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赵州桥的故事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州桥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

赵州桥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它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关于赵州桥的传说有不同的版本故事,宋代始,开始盛传桥上有“仙迹”。北宋周辉《北辕录》一书云:“元祜间赐名安济,有张果老驴迹。”杜德源诗曰:“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到元代,《湖海新闻夷坚续志》首次详细记载了世谷传说:桥为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所造,并且有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和柴王(柴荣),以及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而我觉得概括最为精辟简练的莫过于那首儿歌《小放牛》“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也是赵州桥流传最为广泛的传说。

赵州桥鲁班的故事

相传,鲁班周游天下,走到赵州即现在的赵县,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很多人上争着过河进城,而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为便利百姓交通运输,决心自已动手,在河上建造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拱桥。鲁班的雄心壮志感动了“上帝”,派来了“天工”“神役”支援。在一个傍晚,有个神童从河西边赶来一群羊,到了鲁班的工地后,神童突然不见了。而那群羊则下子变成了修桥用的石料、拱圈石、桥面石、栏板石、望柱石、勾石、帽石等,样样俱全。在那些“天工”、“神役”的帮助下,鲁班用了不到一夜时间,胜利地完成了这座“制造奇特”的石拱桥。

“八仙”张果老和柴王爷的故事

鲁班一夜之间造桥的事迹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于是相约柴王爷一起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在桥头上,张果老问鲁班这桥能否经得起他和柴王爷过去,鲁班很不屑地说当然没问题,于是,张果老骑着毛驴,柴王爷推着小车过桥。谁知张果老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摇摇欲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故事中出现的“仙迹”:驴蹄印、车道沟、手掌印和张果老的斗笠印、柴王的膝盖印在赵州桥上都有显现,虽说是后人故意加上过去的,但的确有民俗文化的含义在里面。赵州桥本身属于物质民俗中的交通民俗。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主要包括生产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而民间故事传说属于语言民俗中的民间文学方面。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两大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指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故事传说、民间说唱等形式。在赵州桥上面寻找到了丰富的传说故事,并且有流传很广泛的儿歌小曲,这充分体现了物质民俗与语言民俗的紧密结合并且存在于某一具体民俗现象中,他们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