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戒学到邱处机祖师掌教时,开始走向兴盛。邱处机祖师可谓全真戒学集大成者,特别是由他创建的龙门律宗影响更是十分深远。
按《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记载:“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县人,世为显姓名族。金皇统八年生于栖霞之滨都乡。自幼敏而强记,博而高才……大定七年闻重阳祖师在宁海全真庵,即往师之……。祖师羽化,四人护丧之终南,庐墓三年,各任所适。师于西游凤翔,乞食于磻溪,战睡魔,除杂念,睡不沾席,一蓑一笠,日乞一食,虽寒暑不变,人呼为“蓑衣先生”,如是六年。大定二十年,师自磻溪迁居龙门山,养真七年……。”
邱处机祖师在全真道诸宗师中是受磨难最多,苦修时间最长,最讲究“真功内行”的,并不遗余力的致力于弘道。在当时社会各界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无论道学修养、佛学知识、文学造诣,还是社会交往,均已声名远播。姬志真撰的《长春真人成道碑》中提到:“闻其风者,梯山航海以来观;游其门者,步武抠衣而上问。声名籍甚,山斗具瞻。”所以说,邱处机祖师的戒学思想最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在王处一祖师奉诏进京觐见金世宗时,邱处机祖师已经名扬天下了。当王处一祖师向金世宗举荐邱处机祖师前,邱处机祖师便写了《进呈世宗皇帝》一诗,这很可能是由王处一祖师转呈金世宗。王处一祖师进京两月后,邱处机祖师即奉诏赴京。从金世宗开始,邱处机祖师才真正意开始宣扬,以仁慈为核心的和平、保民的戒学思想。邱处机祖师让金世宗少思寡欲,任贤选能,减息爱民,得到世宗嘉许,并赐巾袍冠等。同年二月,邱祖即奉世宗之命主持万春节醮。
当时,王处一祖师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弘扬教法的大任交由邱处机祖师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对于邱处机祖师光大全真道的愿望,其实从王重阳祖斯开始,马丹阳祖师、刘处玄祖师、王处一祖师等皆倾入了心血。在马丹阳祖师的《丹阳真人神光灿·蒙师父训诲》中谈到:“邱刘谭马,四个小鲜。蒙师钓出深渊,到岸才方磨琢,取火搜烟餐柴,痛如割切,炼顽心,有似油煎……常忍辱处,无为清静谨谨修仙。”
王重阳祖师以邱刘谭马四位祖师为衣钵传者,重点培养。马丹阳祖师与邱处机祖师感情最深,邱处机祖师的道学及丹功皆为马丹阳祖师代师传授。《金莲正宗记》言王重阳祖师羽化时以秘诀五篇付丹阳,令递相规益,且嘱曰:“汝等性命皆在丹阳。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管领之。”
此四人掌教,依据王重阳祖师这次遗言,王重阳对祖师邱处机祖师最为器重。他立遗嘱时又叮嘱马刘谭祖师三人:“此子异日地位非常,必大开教门者”。所以,马刘谭祖师三人便倾心血培养、锻炼、扶植邱处机祖师。马丹阳祖师与邱处机祖师的道谊是最深厚的。马丹阳在《渐悟集·道友修庵》里便表露出这种情感:“邱与马,入道绝贪求,欲报师恩常念念,三年守服岂能休?何处好藏头?旧居址,深谢许同修。但愿我公同我志,同心同得做同流,同步访瀛洲。”长兄如父,这也是邱处机祖师对于马丹阳祖师十分敬重的原因。在邱处机祖师奉旨主持万春节醮后,又奉旨住持在京城北修全真道庵堂,他特将纯阳祖师、重阳祖师、丹阳祖师同塑奉祀之,彩绘供具,靡不精备。这足见邱处机祖师的苦心。正是马、刘、谭三位祖师以及王重阳祖师的倾心培养,邱处机祖师的戒学思想才会集大家于一身,并自成体系,光大全真戒学。邱处机祖师的戒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力宏“三乘之法”。
三乘之法本为王重阳祖师的戒学思想,在《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里王重阳谈到:“下乘者,如新生孩儿,中乘者如小儿坐地,上乘者,如小儿行走。若人通此三乘,便超三界。”
邱处机祖师把王重阳祖师的“三乘之法”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使之更加切合实际,顾及各种层次不等之资智。他在《垂训文》中说:“法有三乘,遵依本教而行,量力而进,立志而守,苦志而修,方是出家人之正路也。夫上乘者,修真养性,苦志参玄,证虚无之妙道,发天地之正气,除尘世之冤愆。广行方便,大积阴功,只候三千功满,八百行圆,然后身超三界,位列天仙。或跨鸾鹤而朝金阙,或驾彩凤而赴瑶池。千真恭敬,万圣护持,与天地同体,日月同明,岂不为出家人之大丈夫哉?夫中乘者,秉心演教,礼忏诵经,讽太上之法科,礼天尊之宝号,信心恳祷于圣前,虔诚斋戒于庙中。清静身心,阐扬大道,一念纯真,常存正法。运用灭度之时,自有善神拥护。或送皇宫,或生官府,或为君王而名登九五,或为卿相而位列三台。那时万民敬仰,四海投归,人中殊胜,岂不真乎?