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庙观碑刻亦有温度——民谣中的百味人生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摘要: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这个流传很久的民谣,许多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民谣中的四个词寄托了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和祈盼。这个民谣所要表达的东西可以用“培智、立德、求财、祈福”八个字概括。这个民谣包含着许多的美好的寓意。巧合的是北京东岳庙内有四座碑刻,碑刻的名字也用了民谣中的四个词汇,让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庙观碑刻亦有温度,也有寻常百姓的诗和远方,感受庙观碑刻中的百味人生,相信你一定会有独到的感受。中国文化的根柢在道教,各地道教庙观中遗存的古老的碑刻就是有力的验证。

作画留白,说话不能说尽。仔细体味,还真是那么回事。有事实为证。前不久,身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和宗教文化撰稿人的老海,露了一个大怯,闹了一个大的笑话,相当的尴尬。事情的起因是在文创企业任职的宝贝闺女向我询问,“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这句古老的民谣与道教的庙观碑刻的瓜葛。老海不假思索的回答:八竿子打不着,二者没有任何的关联交集。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本是老海的长项。谁成想这一次老海却交了学费,闹了笑话。老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管中窥豹,贻笑大方,给全家人留下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话把儿。

实事求是地讲,“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这句民谣,对于六零后的老海来说,一点不陌生。老海小的时候,长辈夸赞孩子经常用这几个词汇。而且经常在这几个词汇之前善意的加一个小字。小机灵鬼儿、小透灵碑儿、小金豆子。表面上看,小机灵鬼儿通常用来形容孩子智商高,机敏,灵活,反应快。小透亮碑儿也用来形容孩子五官俊秀,印堂发亮,惹人喜爱。小金豆子形容孩子有财运,吃喝不愁。不吃亏儿是长辈们对孩子给予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祈盼孩子成长顺利,没有大的凶险和灾难。村里的私塾老先生多次给我们这些同族的晚辈们细致入微的解读。老先生讲,这句民谣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育人之道。培智、立德,祈福(财)、纳祥。机灵鬼儿代表的是智慧,希望孩子机智、机敏、处事灵活。想事、做事,不轴、不拧,不死板、不教条。透亮碑儿代表的是品德。希望孩子人品要透亮,胸襟要宽阔。做人做事立得直,戳得住,坦诚相见,襟怀坦白。小金豆子代表的是财,温饱既安,祈盼衣食无忧。不吃亏儿代表的是幸福平安。祈盼孩子成长的路程平平坦坦,不走弯路,不吃大亏,不要有大的风险和波折。私塾老先生的讲解,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记忆深刻,了熟于心。这句民谣,小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挂在嘴边,印象太深刻了。年过半百之后,老海对于私塾老先生当年的诠释解读进一步加深了理解。人生的抉择没有非黑即白,非白即黑那么简单,往往是黑和白掺杂在一起,或者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斑斓。摆布好家事国事天下事,都需要一点智慧,都需要一点灵活性。机智、灵活对于一个能够成事的人来说是必须锤炼和具备的素养,不可或缺。培智重要,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立德树人比培智更重要。做事先做人,做人的功课没有修好,做啥事终究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旧社会,老一辈人希望晚生后辈做人要光明磊落,要高风亮节,要敞亮。这些都是家谱家训必不可少的内容。民谣之中,金豆子前面为啥加了一个小字,大富大贵不是更好吗?这个小字有学问,寓意深刻。过去有一句话说的很贴切,没有受不了得罪,只有享不了的福。旧社会,老一辈人的传统意识中,不敢奢求大富大贵。财大了,压不住。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温饱既安是许多平民百姓追求的最高境界。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知足了,其它的不太敢想。老人们教育孩子要知足、知止、知进退,戒奢侈、戒贪念。这就是为什么金豆子前面必须加上小字的根源所在。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人出门远行,老人都要嘱咐,出门在外,不要亏着自己。老人们放心不下,担心孩子在外边吃亏受罪。旧社会,世道乱,穷苦人闯江湖,哪有不吃亏受罪的,所以,老人的嘱托也就是一个念想。老一辈儿强调的不吃亏,还有一个重要的意思,那就是提醒晚辈不要惹是生非,走弯路,误入歧途。一句民谣,蕴含了许多的意思,有很深的学问。这句民谣和庙观碑刻有啥关联,家中长辈没讲过,私塾老先生也从未说过。绝对是不可能事情。对此,老海深信不疑。最终,父女各执一词,吵了起来。老婆苦口婆心,好言相劝,还是没有结果。咋解决?证据说话。闺女是学法律的,重证据、重依据。为了不影响父女之间的感情,宝贝闺女查找了许多佐证资料。最终,数据和资料颠覆了老海近半个世纪对这句民谣的认知。

正如宝贝闺女所言,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这句民谣确实与道教的庙观碑刻有关联。说的更加直白一点,就是北京城东岳庙有同名的四块碑刻,有实物为证。美中不足的是,岁月婆娑,不吃亏儿那块碑刻不知所踪,剩下的三块碑还在东岳庙戳着呢!

