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夏至刚过,作为一名正一长春正派弟子,我有幸随同师长,前往云南昆明,在南斗法会期间,参访正一长春正派的发祥地——龙泉观。
正一长春正派由明朝高道长春真人刘渊然祖师传入云南。明成祖永乐年间,祖师因忤权贵、被谪置云南后,收邵日云、蒋日和等为徒。蒋日和传徐道广、俞道纯、张道宏、白道清等,使本派日盛,而龙泉观则成为了云南道教的祖庭,福泽一方。
清朝云贵总督阮元根据《汉书·地理志》“益州有黑水祠”的记载,认定龙泉观就是古代黑水神祠所在地,龙泉观因此又有“滇中第一古祠”的美誉。
清晨我们从落脚地蒜村出发,穿过雨后局促拥挤的村道,步行几百米行至大道,这时的地面才开始干爽豁然。从各色人等杂居的城中村,走到千米外的龙泉观,就像一段从凡尘染着的人间俗世,走到清静自然的妙境之路。
龙泉观位于黑龙潭公园内,清代诗人硕庆有诗云“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概括了黑龙潭的主要景观及自然景色。黑龙宫前面的“太极潭”,就是诗中的“一潭水”,特别奇特的是,潭水一边清,一边浑,清浑两池池水相通,却颜色迥异,两池之鱼也互不往来。
顺着山道,一路徜徉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潭水静谧的公园里,虽是炎炎夏日,在这里仍感遍体清凉。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让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的人,都能轻松适应。不远处,是挂着“紫极玄都”匾额的拱门牌坊,千年古刹龙泉观到了。
这里真是个灵气十足,适合修炼的地方。一进观内,就见两棵被雷击过的古木,矗立在雷神殿左右,也不知是何年月日何物在此修炼渡劫。难怪祖师殿前的古树上,都悬挂着“雷雨期间,游客请勿靠近”的警示牌。观内除了雷劈古木,还有唐梅、宋柏、明茶,多棵几百岁的古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不同的神殿前。
古木竹林、石栏屋脊,有松鼠在其间蹦跳穿梭。它们并不惧怕人类,时不时地会下到地面,搜罗食物,还会小心翼翼地一把抱走供奉在神坛上的食物,“嗖”地一下消失在树影中……
龙泉观自下而上,在当家徐道长的管理下,秩序井然,道场肃穆庄严。每一座主殿前都有一位值殿的老居士负责殿务,每次我拜完神仙祖师们后,向她们拱手致礼,老居士们都会表情庄严地向我拱手还礼,让人肃然起敬。
听道长们说,观里的义工们每天一大早就到了,观内的角角落落,在大家到来之前,已清扫地一尘不染。当我们随道长们在殿内诵经拜忏时,义工们已悄悄把休息室内外的卫生收拾好了,待我们法会结束又恢复到整洁如新。这几位虔诚有礼、苍苍白发和润物细无声的义工团队,在信仰的熏洗下,为道场道众的默默奉献,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暖贴心。
多年前传承法脉的老道长们,在祖师爷的感召下,重新回归道观,将长春派仙乐、法器演奏、经文唱诵演练雕琢。自此龙泉观的法事科仪,继续沿循着古制,恪守传统,传承和发扬着长春科仪经忏。
高功法师胡道长负责道教音乐方面的教学,他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却谦虚地说他其实并不怎么识谱,只是听音就会唱,自己会了,再一句一句地教给别人。
“前几期开班教学,看门的大爷都跟着唱会了,在一边画壁画的也学会了,就有几个怎么也教不会……”胡道长说起教学经历中的困难,让大家笑得不行。法会结束换完衣服,他总会拿出箫来吹上一段。传承技艺,确实需要好的根器,还需要像他这样曲不离口的勤操苦练。
胡道长给我们播放了一段一位老道长登仙前夕录下的唱词,他仍然中气十足地唱经,一句句延续着六百多年前的声响,余音回荡在南斗法会的大殿之上……鼓点阵阵,声声敲打着灵魂,共振着肉身,我的眼泪无声地流了出来,整个身心都受到了涤荡。
法会期间,经忏活动密集,上午我跟了一场,已累得人仰马翻,回福生堂休息,一杯水还未喝完的功夫,就见一位瘦高的道长又返回大殿,像往常一样,继续他的午时功课,木鱼声声,仙音绕梁。他的精进,令人敬佩。
大殿外,会有信众过来虔诚跪拜,我看到有年迈之人站立不起时,离得近的道长,总会快速地走出去搀扶照顾,再回来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很多微小平淡的细节,展现出了学道之士,发自内心的慈悲和善良。
龙泉观的道长们,看起来年龄背景各不相同,在观里待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可当大家一起穿上法袍开始诵经演法时,他们就是一个非常和谐的整体。此时此地,法器的敲击声,乐器的演奏声,经文的念唱声,一同激荡在五老山黑龙潭的天地灵气中,在历代高道祖师们的加持下,将他们对信仰的虔诚呈现得淋漓尽致。
法会结束后,我们走在回住处的路上。一位道长飘然而至,路过我们身边,“你们才走到这里啊?”他悠然地和我们打着招呼。
是啊,我们才走到这里,我们有幸在如此多的善缘成就下,借地修行,体验了一段清静自然的宗教生活;而修真悟道之路,还需要用一生去完成。
这条路充满了未知和变化,既有险阻和坦途,又有大道和窄路……我们又很幸运,有祖师法脉的传承和加持,有尊长的关心和爱护,这条路一定会通往大道!
(本文作者:玄妙,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