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文化作为古老深邃的东方哲学智慧,在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贡献。两千多年前的文明轴心时代,道家思想就以超前的智慧思考宇宙、人类和生命的终极问题,引领了华夏诸子百家的学术风潮。道家思想的前瞻性和普世性,也使得道家成为最令西方社会着迷的哲学文化思潮,道家与现代宇宙科学、生命科学、存在主义等不谋而合,都显示了古老道家智慧的强大生命力和永恒魅力。
道教虽然是古老的宗教形式,然而道教的智慧却历久弥新,具有理念和超前性和价值的超越性,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当今社会的人们,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健康隐患,精神苦闷的“现代病”所困扰,道教的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素朴节欲的养生智慧、心斋坐忘的心性修炼,正可以提供对治这些现代病的良方,是可以付诸日常生活实践的活生生的“生活道教”,因此传播道教正能量,服务于当代社会,是每个道教徒不可推卸的使命。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革命蓬勃发展,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基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智能终端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触角已经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站、博客、微博、公众号、APP等信息平台以及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以从未有过的便捷方式和传播速度,将这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快速、紧密地连接起来,个人电脑、智能手机、高速网络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已经很容易地接受来自各个领域的信息。
如何让道藏中的精髓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呢?这离不了运用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体。在关尹喜的时代是竹木简,是文字,在今天,是微信公号,是微博,是网络直播,是新媒体。
要想用好新媒体传播我们的文化,首先得弄明白,新媒体的运作规则。新媒体是空前尊重受众的媒体。互联网这个技术手段,给了读者更重的地位。为什么?很好理解:因为发布资讯更加方便快捷,这导致了内容供给门槛的降低、供给量的海量增加。当内容稀缺的时候,内容值钱,你不用研究什么样的传播策略;但当五万个、十万个公号一起争夺读者有限时间的时候,你不能在极短时间内引起他的注意,你的传播就失败了,就是无效传播。
面对受众本位的传播态势,要求道教在传播过程中要掌握受众的心理,新媒体传播有三大定效应,掌握这三大效应,并对道教的传播内容作出调整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痛点效应。老百姓为什么看信息内容?能够解决他的问题。如果能够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困惑、痛苦点,对症下药,运用道教文化和思想,进行解释、纾解,满足他的核心需求,帮助解决人生困难,自然会受到欢迎。这就要求我们要致力于发掘道教经典的时代意义,让道教文化从传统文化变成现代文化。目前道教文化的传播存在着严重的泥古不化、脱离现实的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传统文化精髓又有时代精神的经典解读佳作。道教文化的普世使命决定了它不能成为远离现代社会的“从故纸堆到故纸堆”的研究。要用今天的视野、今天的话语回答今天人们的困惑,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道学文化造福当代。
二、奇观效应。我们不要想直接奔传播目标而去,摆出很高大上的架势,这样会把人吓跑。应该制造兴趣点,靠轻松的方式,营造传播奇观,吸引人、感染人,而不是强制推销。这要求道教经典的通俗化解读,让老子文化从精英文化变成大众文化。
道教文化的济世使命决定了它必须走出精英圈成为大众文化。我们要用通俗化、大众化、趣味化的表述,让玄达两千多年的道教经典从难读、难懂、难入门中超越出来,把老子道学变成大众道学、人生道学、生活道学;变成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只有让自己的心随着老百姓的心而跳动,用老百姓的话为老百姓写书。
三、搭桥效应。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头脑、认知模式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的。所以,在做传播时候,也往往出自这样的本能,讲自己想讲的话、讲自己感兴趣的话。但这样的话,由于缺乏共同经历和兴趣点,对方不感兴趣。可是,如果完全从对方的心理出发,顺着对方说,那又起不到传播自己主张的作用。
破局的方法就是带着自己的传播目标,找对方能够接受的点,找到联接我和他之间的认知桥梁。当下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把优良的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喜好结合起来。更多地是集中在呆板的说教和强行的灌输中,用呆力的现象多,用巧劲很少。这样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不但没有使广大青少年和传统文化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反而使得他们在潜意识上先天地与之疏远,结果往往是好心办了坏事。
实际上“年轻“与“传统”从来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今天的“传统”是集合过去的“年轻”中的精华沉淀而来,而今天的“时尚”的概念又往往大量从传统经典中汲取灵感,二者相互催生,相互转化,恰似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是恒久的道理。在恢复传统文化,传播道家思想方面深刻理解这个道理,敢于变化该变化之事,善于用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去巧妙地流传道家的精华,中华传统文明的精华。明确:哪些是可以变的外在形式,哪些是不可以变的本质底线。批判地继承过去的传统,在继承中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时代,确定自己的位置,让我们自己的年轻人,我们的未来,深刻地理解他们自己是谁,他们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
互联网为弘扬道教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分析、统计、考证功能,深入挖掘、系统梳理道教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变被动为主动”,借助新媒体进行广泛的互动和传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利益大众,这可以说是道教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涉及到具体举措又有那些呢?
