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姚生诵《黄庭经》验
据道书记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授其弟子《黄庭经》。魏华存元君,字贤安,任城人,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修成道果。
《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简称《黄庭经》。《黄庭内经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经》,收入《正统道藏》。另《道藏》与《道藏辑要》、《云笈七签》收有数种《黄庭经》注本。《黄庭经》重在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又以积精累气为要诀,全经反映了上清派修道成仙的思想,此经是道教一部重要的经书。《黄庭内景经》经文分三十六章。道士姚生,华原人,幼而好道,经常诵念《黄庭经》。唐朝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姚生被一帮贼寇所逼,夜晚为避贼追,不幸坠入远离人家的枯井中而伤脚,欲出无力。说来也巧,他坠入井里,井底旁有一大洞,仅能容身,当他在求救无援的绝望之中,忆想起平常诵念的《黄庭经》,就慢慢地一字一句的念起来,起初几天诵念时常有饥渴,呆在井里念了几天后,始觉不甚饥渴,脚病也渐渐地痊愈了。一天,襄王打败贼寇,在胜利归回京师途中,因夜暮降临就住在乡里,有巡游兵夜宿枯井旁边,深夜见井中有明亮的光,并形成一个光环,随后巡游兵报告给襄王。第二天,命一士兵下枯井详细察看井内,结果从井下救出一人,襄王以礼相待后,才知井口光环是姚生念《黄庭经》灵感所致。(事见《道教灵验记》卷十二,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出版《道藏》第十册、八四四页)
二、茅山马朗宗师敬奉上清经法验
马朗(404一?),一名温公,字子明,浙江东剡东关人,平常以履信行义,为乡里和邻居所尊,闻茅山杨羲、许穆真君得道事迹及盛传上清经法,即将其家迁至茅山附近。元兴三年,许丞、黄民携带许多经书避乱,将先世真经存留于马朗静室中,并再三叮嘱:“此经是仙灵之迹,唯须我亲自来取,纵有书疏也要谨慎从事,不能轻易交付。”不久,许丞回钱塘患病,即派人前来取经,马朗坚持先旨,对取经的人说:“我已亲受许丞叮嘱,岂敢轻易交给你。”后许丞因病去世,马朗与堂弟马罕,敬事宝经,严如君父。他俩派遣虔心侍从终日焚香,供养真经,神光灵气见于室宇,马朗在室亦能通见青衣玉女腾空去来,家遂益盛,累世寿考而终。马朗是茅山上清派第五代宗师,敕封为上清仙卿保真先生。
景和元年(公元465年),朝廷敕马罕送所敬奉上清经至建康(今南京市),交付陆修静,使上清经法得以传世。灵验记曰:“二马(指马朗、马罕)有保经之功,没世之日,上帝命灵官持玉版,召人金庭洞天,俱授仙卿之任。”马罕是茅山上清派第六代宗师,敕封为:上清仙卿辅正先生。(事见《茅山志》第八卷)
三、路时中在茅山获道经秘符验
上清派认为:符乃天府玉京山自然梵炁,是赤气化生之气;若与天为徒,内修三光以成道,外运三光以为符。符有时与篆合称“符箓”,符是天神的旨令,箓是众神的名录,又是记录修道的名册,凡信道者其名已注天曹,成道即归天庭。天神有符,时而为图,时而为文,在天空以云彩显现出来,高道慧眼之士,随即而录传,遂成今日《道藏》等道书中所记载的神符;有时天神感应,遂将神符传给真修炼养之士,以济世利人。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赐福良辰之夜,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路时中,设坛焚香,人室存真炼养。蓦地,异香满室,见祖师于金光梵气之中对他说:“我是昔日吴地赵升,现为金阙侍臣,我过去曾修道生活在天目山中,当时有道经秘符,升天得道时,我将这些秘文藏于江南句曲山之顶,你有道缘,希亲自速取。”言毕,即失所在。事后路时中专程来茅山谒峰顶,夜半时分,神光亘天,人山开掘三丈许,得石函一,帛书一卷,约长六七丈,书中夹有细沙,他将所获道书秘符整理分为二十四品,以传好道之士。(事见《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出版《道藏》第四册、三页)
四、何道璋遇上清诸经验
何道璋,阆州天目山道士,斋戒精勤,修持五十余年,衣食之外,所得钱财必崇修道观。从前,天目山已有道观,但被野火所焚,唯古碑荒殿而已,何道长修建道观数年,使道观面貌焕然一新,周围栽植花木,间以松桧。一日,他发现道观东北石岩上,时有异景异光,因栽松伐去枯木,忽然,发现石裂摧落处有一盒子,内装《上清大洞真经》七十余卷,纸墨如新,异香芳郁,他遂将宝经置于殿内。有一夜晚,他看见宝经处有簇簇亮光,如神人所卫,他不敢披读,收藏于函柜中,旋以道观修缮,未暇别为览阅。一天,有云游道士参学来山,请经翻看意欲窃去,他当即觉察到没有给他。当晚,晴霁之夜,星月皎然,忽然,雷霆大震,人皆惶遁,一股旋风,随人观中藏经之处,须臾即停,但觉香气异常,及检点真经,已被旋风吹去。事后,何道璋长期忧惜,苦闷之中,梦神人对他说:“太上以你修道积善专切,授以神经皆上清大洞修真之要,而尘目窃窥,不能严卫,经已收还上天,你专心修真必得道果。” (事见《道教灵验记》卷十一,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出版《道藏》第十册、八三六页)
潘一得
(原载《中国道教》 2001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