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其实“一代之文学”也是当时风靡全国的精神娱乐方式,而元代最流行者莫过于杂剧,它由文人墨客创作,经男女老幼传唱于街头巷尾,无人不喜爱,无处不流行。
金元时期是全真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生活作为文学灵感的源泉,在杂剧这一万众流行的文学样式中,宣扬道教神仙思想的“神仙道化剧”也臻于鼎盛,它作为元杂剧的重要形式,是元代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一抹浓烈的道教色彩。据考元杂剧中,神仙道化剧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而这种“神仙道化”的思想通过杂剧的流行形式面向大众传播,起到的轰动性效应当不逊色于流行当下的玄幻修真小说与手游。
神仙道化剧主要演述修炼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多以全真教祖师、张天师等作为主人公,剧中的神仙无论是凡夫俗子的度脱者还是妖魔鬼祟的驱逐者都展现出神奇的法术,如《岳阳楼》中的吕洞宾可以使死人复生,《张天师》中的张天师可以把物幻化成人等等,剧中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浪漫色彩,展示出种种超现实的奇异情景、栩栩如生的神仙境界,体现了浓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元杂剧的作者们有感当世士子文人的悲惨遭遇、慨叹人生苦短,同时也为道教祖师、高道们的高风亮节、慈悲义举乃至修道成真、逍遥轻举的终极追求深深吸引,在剧中宣扬一种富贵功名不足凭,泯灭人我是非,摆脱尘俗羁绊、回归真我,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的道家情怀。杂剧《岳阳楼》中吕洞宾所唱《贺新郎》一曲如是体现:
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
以《黄粱梦》为例,它取材于唐代传奇《枕中记》,讲述了正阳子钟离权奉东华帝君之命来度化士子吕岩的故事。吕岩在进京赶考途中邯郸道的一家客店中歇脚,店家为之煮黄粱饭。面对来度化自己的钟离权,吕岩功名之心正炽,坚决不肯修道。待他倦睡之后,钟离权施展法术,让吕岩在梦中经历一十八载,遍尝人间恩爱富贵乃至种种苦难别离,待到从梦中惊醒时方知客店为他煮的黄粱饭还没有熟,梦中情景均为钟离权所化,当下幡然醒悟。正所谓:“一梦中尽见荣枯,觉来时忽然省悟。则今日证果朝元,拜三清同归紫府。”
元代神仙道化剧中神仙点化凡人、治病驱邪等救世度人的故事模式深受普罗大众的追捧。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可谓这一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留存于世的七部杂剧作品中,有四部是神仙道化剧,分别为《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他本人更是有着“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的美称,体现出元代人民对神仙道化剧的深深喜爱。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