚持修行。

4.心性学的发展

宋元以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大为流行,出现了全真道、宋明理学、禅宗三个高峰,心性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真道围绕心性观念展开内丹修行及各种炼养方式,战睡魔就是一种修炼心性的方式,以保持性灵不昧。白玉蟾祖师的《屏睡魔文》中说:“元神离舍,涣散无归,真气去体,呼吸无主,云掩心天,波浑性海,慧镜生尘,智剑无刃,以兴为寝,以明为晦,冥然如鬼山,黯然如鬼谷。其酣兮如酒醉不醒,其暝兮如药酘酩酊,其滋味兮如旱鱼入网罗,其意思兮如饥鼠贪画饼,其鼾兮如雷霆搅万山,其竞兮如波涛落崖井。”在这里,睡眠导致心性的蒙蔽,元神涣散,不能守一归静,白玉蟾祖师用了几个比喻来说明其危害。那么战睡魔保持清醒实际上就是要回到原本的清静清醒状态,然后才能进行接续的各种修炼活动。

三、结语

通过上文可以看到,在早期全真道中,不仅有邱处机及其弟子关于战睡魔修炼实践的记录,而且有白玉蟾、张三丰等高道关于战睡魔的诗文流传。考察战睡魔的观念来源,道教传统中关于梦境与睡眠的观念与咒法处理方式,宋元以后对纯阳的追求和佛教的影响,苦修的修炼方式,以及新兴学的方式,这些因素都可能促成了全真道的战睡魔的修行方式。

战睡魔虽然只是全真修行中的一个小法门,但是可以由此窥见当时全真道士的修行观念,他们尝试打破日常生活的惯常状态,通过不睡、不食等特殊方式达成现实人生和生命主体的自我超越。

注:

1张广保,《全真道的创立与历史传承》,北京:中华书局,2015.8,页176。

2张广保,《全真道的创立与历史传承》,北京:中华书局,2015.8,页192。

3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四至七,收入《正统道藏》。

4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四至八,收入《正统道藏》。

5《懴法大观》卷五,收入《重刊道藏辑要》。

6 陈垣,《道家金石略》,第537页。

7张广保,《全真道的创立与历史传承》,北京:中华书局,2015.8,页192。

8《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9尹志平,《葆光集》,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10白玉蟾,《修真十书上清集卷之四十二》,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11《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重刊道藏辑要》毕集。

12王嚞《重阳教化集》,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13《修真十书钟吕传道集》,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14《清和真人北游语録》卷一,《正统道藏》正一部。

15万法勇,《道教的睡眠术》,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页8-9。

16陈垣,《道家金石略》,第463页。

17王恽,《提点彰德路道教事寂然子霍君道行碣铭并序》,陈垣,《道家金石略》,第692页。

18张广保,《全真道的创立与历史传承》,北京,中华书局,2015.8,页194。

19陈义孝编,《佛教常见词汇》电子版。

20陆道和,《全真清规》,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本文为道教之音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