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修道要实现“天人合一”,你知道具体怎么做吗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再一次成为热点的话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汇集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包括道教界信众在内,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一份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份担当。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秉承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那么,何为“天人合一”呢?

对于这个问题,道教信众们并不陌生。“天人合一”是视天地、万物、人为一体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表述为“天人关系”。季羡林先生对此解释道: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讲论天与人的关系,并非道家专有。在儒家看来,“人在天地之间,与万物同流”,“天人无间断”。也就是说,人与万物一起生灭不已,协同进化。人不是游离于自然之外的,更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人就生活在自然之中。

程颐说:“人之在天地,如鱼在水,不知有水,只待出水,方知动不得。”即根本不能设想人游离于自然之外,或超越于自然之上。“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共同生存,和谐统一。可以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理念,开创了生态文明之先河、可持续发展之先驱。而谈到要建设生态文明,道教界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倡导和谐,特别是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个人道德修养,都具有积极作用:

1、道教强调“道法自然”,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道德经》昭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诉人们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关联的整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世间万物包括人类都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规律。

自然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藏,肆意地开发和攫取,逆天妄动就会导致“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庄子•在宥》)“水旱气乖忤,流灾积成,变怪不可止,名为灾异。”(《太平经》)的乱象。道家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不可逆天而为。

2、道教崇尚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

《道德经》昭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理念。这种理念对于治愈当今社会“人类中心主义”的心理病患无疑是一剂良方。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万物之宗、万物之始、万物之源,人与万物同居道性,经过修炼都能达到与道合一的目的。道家强调尊重世间万物的物性、本性,不主观臆断,强加改变。《太平经》昭示:“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中写道:“随造化之物性,顺自然之本性,无容私做法术,措意治之,放而任之,则物我全之矣。”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

3、道教反对毁林烧山、乱捕滥杀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太平经》昭示:“山者,太阳也,土地之纲,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烧山林丛木。”道教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土壤都有其阴阳协调的稳定性,烧山毁林,打破了阴阳平衡,必须严格禁止。

道教强调,贵生厚德,尊重生命。《三天内解经》昭示:“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道教反对乱捕滥杀的行为,《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卷三中》对乱杀行为进行了深刻的鞭挞:“其可谓杀机大发,万物遭殃,杀害无数生灵,罪业深重,皆为逆天叛道,必将报应,死后坠入九幽地狱,乃天下之大丑也。”

4、道教提倡自然朴素的生活理念,与现实社会提倡的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道德经》昭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要求人们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奉行少私寡欲、低碳的生活理念。时至今日,道教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仍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

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一直是道教界的诸多有识之士努力的目标。近年来,道教界在引导信教群众践行道教生态环保理念,弘扬优良传统,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引导信教群众开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文原名:《传承道教的生态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爬坡、过坎助力》,有删节。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