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修仙成道一直是每一个修行人的终极梦想。清代高道刘一明祖师在《修真九要》开篇就曾说到“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诚然,因为至大至难,所以自古及今总是“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都是由修行之人向道的心不够至真至诚,自身的德行涵养不足造成的。如果我们想要证得历代祖师一样的道果,就必须先要具备祖师们所具有的真心、信心、恒心、专心、老实心、谦卑心和感恩心。
一、修行人要有真心
真心就是真实无妄的心,也可以说是诚心实意。简而言之,修行人如果立志修道,必须要自己想清楚、弄明白为什么要选择修道,只有当自己清楚明白了,才能虔心向道,让自己容易躁动的心老实起来,不再掺杂任何虚假做作,才会做到道心坚定,遇事不会动摇,才能真正地付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努力奋斗,才会经受住世间种种磨砺和考验。
也就是说,选择修道不能盲目,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随波逐流,感觉修行很时髦、很高雅,就一时热血、冲动地去选择,这样的心是不会坚持长久的。一旦遇到大一点的沟沟坎坎,或者环境不顺心,遇人不如意,就会萌生退道的心。如果没有从心底里发出对道真正的追求、向往之心,就会缺乏一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力量和勇气,将会很难度过修行中所遇到的种种磨难和关隘。
反之,如果每一个修行人都能保持住向道的真心,心中就会时时生出无穷尽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行者们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一个个困难和挑战,并最终一次次实现自我的突破,直到自身与大道相合,达到圆满。
二、修行人要有信心
在刚跟随恩师学道的时候,常听师父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那个时候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经过这些年的亲身经历,才发现“信”实是修道涵德的根本与基础。就像人们常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坚实稳固的地基,又何谈高楼万丈呢?如果地基不夯实、不牢固,可能楼还没有盖几层就塌了。
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是同理。如果我们对祖师、师父的教导没有绝对的相信,还持有一丝怀疑的态度,就如同地基没有打扎实、牢固,还掺杂着渣滓,底层还有松软的地方,在遇到一些大的波折、磨难和困扰的时候,很难能全身心地将祖师爷、师父教导的方法去很好地效法实践,自然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好,甚至让修行者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继而生出退道还俗的心,终难实现修真成道的目标。可见信心对修道者来说,算是证道成真的基石。倘若离开了信心去谈论修道,那将是镜花水月、白日做梦。
三、修行人要有恒心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修道不难,重在恒心。有心者,总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如《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中所述“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我们要明白修行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达成,而是要念兹在兹,朝于斯、夕于斯,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刻刻都是这样修行。修行者们既已发心入道修真,就当立下恒久不变的誓愿,拿出不达目的至死不休的勇气。只有志愿如此的大丈夫,才能在磨难中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极限,一次又一次地提升自己的思维意识维度,一次又一次地弥补自身的短板和不足,直到圆满,直到性相不二,直到与道相合。
就像越美的玉器,越需要千雕万琢的打磨。就像树一天一天地长,你虽然没有见到它的生长,但不知不觉中它是在长大,等到十年或百年之后,它就变成有用的材料。树是这样子,我们人修道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时刻秉持精专、坚如磐石,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受得了挫折,始终坚持勤学苦练不放弃,朝夕惕厉不变心,千磨万难不退转,那才是真正有恒心的修道人。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我们每天的努力可能看上去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当我们坚持一个月、一年、十年,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蜕变。
遥想我们的祖师,被后人称为“铁脚仙”的王玉阳祖师,也曾“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邱祖老人家也曾“磻溪六年,龙门七载”。如果他们没有恒心,不去坚持,又怎么能做到面对风雪侵体、虎兕环绕仍不改初心,始终抱道如一呢?他们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和模范。所以,我们想要成就像祖师们一样的道果,就必须要与祖师有同样的恒心。
四、修行人要专心
“一念不生是谓诚。”修身先立诚,立诚贵专一。君子修身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必须择一而固之,至一者必至诚,非至诚则不能一也。修行人修道,也必须秉持“诚一”,向道之心要纯一不杂,纯净无染,没有二心,没有杂色。
《庄子·人间世》中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祖师告诉我们,想要达到心斋的境界,需要排除一切思虑和欲望,保持心境的清净纯一,一念志诚,直至心虚合道。而这一切的开始,都赖于“若一志”,而“若一志”就是要行者专心致志。
“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坚”,人们在世间做任何事,如果想要达成目标,实现梦想,就必须专心在道,不能三心二意。古往今来,哪一个成就大事的人不是专心不二,笃志前行呢?更何况修仙成道这样的大事。如果不能专一行持,而是朝三暮四,朝行夕改,得了芝麻丢了西瓜,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修行人无论是选择哪一条路,哪一种修习方法,就应该于二六时中守住心神,专一持念,使心不乱,并一直行持下去。
如果心生二念,修行者就要立即觉醒,收心持念。只要长久的努力,终能一心清静,二念不生,志心在道,继而实现证道成真的目标。
五、修行人要有老实心
老实心对于修行人来说非常的关键。历代高道大德都十分重视老实心的培养。例如被后人称为“天仙状元”的丘处机祖师,作为全真派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参求大道,历尽艰辛而矢志不移,在重阳祖师、丹阳祖师的悉心教导下,正是通过自己不懈地奋斗,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终成一代宗师。
在《清河尹真人北游语录》里记载清和真人回忆邱祖的一段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老实的重要性。清河真人说:“尝记有人劝师父少施手段,必得当世信重。师父不果,至于再三,劝者益甚,师父大笑曰:‘俺五十年学得一个实字,未肯一旦弃去!”
