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台湾的道教德业及其对社会影响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绪言:

道教在台湾社会的状况和作用,以老子《道德经》中一句话概述最为贴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台湾道界许多基层人员默默地从事简易、不易和变易的工作,却应了《阴符经》中一句话:「人但知其神之神,却不知其不神之神。」

大道本质「上善若水」,台湾道界众多领导人和服务者,也正学习和秉持这种精神从事道务工作。

概述:

宗教信仰是人类心灵的依靠和寄托,在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民众于衣食不足,或生活中充满危机时,多半祈求天地自然神明保佑。衣食可达温饱、知识水平渐次提升后更感到大自然的奥妙,期待追求天地间无际无尽更多的新知,以增进有形的福祉和无形的心灵妙趣。

台湾宗教多元普遍,据政府统计,约六成多民众有固定宗教信仰,但即使无固定信仰,也多不排斥他人信奉宗教。在宗教信仰类别中,归于道教的竟高达百分之七十,此可以界定,道教是台湾社会中主流宗教。

台湾道教又以地缘关系、历史渊源,而有其特色,概略情况如下:

一、台湾与中国大陆因有海峡相隔,约在四百多年前才有大陆福建省沿海居民,跨越波浪难以测度的「黑水沟」(指风浪凶险之海峡)前来开发。这时期的先民多以故乡泉州漳州地带所信奉的神明,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及各宗族宗祖共同尊崇的神明为主。

二、其后郑成功开台及清政府在台设治,有更多大陆内地省份道教所尊奉的神明在庙堂受供,包括较完整的神系,即所谓

一炁道妙化三清(三清道祖)    两仪太极定乾坤  三官大帝天地水  四极五老弥罗宫(东极青华、北极紫微、南极长生、太极天皇等四极大帝与东南西北中五老)  五千道德传世经(老子)六欲不生常清静  七真五祖羽化仙(汉钟离、吕洞宾等全真五祖和南北七真)八仙过海显神通 九天玄女下凡间 十方救苦太乙尊

又有关圣帝君、司命帝君、福德正神(土地)、财神、火神及各宗族神明(如各府王爷、千岁),多元多样,为民间祖先怀念及心灵寄托的依归。

三、日据时期深具民族特色的道教被日政府压抑限制,文人为主的道教人士,有的转型为独立的诗文社团,大部分则寄身佛教寺庙,因有五十年之久,而形成今日台湾众多宫观寺庙道佛同堂的宗教融合现象。

四、国民政府迁台初期,民生和政治问题严肃,对本土既有宗教无力关注,又因受美国经济援助,基督教、天主教于1960年代兴起,七○年以后,台湾经济渐渐发展,民间信仰的道教开始蓬勃发展,八○年代起独立供佛的佛教寺庙成长,但台湾道佛同堂的本土宗教也同时兴盛;九○年代起独立型道教和新兴「类」教道(天帝教、一贯道、太极门)逐渐萌发,形成台湾当今道教多元化情况。

台湾在1970年代之前,经济尚未开发,或更早的日据时期和明末清初,民众生活艰苦,乡村中每有三餐不济的贫户,每当涝旱天灾或疾病流行时,以道堂、宗祠、宫观为中心的团体,即负起施食、施衣、施医、施药、施棺及其他老弱伤残的救护扶持工作,这是中华伦理精神的表现,也是道教的核心思想展现。近年台湾经济繁荣,民众基本生活水平提升,又有劳农保及全民健保制度,前述的施食、施医等已不普遍,但重大灾难,如1959年中部地区八七水灾,1999年921大地震,2009年台南、高雄八八水灾,以及2014年7月31日高雄气爆灾难,宗教界包括道教团体,在紧急救灾救难和抚慰人心的工作上发挥积极效用,至于一般中小型或民间局部灾难和病户也经常受各宗教和慈善团体的济助,众多道庙存在台湾社会每一角落,自然地以慈善活动获得信众支持。

台湾道教于民众教育方面的贡献,几百年来从未间断,明清和日据时代,正规教育未能普及,稍具规模的道庙往往开辟各类型学堂:有为社会责任的识字,一般阅读的基本教育班,有广纳信众而教授古籍和经典以弘扬宗教,也有专教中华乐器,平时举办欣赏会娱乐民众,庆典及法会时则庄严会场,也有宗教礼仪、专业技能,如道医药方认知传授,以医疗济世消除民众疾病,或中医保健卫生教化民众,促进社会平和安宁。

近年有「大庙兴学」社会潮流兴起,即由地方文化社团,结合宫观办学,所教内容,除人文思想、宗教本质、神明所代表的意义,以地方环境和实际生活需要而不同。又有将生活技能等农牧畜生产技能、产地直销与营销策略列入课程,是生活能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甚受好评。

一百廿年前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受迫割让台湾,由于道教是以敬天法祖,重生贵德,天地大道等中华固有思想文化为脉络的生活性教化载体。换言之,敬奉天地,效法优质先祖精神(包括对家族祖宗努力创业、艰辛奋斗、光彩和苦难的追念),贵重生命与伦理道德,这些道教的基本理念,已融入中国人家族的血脉之中,其与道教的「信仰」几已难予分割。台湾民众虽受日本统治,但「不忘祖先」的思想,正是日本统治者的在背芒刺,不除不快,于是加以箝制,不容道庙与道教的存在。道教人士本来就有顺应自然(大环境之形势)而忍辱的特质,遂将道教宫观改为与日民族亦信奉的佛教共存的寺庙。部分的道界文士则以「诗文社」的名义存于小区,在诗文中描写中华伦理道德(包括劝善故事)、自然景观、风土民情、祖先功业等,并主导出版善书,以保存民族灵命、国族灵魂。这样的应变,不仅保留了台湾道教根苗,更藉此保存了中华文化。

