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发挥宗教文物的社会文化功能——以清代福建道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福州龙峰泰山庙内的“十府两州都城隍”壁画

在我国,许多宗教活动场所都是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着大量文物,是传承和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积极挖掘和充分发挥宗教活动场所文物的文化功能,可以使古老的文物在当下“鲜活”起来,是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的福建道教宫观壁画,是中国壁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作为道教信仰的艺术载体,它以特有的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古代八闽地区的道教文化和民间美术。另一方面,随着道教在明末开始向东南亚地区逐渐传播,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对东南亚地区的宫观壁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福建道教宫观壁画奠基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宋末战乱,大批皇家画院的画工避难入闽,当时流行的工笔写实画风也随之传入,此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对福建的宫观壁画也影响至深。明清之际,福建宫观壁画既承袭了中原宋代工笔画的风格,同时又融入了八闽地区的人文元素,独具特色,蔚为大观,生动地展示了八闽地区多元融合的道教文化。

福建气候潮湿,壁画因自然风化,极易脱落掉色,不易保存。宋代的壁画几已不存,即使是明清时期的壁画现在保存完好的也仅有十几组,堪称弥足珍贵的文物。本文以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为例探讨其宗教和艺术特色,诠释发挥宗教文物功能的途径。

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作品,主要是工笔人物画。其艺术特点是气韵生动,线条流畅,设色精美。

例如,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的福州龙峰泰山庙,庙中现存有一铺绘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的水墨壁画,画中描绘了福建十府二州都城隍的形象。画作中的十二位城隍及随从,形象各异,神态生动传神,堪称清代福建宫观壁画的代表作之一。清康熙年间(1662-1722)设立台湾府,并归属福建省管辖。因此这幅壁画也包括了当时台湾府的城隍,可谓是台湾曾隶属于福建省管辖的见证,同时也是闽台法缘关系历史见证之一,更显其非同一般的价值。

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的莆田仙游麟山宫,在厅堂两厢有清代著名国画家林肇祺于宣统元年(1909)绘制的巨幅壁画19幅,保存极为完好。壁画一改宫观壁画传统的“连环画”式的描绘方式,采用传统国画形式,独立成篇,每一幅都有单独的题款、印章。这些壁画作品既是独立的画作,同时又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形态。每一幅壁画清丽雄健,质朴典雅,堪称道教宫观壁画佳作。

始建于宋代的泉州德化龙图宫,殿内保存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绘制的“八仙图”,这组工笔水墨壁画为民间画工所绘,造型极富生活化特色,衣着为当时闽南地区常见服饰。画面色泽清新自然,是难得的精品。

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在内容上主要表现道教文化,同时也融合了儒、释的内容,体现了清代儒释道融合的文化色彩。

例如,当时很多道教宫观中都绘有传统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儒家“孝治”的思想;有的道观中则有佛教弥勒菩萨的壁画,以及佛教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十殿阎王图”。据《莆田掌故见知录》记载:清代莆田玄妙观“三清两殿廊壁上,旧画地狱变相,分为十图。图中所列刑狱,备诸惨状”。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壁画已经无复得见,或者是后来重新描绘而使原作风采尽失。

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中有很多世俗文化的题材,体现了道教积极适应当时社会生活的特点。例如,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重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的漳州华安南山宫,其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其中既有《三国演义》、杨门女将、昭君出塞、苏武牧羊等各种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有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泛舟、耕读等画面。这些壁画大多由民间画工所绘,色泽艳丽、构图古拙,具有民间工艺的独特神韵。更为特别的是,古代的戏文壁画也出现在道教宫观壁画中。比如福建三明尤溪清福宫,现存有19幅清代戏文壁画。这些壁画绘制于清朝光绪年间,包括有《彩楼记》《三顾茅庐》《水漫金山》《博望烧屯》《长坂坡》等当时流行的戏曲,每幅壁画旁还根据画的故事内容,配有当地文人诗句题咏。壁画造型生动、画风朴实,也是罕见的戏曲文物。

此外,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中,除了中原地区传统的道教神灵之外,也描绘了很多福建地区本地的神灵,比如福侯(圣公庙)、妈祖、黄仙师、临水夫人等,体现了浓厚的地域色彩。

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是珍贵的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社会各界在壁画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依然存在文物知识缺乏、保护资金不足、保护措施有限、保护环境亟待改善等各种问题。

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除了要增强宗教文物保护管理意识、依法依规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掌握文物保护管理的知识技能之外,充分发挥宗教文物的文化功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以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为例。这些优美的壁画本身有传承道教文化的功能,同时又具有艺术审美功能。只有加以充分挖掘、研究,才能真正诠释其意义。要在适当保护的前提下,让大众能够更直接地接近这些文物,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当代发挥作用。此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整理、挖掘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对东南亚地区的宫观壁画的影响,也有利于发挥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民间交流纽带的作用。

(转自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