作为一代宗师,长春真人用五十年的时间一直践行一个实字,这不正是道人“老实心”的表现么?可惜,自古至今修行人中好奇务玄的人比虔心励志、真修实练的人多,向道之心也总是被求成仙、求神通、求智慧、求名闻利养、求平安顺利,如此种种心念所占满。也难怪清和真人会发出“奈何人必以通显灵圣方是道?殊不知必自积累功行,既至深厚,心自灵,外缘自应,无非自得。若有心于求,必涉虚伪,其损性损福,不可胜言”的感叹。
当年在初读祖师语录的时候,自己对其中的意味还不甚了解。经过这些年的磨炼摔打之后,越是发现自己越老实,严格按照祖师和师父教导去做的话,自身所遭受的磨难和困扰也就越少,相应的从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十分显著的变化和提升,也就愈发地感觉邱祖“五十年学得一个实字”的宝贵。因此,也就更加坚信祖师的教诲。
只要修行者真实地面对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行持,通过长年累月的真功真行,直至积攒深厚,时机一到修行者自然心地明彻朗照而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证。
六、修行人要有谦卑心
教门常说“上善若水”,《道德经》也说水性几于道。水性谦下,有容乃大,而与大道的属性非常的相近。水常往低处流,甘愿处于卑下,而江海因位于低下,纳百川之细流,是为百谷之王……修行人常保谦卑之心,就是要学水之德,体行柔弱不争的教义,以柔弱不争修养自我,不与人争名利荣华、知足、知止、寡欲、不自恃、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而要为善自赏,常怀济世利人之心。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摆正位置,认清自己。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认清别人很容易、认清自己很难。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够辩证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比较客观实在评价,敢于直视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能够听得进师朋道友的批评意见,并能在实际修行中不断加以修正落实,不停地去鞭策提升圆满。
其次,是要宽以待人,和睦关系。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无论是住庙还是居家修道,都必不可少需要与人接触交往。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面临与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与人为善,懂谦让、知礼节、讲宽容;要胸怀大度,主动与道友、家人和睦相处。俗话说“高山不留德水”,不自是、不自矜,常怀宽容体谅的心,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够做到遇事恕人责已,拥有海纳百川的雅量。
第三,要虚心好学,知性明礼。修行者若想要做到谦虚谨慎,那需要始终保持虚心好学的心,时时向师父、道友求教,广采并蓄,学有专长,深入经藏,明通道典,知法明理,增长智慧来涵养心灵、修身养性、提升境界。
第四,第四,要慎终追远,谨言慎行。修行人要时刻不能忘记祖师、师父的教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明白修真养性的真谛,时时做到“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涵养之”,不断拓宽我们的眼界、广大我们的德量,提升我们的道行,增长我们的道力。
七、修行人要有感恩心
修行人一定是一位知恩感恩的人。感恩是一种修行态度,是自身道德品质的体现。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顺境或逆境。如果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你会发现,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恩惠,你都能从中体会到修行的乐趣和实惠。那是因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对行者自身的磨练和提升,是我们对经典参悟最真实的课堂,帮助我们不断地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见地,增长智慧。
懂得感恩,就是拓宽我们的心量、德量,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去感合更高层次的道。
回想我们修道的历程,历代祖师留下科仪经典教化指导我们,现世恩师照顾提点我们,周围的道友亲人无私帮助我们,种种恩情都在帮助我们成长。受到利益,懂得感恩,继而报恩就是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最真诚的回馈。就像我们教门的历代师真,正是因为一代代师真承恩、感恩、报恩,才有了几千年教门的延续,教法的传承。
作为教门的一份子,我们在修行中承了如此大恩,更当感恩发心,努力奋进,像历代师真一样,力所能及的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去弘传教法,光大教门,利益众生,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作者:宁夏平罗县玉皇阁道观张高罗)
更多链接
“今天,请说出你心中的道!”道教之音征文活动开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