在中外历史上,我们屡屡看见,外族入侵者总是在其征伐的疆域中,推行他们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以植被统治基础。先世纪的埃及、希腊与罗马战争如此,中世纪的百年宗教战争,近世以色列与周边回教国家间战争亦如此,就以眼前欧亚间激烈冲突的伊斯兰教不同教派间战争,对征伐地民众不愿宣誓信奉其宗教者即予屠杀,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民族宗教与民族存亡间隐含的重大关系。

一个国家的宗族文化、宗教信仰不被消灭,则其国魂、宗族就不会被消灭。台湾道教在日据时正默默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台湾道界另项重要的德业是「善书」的编印出版,其效应包括保存、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其内容涵括古今圣哲仙道、思想家、学者的经纶、学理、训戒书诰、笔记、事典、济世行谊、小说、传奇、生活故事;如王凤仪行善录、太上阴隲文、吕祖三生石、功过格记事、气功养生、防癌防病饮食……等,范围极广,此正是中外学者指述「中华文化根柢全在道教」的根据。

「善书」采专书、文集和杂志多种方式出版,绝大部分为免费发送,寄放于宫观、道堂、医院、图书馆、餐厅、游览区等各种公众出入场所(亦有受管理单位限制不能排放)任人取阅,其传播和影响无法精确评估。但凡有意阅读「善书」者,多能唾手可得。可谓无远弗 届,影响至深至远。

「善书」过去在编印上较简略,多为单纯色调,简略编制,如「行善」杂志双周刊出版已发行数千刊次。近年善书编印颇进步,除有系统编辑、彩色封面和文版,也有实行精致的图绘版本;内文以白话文精写,如「正一」出版的数百种「善书」;如「和裕出版社」老庄、儒家经典与古今忠孝节义故事,无不包括。精印的「善书」,除善心者助印,分送弱势和受矫正者,又由于 内容深入浅出,可吸引学生和一般读者,凡机关团体有大量需要的,也只收取纸张和印刷成本,是一种难得的善行。

在电子时代的现在,若干善书也有用光盘(磁盘)或DVD呈现,例如善书中深具教育意义、宗教色彩并不浓厚,而流通广泛的「了凡四训」,不但有纸本、光盘,也有精致的动画版本。

台湾各道庙宫观普遍设有签文,供民众以卜卦求签、问事,包括求学、前程、经商、求子、官司、福寿等,寺庙专人解释,总是劝人积德行善,以得善报,并安定人心,为社会中看不见的稳定力量。

某些外来宗教传播人、一般社会学者或外邦文化人,以台湾地区民众普遍信奉的道教,尊奉的神明众多,讥讽为盲从和「迷信」,其实是他们不了解中华道教中「神明」的本质。道教神明只有两种;一为天地自然神格,源自三清道祖(宇宙本源)、风火雷电、山川等(如前述神系中之自然神)为天地实质及现象。另一种则为「人格」神,是先人因各种不同社会功德而被尊奉的神明。这两种神明的尊奉,正是道教的精义,奉自然神为「敬天」,奉人格神为「法祖」,每位自然神都代表某种自然的玄妙或大能,每位人格神也代表某种尊贵的德性。天后妈祖于风灾船难中因救人而牺牲性命,关圣帝君代表忠义精神,孚佑帝君吕洞宾为扶弱济困、医贫救难典范,保生大帝吴本和清水祖师陈昭应也都是医治贫苦、教化德性的平民和文士代表,财神赵公明教忠行公,取意为善取财、仗义舍财,连台湾民间最通俗的七爷、八爷也是守信守义的表征。因此,我们可以指出,台湾民间普遍信奉性的神明,正是对各种德行的尊重、信奉;本质上,是民间高贵精神普遍通行化,怎可误谬为「盲从」、「迷信」!

中华道教范畴辽阔,寓意深远,民众过去参加「庙会」,只看其「活动」,注意和兴趣其热闹。近年台湾社会文化水平日形提高,宗教的正信思想文化也相对广泛传播,相信对社会在各方面有益的贡献,也会一并增进,此正是全道界人宜继续努力自勉。

结论:

世间人每对高耸的巨木赞赏,却少对眼前和遍地的小草珍视尊敬,殊不知,没有漫地生长的小草,林木的根得不到保持,山坡土壤得不到维护,温驯的牛羊得不到餐食,世界将是什么样景象?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这「左、右」两字是普遍存在,也是可以广泛运用,充分发挥效应的意义。台湾有数以万计的道庙,说他们是社会中的「小草」,似乎有轻视之意。但道庙、道人、道学者无形中发挥的「济世」作用,正如小草遍生的地方,则激烈的龙卷风、暴烈的宗教屠杀,是形成不了的,正应了老子所说的其可「左、右」,也是所谓的「不神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