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疫情之下,学着去克服心中私欲,这是成长,更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自年初起,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人的生活罩上了一层阴霾。两个月来,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一线控制疫情,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在如此高龄不计后果地为国家付出,甚至那些守护在小区门口的保安大哥、志愿者们都从风雪呼啸的正月坚守到了阳光和煦的春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换来了国内疫情的拐点,一路上,我们也收获了太多的爱和感动。

另一方,我们也看到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场面(尽管并非愿意看到的)。在这一幅抗疫巨画的边角处,人性中的另一面也被暴露出来:某某不戴口罩还骂安检人员,某人回国途中刻意隐瞒病情,某“毒王”……为避免引起不适,在此不作细述。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健全的成年人,在此时抗疫大国情之下,会理不清当中的是非利害。在放下激烈的言辞和情绪之后,我们不禁思考:这些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除了心存侥幸而认为自己不会中病毒之招外,人性中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大约是众多原因中最简单、也最为公认的一条了。有的时候自私是有意识的,而更多的时候,自私却是无意识的。在道经《列子》中有一则小寓言,讲的是一个齐国人,一清早去市场买金子,结果到了店铺之后,拿了金子直接就跑路。衙役抓到他后,喝问他怎么敢在人前明目张胆地抢劫,这个人却一脸懵呆地回答说:“我当时拿金子的时候眼里就只剩下金子了,压根儿没看到人啊”。

为君奉上“太上五方和瘟真符”,愿瘟疾早日消散,人人康健,家国太平

其实,自私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只是“本能”地想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因此会对别人造成怎样的后果,却是被他抛之脑后的。他就像故事中“目中无人”的“坏顾客”一般,我们很难说这个“坏顾客”是一名纯粹的“劫匪”,多数情况下,自私的人也非“有意识”地去坑害别人,非是纯粹的“恶”。但真正的现实是,不论你是否具备了主观意识,此等行为必然会给他人带来难以收拾的恶果。评价一件事情的对错,不在于你起于什么因,而只在于你带来了什么果。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一个被父母从小捧在手心的孩子,父母偶然没满足他的需要,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去理解父母的难处,反是“非常委屈”地去嗔怪父母照顾不周。同理,我们被安宁的国度和静好的岁月“娇生惯养”,坐享太平的福利和稳定的人生,于是渐渐养成了只对自己负责的思维习惯。当国家和社会需要他“配合”的时候,他不想、甚至“不能够”去切换一下思维的角度,去用自我的付出来报答家国的养育和护佑。

人人是否生而自私,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如何对待自私,则是一个成长和教育的问题。而在修行者眼中,这一切其实都是修行事。被娇养的孩子离开父母后,渐渐懂得了父母的不易,变得不再那么自我,并开始关心父母。我们总是习惯说他“长大”了,这里的“长大”和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若说有必然关系的话,大约是历经磨砺后人生的“境界”提升了。从修行的角度看,自私正是修行过程中要去化消的“魔障”,我们的修行也在对自私的警醒与克服中得到精进。

注:这一张“上清天赦和瘟真符”,也要收好哦!

《道德经》中有句话叫做“圣人皆孩之”。在这里,圣人是体悟大道之人,其以慈悲之心而视天下人为孩童,以大道教化他们,使他们都能回到没有私欲的纯真人性中。这,既是圣人的修行,也是众生的修行。

修行路也许就像一个封闭的环,一端是赤子,一端是圣人,两者是最接近的、也是最相似的。赤子的心灵本与自然为一体,是最无私的,这也是赤子最接近圣人的时候;但随着逐渐成长,并慢慢地被灌输了你我、有无、是非、得失、荣辱、贫富等等观念后,赤子的心已然变得浑浊。有人说,这是在背道而驰,是道真最终输给了人性。但在修行人看来,所有这一切的经历,都是在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去反思这一路的人生,从而把初心重新归于修行之真。从无私到自私,再能回到无私,才是为修行。

在得道圣人的心中,天下没有“恶人”,有的只是“还不成熟”的人。天下也并无可弃之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整个天下皆是一个“大我”,举世皆是一个“大道”。

“酬天地,盖载恩,蒙日月照临身形。中华水土万万春,报父母养育深恩。”道教经忏的唱词讲述了“小我”对“大我”的感恩。道教修行,其要旨在于拓宽我们的心灵,使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和利他。老修行们也常说,修行,心要淡。淡,不是要淡化掉慈悲和情义,而是去除自我。唯有淡化小我,心灵才能豁然开朗。我们的境界虽尚未达到合于道真的高度,但却可以时时心向往之。人生便是不断地在修习,不让自私的欲念蒙蔽了心智和良知。正如有人所说,能战胜新冠病毒的会是疫苗,也是每个人的良心。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