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人们常常以标志性的特色为依据,将道教划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两大派。其中,丹鼎派的炼丹图、修真图等,符箓派的符图箓印(统称符箓)等。
符箓是道士使用的一种文字或图形,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符和箓尚有细微区别。符的内容主要是禳词、咒语、鬼像、神像和其它图形等,箓的内容主要是鬼神的名讳、服饰描述、职能等。道教称符箓具有神力。符箓派道士经常凭借符箓遣神役鬼、镇魔压邪、治病求福等。道教又称,人若佩戴符箓,可以祛邪避鬼、虎狼远遁、刀兵不沁侵。符箓一般被书写、涂画在纸、绢、竹、木等载体上,有的被镌刻、铸造在建筑物有关部位及碑石、金属制品上。许多符箓被收录于道经之中。
一些符箓是抽象的符号。大部分符箓的文字似字非字,图形也千奇百怪,外人难以辨认,有师承的道士则能诵能画。也有一部分符箓的文字和图形,虽外人亦能读能识。
符箓的内涵非常丰富。对符箓的内涵进行仔细发掘,有时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内容。
比如,《五岳真形图》是一种道教符箓,大约出于魏晋之际。这一符箓在六朝道士中的地位非常高,当时道士入山时常常佩带该符。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篇》说:“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及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尉问之,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试人。”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第 3 卷指出,“真形”图类似于山岳的等高线图。那些错综复杂的旋圈看上去像人的肠子,这表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山的内部。灵地的黑白轮廓图还附有说明,告诉弟子如何在草图上为洞穴和水道着色。日本小川琢治《中国地图学之发达》、井上以智为《五嶽眞形圖に就いて》、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曹宛如和郑锡煌《试论道教的五岳真形图》、卢嘉锡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卷》,以及姜生、汤伟侠主编《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和《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南北朝隋唐五代卷》,都对《五岳真形图》作了研究。
再比如,《道法会元》卷 259“元帅真形符” 中绘一把刀尖下指的短柄宝刀图像,“响刀现行符”中绘一把刀尖直上的长柄龙刀图像,卷 260 “朗灵符”中绘一把刀尖直上的短柄宝刀图像,卷 259 “元帅真形符” 中绘有关元帅右手捧敕令、左手持铁铃铁索图像,“变形书迎刀符”中绘有一幅关元帅右手执刀、左手持铁索图像,卷 260 “朗灵符”中绘有关元帅头顶天雷、足踏地电、左手执宝刀图像。这些图像出现在明《道藏》版中,是否宋元符图原貌,不得而知。这些图像与俄国人柯兹洛夫1908年从我国甘肃望城子盗走的金代关羽画像不同。
也就是说,这些图像既不能称文人画,也不是年画,而是符图,颇像剪纸。如果《道藏》本《道法会元》中的的关羽图像(包括关羽大刀图像)是宋元符图原貌的话,则可能与古代剪纸、影戏有某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国外学者很早即重视对道教符箓的研究。比如,(法)索安著《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概述说:经过康德谟和石泰安的研究,汉代以前封建习俗中符的起源已颇为明了。石秀娜本人说符是写有契约的书板,分成两半后双方各执一半。“合符”是一种封建忠道仪式,对道士则意谓着它与经由符而通达的神圣力量交流的不同方式。鲍菊隐提出并分析了:(1)五岳的迷宫图和天界、阴间图;(2)画于九宫魔方中且以九为布局单位的空间图;(3)星图,祭坛与祈祷室的平面图,和对人体微观世界景观的描摹。
我国学者也对符箓进行了一些研究。比如王育成写过一篇《文物所见中国古代道符述论》。他认为,中国古代道符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符箓源于早期的灵物崇拜,是诸灵物中的一种。两汉时期由于帝王将符与天命结合在一起制造出符命,大大提高了符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东汉中后期道教人物接过这种崇拜形式,并将其至少发展为六种类型,形成道符的第一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道符的形式逐步统一,使长条类型道符成为最基本的符制,形成道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自隋唐时期开始至明清,由于道教的复兴,道符也进入它的鼎盛状态,在长条类型道符为主的情况下,创造出灵宝天文、符印等新品种,并且在其它一些物品上出现,以至于越过大海传入到日本等国家,形成道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比如姜生《道符结构、语义及功能研究》说道符已成为道教学研究中最艰难领域之一,但是它在道教神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则要求我们必须对其加以认真探讨,尽管其系统研究尚未展开。只有科学地解析道符的内在结构,才有可能破译它的象征语义,真正弄清它那至为神秘的神学与伦理功能。姜生此文对道符的结构进行了符号学的剖析,对道符的造作思想材料和构成图形作了初步的分类。文中主要通过对《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和《道法会元》中的道符的考证剖析,分析了这些道符的结构、变形、象征语义;并对道符的通神禁鬼、佑护有道人和道教信仰者的自我道德控制双重作用进行了分析。
又比如詹石窗《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从符号学的角度对道教艺术进行探讨,指出道教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符号象征系统。作者区分了道教艺术的自然符号与人工符号之特性和功能,考察了具象符号与抽象符号在道教艺术中的不同表现及其象征蕴含。在此基础上,作者从道教艺术的审美功能上发掘了隐含于道教艺术中的人的精神,说明道教的生命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符号象征来体现的。道教艺术之所以充满生命的气息和律动,正在于关注生命之精神的作用;也正因为此,这种艺术形式才闪烁着独具魅力的美的灵光。
虽然学者们对符箓进行了相当的研究,但可研究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特别是运用形象史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前景更是广阔。道教具象的内容,远远不止符箓一项,诸如绘画、建筑、雕塑、服饰、法物等等,非常丰富。相信形象史学研究的开展,将对我国的道教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原名《符箓研究的空间十分巨大》,为朱越利先生在“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