“机灵鬼儿”碑刻,位于东岳庙庙内东碑林内靠近甬路的位置。碑座雕刻是清顺治年立的,碑座两侧分别刻着一个小道童,手持灯笼,雕刻人物呼之欲出,惟妙惟肖。文革时期,碑刻遭受了劫难。小道童的脸被革命小将们削了一块,破了相。庙内道士介绍,俩道童还有段典故。说这俩孩子,十分的机灵,在庙里天长日久沾里灵气,两俩孩子一到晚上就提着小灯笼到庙外面玩耍。有个多事儿的糖果摊主从没瞅见过这俩孩子,就偷偷跟在他们身后,见孩子刚到庙门,就没了踪影,很是奇怪。第二天一大早到庙里继续找,发现碑座上刻的两个小孩和街上见着的俩孩子是一模一样。摊主一怒之下,把一个道童的灯笼用纸给糊上了,把另一个道童的一只脚用线给捆上了。这个办法还真有效,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打着灯笼的小道童出庙惹事。您说说,摊主损不损啊?

“透亮碑儿”的位置在庙里西碑林炳灵公殿前。这座碑立于清顺治七年。碑文的题目是《白纸圣会碑记》。碑首是镂空的,专业名称应该叫透灵碑。北京人说话带儿化音,久而久之,在老北京市民的口里就成了透亮碑儿。“透亮碑儿”碑首雕有两条蟠龙,龙身盘旋交错,碑头的蟠龙造型镂空六空,两人站于碑前后可互相看见,所以百姓叫它“透亮碑儿”也是有道理的。

“小金豆子”碑刻,位置在岱岳殿月台西侧,别的碑刻是立着的。这个碑是趴着的。道士介绍:早先这块青白石碑上,镶嵌着一粒粒豆状的金点。一些人发财心切,打起了歪主意。扣掉金豆据为己有。这块趴着的碑刻同样在劫难逃,同样破了相。专家们说,碑刻上根本没有金豆。所谓的金豆,其实是含铜矿脉点。矿脉点被雨水冲刷显得格外明亮。经阳光照射如黄金一般。后来人们传说从石条上跨过去会给人带来财运。为了避免人们踩踏,条石上被人安上了一块玻璃。

最后再说说“不吃亏儿”,它原本也是东岳庙一座石碑座的图案。资料上说图案的内容:一群淘气顽皮的小猴捅了马蜂窝,马蜂飞来,小猴抱头逃窜。专家们讲,这块碑立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不要误入歧途,惹是生非,走弯路。这块石碑现在存于何处?无人知晓。

究竟是民谣产生在前?还是碑刻产生在前,目前已无从可考。短期内恐怕不会有肯定的答案。有一点,无论是碑刻还是民谣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都包含着美好的祝福,都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专家们说,谁先谁后,谁借鉴了谁,其实不太重要。专家们还讲,现存的三座碑刻堪称艺术的瑰宝,需要我们更好的保护。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道教文化中有很深的痕迹。北京东岳庙的四块碑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了解了北京东岳庙四块碑刻的故事,你更能够深刻的体会到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文化的根柢在道教”的深刻含义。庙观碑刻亦有温度,也有寻常百姓的诗和远方。感受庙观碑刻中的百味人生,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感受。

百闻不如一见,相信现场亲眼看一看,一定会有更直观的感受。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为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因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而得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闺女说,北京东岳庙距离闺女居住的慈云寺北里只有几站地,坐公交很方便。今年上半年,老海一定创造条件,现场亲眼看一看。再有老海给东岳庙主办的《凝眸云水》杂志写过稿件,到时还可以拜会一下未曾谋面的编辑朋友。一举多得,希望早日成行。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这句民谣在汉族、满族、回族群众中流传都很广泛,没有民族的隔阂界限。古老的民谣是旧社会祈福纳祥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希望优秀传统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海宝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