第一、要重视“整合”的力量
过去弘扬道基本靠讲经、著书、口口相传,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则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协同运作,如跨媒体整合(如纸质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之间的整合)、跨产业整合(如宗教界与养生产业、医药产业、传媒产业之间的整合)、跨学科整合(比如宗教界与学术界、教育界之间的整合)等等。
第二、要加强“自媒体”的建设
不仅要讲自我修持,更要注重弘道度人,鼓励道众开设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将讲经、讲道的视频发布于平台之上,甚至可以通过直播软件,用更直接的方法向大众传播正信正义。
第三、要善于借助“艺术作品”的强大感染力
普通大众对历史的了解,很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影视或文学作品,近几年来一些道教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如电影《止杀令》、电视剧《老子传奇》等,今后还要继续挖掘,源源不断的给艺术创作提供原始素材。道教各个宗派的列祖仙师,像葛天师、陆修静、陶弘景、重阳祖师、全真七大真人等,关于他们传奇故事不胜枚举,完全可以把他们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改编成影视作品、塑造成漫画形象,甚至开发成游戏角色、以及相关的文创产品等,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给大家呈现富有亲和力的道教形象,当然前提是尊重道教史实。这样,在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同时弘扬优秀的道教文化,一举两得。
第四、要跨越国界,全球传播
可以考虑与外文媒体合作,把土生土长、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传递到更多国家和地区,配合一带一路以及文化部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主旋律,演绎一部“全方位、立体化的道家文化百科全书”。
第五、快速反应、精准应对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异常迅速,善恶美丑瞬间立判,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处理信息要快速、全面,发布信息则要做到及时、准确。同时要更加关注社会的热点,例如抑郁症、自闭症、离婚、自杀等尖锐问题,给予道教合理的心理疏导与心灵关怀。
第六、要依靠年轻一代,培养后继之人
道教文化要依靠年轻人来代代相传,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尝试采取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道教人物卡通化、严肃形象可爱化、繁杂教义口语化等,在道教历史故事的创造性发挥上多做文章,依靠年轻一代,培养后继之人。
第七、要发挥“道学院”的中坚作用
道学院是道教的希望与未来,它不仅是道教人才培养基地,更是学术交流平台和文化展示平台,甚至可以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符号,人们去宫观祈福迎祥,来道教学院参悟教义,同时配合各类新媒体加深对道教的理解认识,这样整合发力,事半功倍。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以及相关科技领域的急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价值观念以及信息传播方式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中国,做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兴大国,恰恰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开启了古老文明再次复兴的伟大征程,道家思想以及美学和世界观,做为中国文明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必将在这个时代重获新生,大放光彩。
(本文主要依据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新媒体论坛张诚达、李智勇等嘉宾发言的笔录资料整理,道教之音馨儿整理,彦君撰稿,尚德编辑,道教之音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