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红楼梦》妙玉剧照
《红楼梦》中的修行人妙玉似乎永远是红楼众女儿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位。而令笔者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重度洁癖”和“槛外人”的署名。“槛外人”的署名源自她最爱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冰冷无华的两句,几乎击破了浮华,浮沤尽散。铁门槛是功业,是权贵;土馒头是生死。与生死比,万事虚无。
贾府的铁门槛未曾亲见,倒是上回路过一座小庙时,被门槛顶上新包的金属铁皮吸引了注意。记得几年前初访时候,那道门槛还是纯木质的,漆上了红色,还非今日的“铁门槛”。关于门槛,庙观里的一位老修行眉飞色舞地比划着:以前道教门槛比这可高多了,要当道士,琴棋书画是样样少不得学的!现在门槛降了,只有这么高了!
光阴荏苒,庙还是那座小庙,本是在原址上复建的,因为建制是照旧的,门槛自然也立了起来,住观的修行人也有往有来。一道小小的槛儿,绊不住野鹤闲云。
一道槛,门内是世外,门外即红尘。这跟《红楼梦》正好反了过来,铁门槛内是扰扰尘世,妙玉的修行在铁门槛之外,所以厌恶俗世的她自称“槛外人”。
一道门槛分内外,出世,或者入世。迈过这道槛,是对自心的定位。
那若站在槛上又如何?其实除了观里的喵星人,谁也不会站在门槛上。
那为什么不能站上面呢?家里的老人可能会告诉你:门槛是不能踩的。再问:为什么不能踩呢?则估计会听到各类风格不一的回答。
其实,即便从最不“玄学”的角度入手,我们也能推想个大概:首先,古代为啥要安装门槛?
如果不装门槛,门须直接贴着地面。这时若要让门严丝合缝的话,门下的地面就必须是非常非常平整的,不然漏风、漏沙、漏爬虫,大门开阖时摩擦先行,一阵呕哑嘲哳不说,门的磨损也是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聪慧的古人就在门下面装加一道人工打磨好的横木,这就有了门槛。
再接下来的就好理解了:铁门槛既然是豪门望族的象征,寻常百姓家估计有根像样的木头槛就很是不错了。《祝福》里祥林嫂“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才换得一根“赎罪”门槛,也可推测是个“大件”了。倘若谁没个事就要走上几遭练练自己的平衡度,把门槛早早的踩坏了,你教主人家情何以堪?
所以,在古人眼里,踩主人门槛是不尊重主人,踩庙观门槛不尊重神明,是合乎思维逻辑的。
注:彩色故事片《祝福》海报
《礼记》说:“大夫士出入君门,不践阈。”这里的“阈”就是“门槛”,可知这个门槛礼节十分古老,千百年来,中国也积淀了丰富的门槛文化。在风水学中,门槛就有着聚财气、辟邪气的守卫功能。甚至,为了强化门槛禁忌,门槛渐渐引申出家宅主人的象征意义。
毕竟关于“不能踩门槛”的礼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或以为文(文化礼节),或以为神(鬼神禁忌),推究其本,门槛和门、窗一样承担着实际的功用,正如我们知道不能随意砸人门窗,那么也应教导小朋友不要在门槛上玩耍,更不要跑上门槛去拍照留念,这些行为都是不文明的。遵守门槛礼节绝非仅是关乎人的信仰,更关乎人的修养。
庙门的门槛包了层明晃晃的金属,自然也是为了降低磨损、延长使用了,我依照思路下意识地想着。很快,我又发现在里面边缘处居然还安装了一个不起眼的插销锁和小滑轮。这个“活页的”门槛仿佛要跟我说:道友,时代变了!
观里的道长看我发呆,好心解释说:“咱们庙一些虔诚的老信士,腿脚不方便的、迈不进来,来时就给他们把门槛推开,让他进来。前段时间,庙里搬东西,也方便了不少呢。”
是呢,时代是变了,但有的东西却不曾变。一道门槛分了内外,却从不是为着把人分开;从门槛上跨过而不是踩过,为着是尊重而非限制人。性高过洁的妙玉自诩“槛外人”,最终淹没扰扰红尘,大约是得其“形”而忘其“意”了吧。红尘非一道门槛能阻隔,甚至,道家的修行人会主动卸下这道“槛”,开方便之门。度人度己,皆是修行真义。
我们都看到了这道有形的槛,那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情其实都是我们修行的槛。还有更关键的一点是,心中的槛,你迈过去了吗?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