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礼仪文化,是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认识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华夏民族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祭祀活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礼”的书籍《周礼》出现于西周时期。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以“礼、仪、德、和”为精髓的礼治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礼仪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形象塑造。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有涵养,给人留下美好印象……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得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二是教化激励。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不同地方的人,都有施行影响和教化作用。良好的礼仪产生的认同感,促使成员内心得到极大的展示和满足。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礼仪的形成、完备和凝固,已成为一定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传统”的力量世代相继。
三是仪式传播。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仪式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许多文化观念正是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活动才得以体现和展示。仪式传播过程中使接受者自觉调整现实生活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冲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是行为规范。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模式,是表示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和手段。礼仪能够通过认知的方式,帮助人们理解礼仪的价值及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道德精神和礼仪素质。
礼仪文化的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方向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文化应突岀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重视礼仪文化的氛围。要加大对弘扬礼仪文化的宣传力度,真正使人们认识文明礼仪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礼仪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做好礼仪文化的研究,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弘扬礼仪文化活动中,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以更加浓厚的氛围推进礼仪文化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强化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的教育引导,使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公众等方面的礼仪常识深入人心、人人皆知,让干部群众进一步尊重自己和他人,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形成讲礼仪,弘扬正能量,促进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突出重点和示范引领。礼仪文化建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既要注重传承又要积极创新,既要抓典型示范带动又要抓总结推广,既要抓面上活动部署又要打造亮点,彰显特色,创造品牌,作出示范,全面推广。
四、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把礼仪文化建设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形式,注重内容,突出实际效果,实现常态化发展。
(朱玉林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