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胡诚林道长:厚植文化自信 服务精神文明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道教作为根植中华沃土的固有宗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以其历史的传统性、鲜明的民族性、广博的包容性和深厚的思想性以及积极地现实性,在漫长的时空磨砺和滋养中,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文化因子,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与标签之一,对我国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医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推动新时代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进程中,如何深入挖掘道教教义教理,实现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的契合伟大时代的新要求,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人们的精神生活期盼;如何进一步探寻道教文化多维度展示形式,丰富道教文化内涵,彰显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更加主动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厚植文化自信,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们生活幸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既是道教界在面向新时代继承和弘扬道教文化谋篇布局、寻求突破的新课题、新要求、新方向,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根本举措和关键切入点。

一、聚焦新时代,提高新认识,落实新要求,满足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历史论断与文化兴国战略,将标志着一个科技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民族更加自信的社会主义中国将迎来新的伟大时代。置身崭新的时代,在推动道教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重大历史变革与重要文化论断的实质意义与丰富内涵,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旋律,认清文化发展新形势,贯彻文化兴盛新理念,转变文化作用新定位,满足文化服务新要求,抓住文化繁荣新机遇,推动文化融合新发展,做出文化强国新贡献。

二、把握新方向,确立新重点,制定新规划,寻求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道教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重点,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信心。道教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对博大丰富的道教义理进行广泛研讨、认真分析与系统梳理,科学制定道教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列出文化发展主脉,明确文化发展目标,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和实现途径,万众齐心,上下戮力,一张蓝图干到底,弘道利人不二意,全面推动道教文化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沿着时代进步和大众精神需求的方向不断前进,合助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增强新使命,培养新团队,创造新成果,发挥新作用。

复兴中华,必先复兴文化。文化工程是道德工程、灵魂工程,是方向性工程、根本性工程,是炎黄血脉的延续工程和华夏民族的希望工程。数千年来,古老的道教既以一种独特的宗教形式源于华夏民族文化土壤并长期活跃于历代中国现实生活,同时也以一种传统而鲜明的中华文化现象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层,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之所以能屡经世变而繁衍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其根本不仅在于人们对道教逍遥神仙思想的信仰与向往,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道教皆以另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致力于人们心灵道德的塑造和提升,不断影响与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及言行,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这一敬天爱国、济世利人的教义思想,成为道教立世之根、显教之本,也成为道教庞大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与灵魂。

新时代,新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实践中,道教界要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秉承道教利国爱民、崇道修德的文化基因,大力培养道教文化研究、推广和实践专业团队,阐释道教文化时代内涵,拓展道教文化应用领域,创新道教文化展现形式,打造道教文化知名品牌,释放道教文化的正能量。要着力道教实修传统,塑造众多高道大德,强化道教文化的公众摄受力。要注重活动带动效应,举办大型国际性道教文化活动,吸引聚焦点,扩大影响面。要着力道教典籍的通俗化阐释、国际化语言与现代化普及,使道教文化走进大众,贴近生活。要大力弘扬道教养生健身术,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彰显道教存在的社会价值。要成立国际性道教交流联谊组织,增进中国道教与相关地区、国度间的交流、联谊与合作,扩大道教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借鉴其它宗教的有益养分,以有而创新、有而不同的思想,推动道教走向世界,走进不同种族人们的精神生活。要积极争取设立海外老子学院,让古老东方的道家智慧,在不同国度民众中生根、开花、结果。要多措并举的推动道教文化全方位发展,不断夯实中华文化软实力,厚植中华文化自信。

四、重视新媒介,拓宽新渠道,传播新理念,展示新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新时代党中央关于文化宣传工作的总基调。在促进道教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中,道教界要重视道教文化传播力量的加强,丰富传播途径,精严传播内容,注重传播实效,发挥传播作用,努力使传播过程成为弘扬道教文化的过程,成为大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

要通过音像、报刊、书籍、广播、影视等传统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多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道教“清心寡欲”、“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尊道贵德”、“返朴归真”的修身思想,“上德不德”、“知止知常”的行为理念,“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济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光同尘”、“恭敬一切”的处世方式等,借助古老道教智慧,提升大众的思想境界,充实人们精神生活,化解当代生态危机,维护天下和谐安宁。要大力培育道教文化宣讲团队,制定统一的道教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材,突出道教义理思想的时代性、普适性和中国化,注重传播口径的一致性,规范推广流程,深入推进,久久为功,使宣讲团队成为道德正义的维护者,成为传统文化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者。要广泛开展对外友好交往与文化交流活动,讲述中国故事,广播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智慧,展示中国形象,彰显中国自信,提升中国地位,促进世界和平。

五、着眼新矛盾,提出新办法,引领新风尚,共迎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社会矛盾,习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面对我国社会矛盾的新转换,道教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必须要紧紧围绕新时代这一客观社会现象主体,聚焦矛盾的辐射面,追朔矛盾的源点,进而有针对性的以道教积极向上的教义思想,引导大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消费观和发展观,缓解人们浮躁不安的焦虑,消除大家急功近利的心理,生发乐观正面的思想,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和顺社会总体氛围,平稳过渡新时代这一主要社会矛盾期。

要主动回应当今普遍关切,满足时代发展所需,丰富道教服务内容与形式,提升服务意识与水平,用道教之道化解社会问题。要倡导道教宫观设立释疑解惑咨询接待中心,推广道教健身养生体验活动,举行文化艺术辅导班,开放道教图书资料库,巩固道教讲经抄经传统,组织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等,让社会大众能够更方便、更真实、更直观、更理性的体验道教文化,感受道教精神,进而把道教宫观打造为人们负面能量的过滤区,焦躁不安的平复区,错误观念的矫正区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区。

总之,繁荣发展道教文化,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为准绳,坚持文以正心、文以化人的宗旨,本着国之所盼、民之所需的原则,立足促进中华文化兴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突出时代性、创新性、独特性和现实性,多层面、多维度、多途径展现道教文化内涵,发挥道教文化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人心和顺、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努力推动中华文化大繁荣、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