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发展及经济生活的理解和启示——在世界宗教与发展会议上的演讲
中国道教协会 张继禹
(英国伦敦 1998年2月)
道教是中国现行五大宗教之中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自东汉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教团以来,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道教的教理教义,承继了东方伟大哲圣老子的道家学说,蕴含着睿智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道教与中华古老文明浑然交融为一体,而又独具自己的风骨和特色。千百年来,道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占有重要位置。下面仅就道教对发展和经济生活的理解和教义启示,加以阐述,与大家交流。
一、尊道贵德的教义要旨
道教教义的中心内涵是“尊道贵德”。道教认为“道德”是维护世界和谐的纲纪,是道教义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由此可见,道教认为一切万物的生育成长,都完全依赖于“道”和“德”的作用。
在道教教理教义之中,“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她是神明之本、造化之祖;她不仅亘古不灭,而且普遍地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她生化万物而功成不居,放任万物自然生化;她象大海一样包容广大,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且虚怀若谷,处下不争。“道”的伟大和神圣,又是由“德”来体现的,道教信奉的一切神仙真人因为含有德而合于道,因而为世人所敬仰;天下万物因为有德,故得以化育生长。道教教导人修道必先立德,修持善行以提高自身品格。据《庄子·在宥》记载:中华最伟大尊严的祖先黄帝,曾向道教敬奉的仙人广成子讨教治身的要道。广成子告诉黄帝:“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便可以遂群生和长生久视。黄帝他后来也骑龙飞升。这是中华儿女都知道的故事。
道教“尊道贵德”的学说,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类的物质生活必须有赖于精神生活作为依托,道教强调有道之士应以道德为务,修道养德,顺应自然,融和万物,所以人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和经济趋向,同时又应保持自我高贵的道德情操。在物质文明和自己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即一方面应当和光随俗,关心社会人群,另一方面应当以道德作为根本,合乎天地之常道。
因之,就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道教所倡导的“道”和“德”,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经济生活更需要有道德作基础,如果没有道德准绳,其经济生活必将是浅薄的和无价值的。
二、和谐自然的发展观
道教教义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即万物都是由阴阳共同组成的,而又相互联系和谐相处。“道”的作用,就是和谐地使万事万物得以自然生化。这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生存、消亡的运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道教强调“道法自然”,要求人们维持宇宙间的这种自然的、完美的和谐。
《道德经》又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经》也说:“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此家但遇得人聚处,本非独给一人,其有不足者,悉当从中取也。”所以道教提倡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和谐,在经济发展上也要做到周贫救急,整个社会才能平衡发展。
在人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中,同样需要维持人类和宇宙大环境的整体和谐。因而也必须遵从和谐自然的发展规律,维护人类经济发展的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只有自然和社会的整体和谐,经济生活才会走上健康而稳定的发展轨道。在当今,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近代历史的种种原因而使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依道教来看,发达的国家有责任援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使整体和谐,同时尊重发展中国家依照自身环境选择的发展道路。从而真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发展。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