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么?这是一个既异常宏大、又十分精微的命题。从大了说,道包含宇宙天地万物,世上的有无变化、阴阳流转都脱离不了道的范畴;从小处讲,道又是与我们每个人具体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细枝末节。因而,南华真人在《大宗师》篇章中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在真人这段论述中,道本身是一种充满了内在的矛盾且又和谐统一的概念。古往今来,人们在求真问道的路程上前仆后继,只为了探寻生命最终的意义指向是什么。人活着,究竟如何做才能合于道真,究竟怎么做才能与天地万物相融为一体,究竟需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剔除七情六欲的苦恼而成为超凡脱俗的仙人?面对所有这些问题,论其根源,仍不过是人们对自身苦恼的孜孜思索。
我们虽身为肉体凡胎,却有一颗向往天堂的心。纵然脚踏在淤泥之中,仍是在仰望漫天的繁星。于是,对道的上下求索,并不在浩渺的宇宙天际,而在于自己对自我人生的把控。
道经里经常提到,人们因为总是沾染各种各样的欲望,却又往往求之不得,也出离不了,所以才会生出无边的痛苦。想要跳脱出这等痛苦,该怎么办?许多人选择了从宗教智慧中去寻求答案。
宗教的一大社会意义,便在于使人因为信仰而精诚专一,以祖师圣贤的言行为教化,从而让信者能够脱离了某些低俗的趣味,彼此人人为善,进而达到天地人间的和合至美。在这一点上,各大宗教的终极归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却又多有不同。如有的宗教告诉人们,此时的一切苦难皆是磨练,度过当时苦,方得日后的极乐。在其教化之下,人们会安然地接受生命所带来的一切给予。因为一切自有定时,万事自有缘法,无须去抱怨,只需要安然等待花开。
在道教之中,最具有应世意义的一句话则是“道法自然”,明白这一词汇的奥义,便也就明白了如何过好人生的真谛。
所谓“自然”,有两层意义来解读:
曰其“自然”,便是要人们学会顺应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情态。
如在天地自然的层面来看,春天便要生长、夏日便要繁茂、秋日便要结果、冬日便要收藏,这是自然的规则,也是道的运行方式。只有顺应这一自然规则,万事万物才能四时有序而不互伤。假若出现了冬雷震震夏雨雪的场景,(注意,这并不是因海誓山盟的感情而天地动容),此便是万物失节的表现,诸多的作物便要歉收,进而牵连到其他万物,甚至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道教讲的自然,对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应是“顺应”二字。
当我们尚处于孩提时期,顺应此时的自然,就要有一副天真烂漫的无邪时光。当我们处于青少年时期,顺应此时的自然,就要胸怀登天之志,誓要做那欲与天公比高的鹏鸟;当我们处于中年时期,就要有疾风劲草的魄力和坚韧,能够遇艰难险阻而激流勇进,亦能够识其时务而顺水行舟;当我们处于暮年时期,就要有淡然处世的智慧,能够耐得住柴米油盐的繁琐,同时也不失琴棋书画的优雅,更能安享含饴弄孙的人伦;当我们处于行将就木的时候,尚能对自己并不完美的一生充满感恩,且可以做到不恋不舍而坦荡前行。如此之人,虽未成真成圣,却已经活成了许多人们羡慕的模样。而其实,悟道、得道,不在于渴求谁人的艳羡,而在于你是否对自己走过的点滴过往不悔也不憾。
由此,其“顺应自然”,简言之便是在对的时间去做的对的事情。然而真正的现实常常并非如此完满,而是充满了我们所不曾预想到的种种坎坷和波折。所以此时,要学会的则是“自然”的第二层意义,曰“随缘”。
所谓“随缘”,祖师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即“事来则应,事去则忘”,来去两不相扰,自在一片心境。也即是说,我们虽然无法左右事态缘分的发展,但胜在可以主宰自己面对世事的态度。“自然”,不仅仅是指事物应该按时有序地变化,更是指出任何一种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因果逻辑。
人这一生中遇到的大事小情,必定都是前有因、后有果。如圣人者,可以在因未种下之前而警醒;如你我凡人者,若能在果报来临之时坦然地接受,这也当是一种责任的体现。而修行,则在于能够使人们敢于承担为人的一切责任和义务。人道若成,仙道亦不远矣。
经书中说,道以无心度有情。大道无心,是因为对天地万物无所偏私;人间有情,是因为对事态百千都要用真心去历练。人生之道,不是书中写来的智慧,而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感悟。活明白了自己,也就悟通彻了真道。千锤百炼之后还能真心不散者,才是这世上的“升天得道人”。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