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关隘的形成与发展
关隘,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关”的本义为门闩。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以木横持门户也”, “隘”的本义为险要狭小的地方。关隘引申为重要地段或者边境上的出入口,因其常设在险要的山口或要塞处,所以常建有关门、筑有关城 。中国的关隘大约形成于奴隶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之间谋图霸主地位,频频发动对外战争,在自己的国土周围纷纷设关置卡,据考证,我们脚下的大散关为散国(今凤县)之关隘。古代关隘记载着历史的传承和信息,蕴涵着深邃的文化遗产精华 ,较完整地保留了某一时代或几个时期的历史风貌或民族特色 ,在物质形态上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氛围或民族文化特征 ,这些物质形态折射出某一 时代或某一地域政治、文化 、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深层结构,表现出很强的历史特征 、文化传承和人文理念。关隘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旅游吸引物而言,它主要有历史文化价值 、自然风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随着近些年旅游热的兴起 ,广大的旅游爱好者不仅钟情于自然山水之美,更有一些有知识 、有文化的旅游者,对文物古迹 、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古代关隘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文物古迹的重要代表,不失为一类格调比较高雅 、底蕴比较厚重的旅游资源。
二、 大散关的独特历史地位
《史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上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只有区区六十七个字的记述,为史学界研究老子的西去路径和《道德经》成书地点留下了无穷的探究空间。
近年来有宝鸡学者研究考证得出结论,认为大散关是老子“西入夷狄”所至之关,老子“去周”“西入夷狄”所必至之“关”。既然“老子去周西游”所至之“关”是“散关”,也由此推论尹喜非“函谷关”关令, “老子去周西游”所至之“关” 是“散关”,所以说老子应关令尹喜强求留五千言《道德经》的具体位置,就是我们脚下在这片土地。
其推论依据为,《史记》载老子“因居周久之,乃遂去”。 就是说老子对周王朝绝望,决定远离周王朝到他国去,出关应理解为出国,但“函谷关”仍在周朝版图内,既然老子对周王朝绝望,决定远离周王朝到其他国去,出“函谷关”也就并未达到他的“去周西游”的目的;据《后汉书》记载,老子出关后,是“西入夷狄”;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官员襄楷给汉桓帝上书中有云:“或言老子西入夷狄为浮屠”;清·王国维著的《秦都邑考》说:“秦人祖先,起源于戎狄”。这里所说的“夷狄”是秦国人先祖的领地,也就是今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和湟水一带,即今天的甘肃天水地区礼县一带,而事实上自春秋至战国,华夏族的诸侯国也是一直视秦国为“夷狄”。
《宝鸡县志》更有详细记载:“周尹喜为散关令”,老子将西出散关以升昆仑。喜占风气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四十里,见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国未有所授,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中。区益门镇之通仙观(今已毁),旧址原是尹喜故宅。在尹喜故宅里,遗有老子给尹喜授经的“说经台”。老子的《道德经》是应尹喜之请,经老子“语之伍千言”,由尹喜“过而书之”。相传老子曾在天台山讲道,天台之峰有道家尊崇的祖庭“玄都”,山脚有“玄关。人称“老子骑牛过玄关”。如此丰富的历史遗存,奠定了大散关在道文化传承上至高无上的独特地位。
三、大散关的当代定位
“一带一路”被纳入国家战略。其丝绸之路更是得到了全世界目光的关注。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 ,在中国境内经过河南 、陕西、甘肃、新疆4 省区,我国近半数的古代关隘大都分布在这条古道上或古道附近地区,大散关更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散关作为文化遗存 内涵厚重、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再生类旅游资源 ,对于宝鸡发展文化旅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丝绸之路旅游线在国内早已被大家所熟知,而大散关就附着在这条精品旅游线路上 。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遗存至今的旅游资源 ,具有垄断性和不可再生性 ,作为道文化的一个圣地,更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四、大散关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建议
4.1定位精准。丝绸之路上古关隘的旅游文化价值已经受到一定的重视 ,如函谷关、阳关 、嘉峪关等 ,都成为当地精品旅游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散关应依附丝绸之路 火借风势,相得益彰。旅游资源开发要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大散关旅游资源虽然特色鲜明,但一般来说 ,要想提高到国家级景区景点水平,与其他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 ,情况就不一样 了。例如在我国东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渤海满朝风情园开发的成功,就主要得益于接近国家级重点风景区——镜泊湖风景区,而其他地区朝鲜族 民俗村的开发便不会有如此效果。同样 ,大散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要考虑结合其他景点“成组”“成线”问题 ,宝鸡毗邻国际著名旅游城市西安,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大散关旅游开发而言,可以协同已经初现规模的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线路协同开发,这种协同成组开发布局会起到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效果。
4.2 模式多元。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多种模式 ,不同的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文化旅游 区的特色和发展侧重点。基于对以上大散关旅游开发的分析 ,笔者认为,丝绸之路上古关隘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应该首先对作为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上的附加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吸引到丝绸之路参观的观光型游客 ;其次,以此为基础,重点开发关隘文化旅游 、历史考古旅游 、古关隘探险旅游、古代战事旅游 、古代 贸易旅游、历史名人旅游、古代诗词遗迹旅游等专项旅游;同时开发节 日节庆、商务会议、影视文化等特色旅游作为古关隘文化旅游发展的有力辅助和必要补充。这一方面,大散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题材一应俱全。
4.3 塑铸名牌。自从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系后 ,名牌经济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与其他产业一样,文化旅游的发展应该遵循“文化一商品一品牌~名牌”的轨迹 向前演进。大散关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经济资源 ,在市场经济时代必须实现转型,走品牌经济的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通过塑造特色品牌 ,争创精品名牌,以得到旅游消费者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在品牌经济时代完成 自己的市场定位。将其打造成精品景区。只有以资源为基础 ,开发出 自己的拳头产品,用精品名牌来塑造产品形象,大散关文化旅游才能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制高点,走上超常规发展的轨道。
4.4 发挥优势。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大散关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独特性是其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原因,也是可以通过开发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在优势所在。必须利用“人无我有 ,人有我特”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潜在的吸引力因素 ,有意识地突出大散关道文化旅游资源固有的个性,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以突出自己的优势地位 ,建立独特的旅游形象。
结论:大散关作为道文化经典《道德经》的成书地。遗有老子给尹喜授经的“说经台”。 天台之峰有道家尊崇的祖庭“玄都”,山脚有“玄关。人称“老子骑牛过玄关”。如此丰富的历史遗存,奠定了大散关在道文化传承上至高无上的独特地位。把历史遗存和大散关自然风光有机的结合,在旅游市场上打造出的将是一张靓丽的名片。
(朱玉林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