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探道医之底蕴 集文献之大成 ——评《道医集成》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道教与医学关系密切,古代有“十道九医”之传统。道士习医既是出于自身养生延寿之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积功累德之愿念。道教医学是在与传统中医药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道教文化特色。

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特别是,古代道士多入山修炼,一旦生病,只能自我疗疾,这种情况促成了道士们自觉研习医术的传统。晋代高道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就曾明确指出:“是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葛洪还认为,成仙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按照道教的教义,修道成仙必须内炼真功,外积善行。而以医救人正是积德行善的重要内容,这也促使道教中人去研习医术,并将方药纳入道法之中,去实现其济世利人的理想。葛洪《抱朴子内篇》引《玉钤经中篇》说:“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南朝刘宋高道陆修静在《道门科略》中也说:“若救治天下百姓,扶危济弱,能度三命。”

道而医者奕世相承,涌现出了葛洪、鲍姑、陶弘景、孙思邈、崔嘉彦、赵宜真、傅山、刘一明等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道教医家。正如《道医集成·前言》所述:“在道教徒自身修炼和借医弘道的同时,产生了‘道医’这一概念,这是宗教与医学交融的产物,有一个从‘术’到‘学’的演变与渐进过程。道医的历史源远流长,盖其萌发于巫医时代,肇端于秦汉方仙,魏晋时期‘道教医学’基本形成,南北朝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唐宋时期已达到鼎盛,明清以后则逐渐隐而不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道教医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整理挖掘并使其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是当代道教界中医界应该承担起来的历史责任。

2015年6月召开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确定编纂《道医集成》丛书。该丛书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和中医古籍整理专家高文柱教授担任主编。全国200多名专家学者和道长焚膏继晷,精勤不倦,几经寒暑,始告成功。

《道医集成》包含了“道教医学”的内涵,但不能说它只是“道教医学文献汇编”。它的收书有以下几点考虑:(1)鉴于“道医同源”,“医学由来,援道而兴;养生延命,傍道而行”,故须述及中医的理论基础,即道学。由此,该丛书首列“道论类”,精选历代阐述道学理论的名著名篇,主要有《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阴符经》《清静经》等经典及注释,以及《抱朴子内篇》《道体论》《玄纲论》《大道论》等道学论著。(2)道士习医必读的中医文献。这是考虑到本丛书的实用性,为培养道医人才提供基本的医学参考书。这类文献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脉经》《十四经发挥》等医典及注释,《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本草类文献,《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等医方类文献,《崔真人脉诀》《脉理存真》《万病回春》《温病条辨》《太乙神针心法》等临证类文献。(3)在疾病问题上,道教主张预防重于治疗,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指出:“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为了预防疾病,道教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因此,该丛书专列“摄养类”,包括《养性延命录》《养生类纂》《福寿丹书》《尊生要旨》《万育仙书》《长生秘诀》《内功图说》等养生著作共178种。(4)道教以“金丹术”为成仙的根本途径,谈道教医药不能不涉及到金丹。金丹分外丹和内丹两种。外丹由矿物类原料炼制而成,主要用于服食,有的也用于外科。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当然属于宗教信仰追求,但其中包含的制药化学知识则值得重视。内丹术中则包含着系统的身心炼养思想,对于探索生命奥秘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基于对道教医学的全面考察,该丛书将所收文献分为七大类:道论类、医典类、本草类、医方类、临证类、摄养类和金丹类。这种分类方法,既涵盖了中医文献的基本类型,也彰显了道教医学的独特性。

《道医集成》系统地收录了历代道士所著涉医文献和具有鲜明道教思想特色的医学文献,如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代《崔真人脉诀》、元代赵宜真《仙传外科集验方》、明代《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清代《傅青主女科》、刘一明《经验奇方》和《经验杂方》,以及传为许真君所授《净明院妙济神方》、传为吕祖所授《医道还元》等。

《道医集成》所收文献均由专家进行整理校勘和标点,并以统一体例重新录排,符合现代学术规范,方便读者使用。其中很多文献都是最新整理成果,如唐代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和宋代吕知常《道德经讲义》,以前曾收入《老子集成》,这次原点校者又再次作了校勘。又如:《武林陈氏家传仙方佛法灵寿丹》,系明益元道人陈楚良据家传药方抄录并注释,原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罕见流传;五卷本《删补性命圭旨定本》,署天谷先生著,系对四卷本《性命圭旨》进行删减和补充,重新编纂而成,现收藏于日本的两个图书馆中,国内罕见。此二书收录进《道医集成》,系首次整理点校。

《道医集成》充分吸收学界已有研究成果,收录的很多文献都精选底本、参考各种校注本。比如,敦煌遗书中的《食疗本草》残卷,已有多种著录本子,在收入《道医集成》时,又参考学界的一些考证论文,校改了以往录文的错误。

道教医学文献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亟待开发的独特资源。比如被列入国家级保密处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养生秘方“龟龄集”,就是出自明代道士之手。明嘉靖时,有邵元节、陶仲文两位著名道士,根据《云笈七签》中的“老君益寿散”,集纳众多滋补良药之所长,精心配伍,加减化裁,拟定处方,并采用丹道“炉鼎升炼”的技术,制成延年益寿“仙丹”,进献给朝廷,嘉靖帝赐名“龟龄集”。又如著名道医张觉人(1890-1981)在《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一书中,即公布了三个常用有效丹药:龙虎大丹、六合回春丹和阳春白雪丹。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因发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就是受启于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治疟疾方。我们期待,随着《道医集成》的出版,道教医学资源能够得到更深入的挖掘、研究和利用。

综上所述,《道医集成》既是古往今来道教徒炼养修真、探索生命科学留下的珍贵遗产,也蕴含着道教医学践行者祛病延年、救死扶伤的经验总结,更是当下道教界服务社会、造福于民的善方利器。

(作者尹志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教授)

(原载《中国宗教》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