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三羊开泰说羊年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今年生肖为羊,称为羊年。《周易》里的十二消息卦以泰卦(下乾为三阳,上坤为三阴)表示正月,此时阴阳二气平衡相交,所以这时称为“三阳开泰”,阳与羊谐音,羊又与祥为通假字,故又被称为“三羊开泰”。道教认为,春既是四季之始,又标志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按老理儿,自农历立春起就是春天,也有正、二、三为春三月的说法,近代以来大年初一也被称为春节。春节古称元旦,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每逢此时,无论新朋旧交,甚或有隙之人都会相互拜年,增添喜气,增进情谊,化解怨气。传统作揖拜年的习俗正是在道教礼仪中得以继承。《道德经》云:“慎终如始。”既强调慎重,也表明了人们对起始的重视。上至国家、集体下到家庭、个人,都会在新春伊始计划一年的愿景,播下希望的种子,为实现美好梦想迈出坚实的步伐。

勃勃生机春天有道

朱自清先生形容春天“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的确,生灵们蛰伏了一个严冬之后随着日光渐暖,也慢慢地恢复了勃勃生机。这是属于生命的季节,而以长生久视为追求的道教对生命更情有独钟。

被称为“系天师”的张鲁在所作《老子想尔注》就曾表示“悉如信道,皆仙寿矣。”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也是长生不死的生命形态,《释名·释老幼》言:“老而不死曰仙。”《太平经》中也说:“天者,大贪寿长生也,仙人亦贪寿亦贪生”。尽管在漫长的历史中,各个道派对成仙不死有着各自独特的解读,但无可否认长生为道教所追求的目标。道教乐生恶死,认为生命受之父母,禀赋道性,为天地化育,应该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久视、得道成仙,这其实是高于世俗之孝的大孝,保生惜命,既敬重自身所秉气血的父母,也顺服天地之覆载,道经上说:“天者主生,称父,地者主养,称母”。所以有学者指出:“道教的目标是:下则消灾治病,中则延年益寿,上则成仙不死。”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的道号为长春子,现还有赵孟頫所题“万古长春”在白云观前影壁之上,所寓之意皆为借春之生机。传说中丘处机就有医活死柏树的事迹。据《宝玄观活死柏碑》的记载,邱长春西游回归的时候路过宝玄观,看见里面有一枯柏,边抚摸树干边叹说可惜,谁知那柏树在下一年春暖花开之时竟然复生,并像以前一样枝繁叶茂。

道教所追求的生,正如春发生机一般,并无矫揉造作,而是享受自然本身的赐予。《度人经》追求“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仙道即《道德经》中“道法自然”之道。所以道教追求的生顺乎自然,也希望能与大自然般长久。道教修炼也并非强行逆天,而似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轻轻徐来,循序渐进,渐臻生命的本质。这正是《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道教的乐生思想与春的生机息息相关,这不仅表现在教理教义中对于长生成仙追求的表达,也体现在各种服饰、法物等宗教符号中。就服饰而言,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闵智亭道长曾指出:“道教服色尚青兰色,这是沿袭传统文化五行、五方、五色、五气说和道教‘贵生’思想演化形成的。在五方五色五气中,东方属青色,为青阳之气。东方主生,在四季中主春,春天万物发生。东方也是道教信仰中的‘十洲三岛’所在方,是道教向往的归宿之所,故此,道教服色尚青。”此外闵道长还指出道教最重大的礼服则崇尚紫色,有“紫气东来”的意思。所以道教以东为祥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东方对应甲乙木,为天干之始,也对应着四季之初的春季,有萌芽之意。在道教中,东方也是纯阳的方位,是道士修行的方向。修道也叫修纯阳,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号为纯阳子,被后世称为吕纯阳。

柳树发芽吐嫩,使人们较早感受到春天降临的倩影。传统中常为百姓辟邪之用的柳枝亦是道教的重要法器,每当做放焰口等法事的时候,高功要手持柳枝蘸水盂然后向法坛洒出法水,号为“柳枝雨”。这也是焰口法事中所唱道教经韵的名称,其效用则为词中所说的“幽魂咽喉悉润通”以让饿鬼早离苦海。柳也是古代文人咏春诗词中的常客,比如贺知章的《咏柳》就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语。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

春节过后,各行各业就要开始忙碌了。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哪行哪业都需要个好体格。热爱生命,讲求养生的道教十分注重春天的炼养功夫,要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个好基础。

道经《摄生消息论》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道教认为在春天要与万物一同唤醒自己,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夜卧早起,信步广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就是“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但“逆之则伤肝”。

按照道教五行论,春天属木,木为肝,肝为罢极之本,如果肝脏有损,人们就容易疲劳。因此,春天要唤醒自己的活力,以养肝为要。如《金匮要略》云:“春不可食肝,为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明高濂的《遵生八笺》记载有春天修养肝脏的方法:“以春三月朔旦(笔者按:每月初一早晨),东面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九息,吸震宫青气入口,九吞之,以补肝虚受损,以享青龙之荣。”此外,养肝还可以用道家传统吐纳法“六字诀”(吹、呼、嘻、呵、嘘、呬)中的“嘘”字诀。明朝著名的百岁道士冷谦所著《修龄要指》认为:“治肝用嘘字导引,以两手相重接肩上,徐徐缓缓,身左右各三遍。又可正坐,两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积聚风邪毒气,不令病作。”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五行相生相胜的道理,春季木旺,木胜土,所以不止要养肝,与土相对应的脾脏也需要很好的保养。《摄生消息论》言:“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也就是春天的饮食调味应当减少酸味,增加一些甘甜用来护脾脏。

冬季常常少动,积聚了一些病因,容易在万物萌发的春天生出病来,这时候也不能胡乱吃药,以免再落下病根。《摄生消息论》告诉人们:“去冬以来,拥炉熏衣,啖炙炊煿,成积至春,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壅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若稍觉发动,不可便行疏利之药,恐伤脏腑,别生余疾。”

生机是春天的主旋律,人们要在春天过最热闹的节日,也要在一年的开头“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道教传统百姓日用而不知,这些在中国人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俗事,无论年俗祈愿祝福还是探索生命本真,其实一直在接受道教文化传统的滋养。

(作者王书献系中国道教协会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郭硕知系中国道教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