夫下乘者,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补路,戒杀放生,施茶舍药,以绝悭贪之意。或周济贫苦,低下为心,遵师敬友,接待往来,惜老怜贫。以待功行圆满,自有金童接引,转化为人,得生富贵之家,一生受用无穷,岂不快哉?”邱处机祖师三乘之法的戒学思想,一直到当代全真教内,仍具有神圣性。邱祖写的《垂训文》是为了勉励后学。是全真教徒必读必持之戒学经典,道教全真派还将其编入《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里日日讽诵,彻悟真谛。邱处机祖师的“三乘之法”,宣扬的是“仁慈”主义的宗教戒学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人民流漓失所,战火不断的现实社会里,自然深得人心。邱处机祖师的这种以仁慈为核心的和平主义戒学思想,经过其不懈的努力说教与传播,得到统治者之认可,可以说拯救了一代人,教育了万代人。
其二,以戒止杀,拯救生灵。
为了实现和平主义戒学理论的愿望,邱处机祖师便大应斋醮之风,追荐战争死难者们之亡灵。安慰生者,同时也表达其对战争之不满,对和平之向往。
他四处为民设醮,不辞劳苦,亲自主醮,宣扬其思想。《磻溪集》记有如《登州修真观建黄箓醮》等诗词几十首。据《七真年谱》等全真道史料记载:“明昌三年,邱处机祖师在芝阳斋醮;明昌五年,在福山县斋醮;章宗承安四年喝章宗泰和二年,又先后两次在芝阳斋醮;泰和五年,在莱州斋醮;卫绍王大安元年,在胶西县斋醮;西觐途中,他见蒙古兵杀人如麻,斋醮祈求次数更多。西觐归至宣德州途中,醮于龙门川、朝元观、龙阳观、尉州三馆等地。每逢朔望,邱祖皆设拔幽荐亡的黄箓大醮。每有大醮,邱处机祖师不顾年迈,亲自登坛主醮。并劝统治者门令京官斋戒以待行礼。”
邱处机祖师的这些活动不但得到当时官方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当时社会下层群众的积极响应与参与,扩大了全真道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影响,吸引了大批社会下层群众,从而使全真道信徒不断巨增。随着邱祖在社会上的声誉日高和影响不断扩大,金、宋王朝和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国均对他人品道学以及社会上的影响非常重视,都先后邀请。邱处机祖师耳闻目睹战乱中民生涂炭的悲惨情景,为救黎民于穷苦,实现全真道慈善救人的宗教愿望,他悲忿地说:“好生恶杀,教门所尚,化温厚之俗易,革杀戮之心难”。邱祖毅然决定不顾年事已高和路途遥远,应成吉思汗之请,北上劝其止杀戮以拯救生灵。面见成吉思汗后,邱祖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并劝成吉思汗戒色节欲,以养长寿,还建议成吉思汗选派精干的官员主政,提倡孝道,制止杀戮以治国安邦”。并说:“天道好生而恶杀,止杀保民,乃合天心。顺天者,天必眷佑,降福我家。况民无常怀,惟德是怀,民无常归,惟仁是归。若为子孙计,无如布德推恩,依仁由义,自然六合之大业可成,亿兆之洪基可保。”历史上将道教戒学用于治国化民并进而发扬广大者,唯邱处机祖师也。
其三,立观度人,创丛林制度。
全真道从刘处玄祖师到邱处机祖师时,开始把立观度人做为阐道宏法的首要之务。在承安二年,金章宗召刘处玄祖师赴阙时,问:“以玄旨,甚称章宗之意”。章宗便就礼部给观额,曰:“灵虚、太微、龙翔、集仙、妙真。明年三月得旨还山,大兴灵虚之缘……遂大兴灵虚观以光祖庭”。王处一祖师在金世宗二十八年,应世宗诏,便建修真观,得赐金书篆刻。
邱处机祖师由西域东归途中向随行的门下讲道时,即把修建道观作为修行和济世度人的大事告诉门人:“须认真实行,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记于心。”
其实,道教在南北朝时已提出立观度人的思想,但那时住观者不尽是出家人,而且并未十分反对黄白之事以及蓄娶妻仆、饮食酒荤等行为。邱处机祖师立观度人,创立丛林体系,并建立严格的出家制度,制定精密的清规戒律。这时全真道教的宫观已分为两种体制。一为子孙庙,可以收徒并世代传袭,但不能挂钟板(日常作务以钟板为号令),不得留单接众并安排挂单道友职务。丛林又称为十方丛林,这种体制,在南北朝时已有,称为常住。十方丛林有接法、传戒的权力,子孙庙是决不充许的。全真道士只有在子孙庙里出家三年后,其师恩准并预以冠巾,受三皈戒后,才可至丛林受三坛大戒。丛林是个大社会,而子孙庙是个小家庭。丛林为天下道士所共有,可以接纳各地道友挂单或长住。十方丛林执事及主持,皆由大众选举产生,有极强的民主性。
其实十方丛林制是邱处机祖师戒律体系的主要载体,凡道士出家皆须到丛林受三坛大戒,才能称为全真道士。丛林可设方丈,传戒授律的方丈称大律师,故而全真道将其戒律学又称全真律宗。丛林制度的创立,给全真道教戒律体制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十分重要条件。
(任宗权道长提供,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