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宫观、栩栩如生的雕塑、浓厚的文化底蕴……走进真庆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和谐的道风,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坐落于都市中心的道院。
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真庆观位于昆明市白塔路与拓东路交会处,是目前昆明城区占地面积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之一。
近年来,真庆观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以全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为契机,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据昆明市道教协会会长袁至兑介绍,真庆观始建于元朝时期,是著名高道宋披云到昆明传道时所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相传,其原址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屯兵居所,观内现存的三眼古井,为诸葛亮安营扎寨时所挖凿。经过历代数次重修与扩建,道观已形成包括真庆观、都雷府、盐隆祠三组古建筑在内的滇中地区较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之一。199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期以来,真庆观一直是昆明地区最为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之一,在国内外道教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和其他各种原因,部分殿宇因年久失修一度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鉴于真庆观在昆明道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01年,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好地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决定修复真庆观古建筑群,成为了当年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标志性工程。”袁至兑说,整个修缮工程历时3年。其间,有关部门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但对受损严重的宫观进行了抢救性修复,而且恢复了元代白塔并新建了真庆观文化广场,进一步丰富了道教古建筑群的文化内涵。
修复后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根据原来的布局恢复成方便管理的三个院落景区(主要由真庆观、盐隆祠、都雷府三组古建筑组成)。上级有关部门于2005年9月和2009年8月分两次将真庆观的紫微殿、老君殿、火神殿及都雷府等殿堂房产落实给昆明市道教协会,并成立昆明市真庆观管理委员会。
“真庆观古建筑群的修复,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具体体现,为云南道教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袁至兑说,为进一步提升道教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真庆观定期组织常住道士和社会信众集中学习党和政府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玄门讲经等活动,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释,以维护我省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规范管理创和谐
山门之外既没有看相摸骨的“算命先生”,也没有摆摊占道的“香火小贩”;山门之内道人们生活井然有序,宗教活动开展依法依规——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就坐落于闹市之中,但真庆观依然保持了道教场所应有的清净和庄严。而这一切,与真庆观近年来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真庆观十分注意提高教务工作水平。近年来相继成立了‘真庆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努力服务信众。”真庆观当家夏诚德介绍,在创建过程中,真庆观严格按照中央和地方相关文件要求,依照道教清规戒律来规范每一位常住道长的日常行为。
走访期间记者看到,真庆观的道长们每天坚持遵守早晚功课、过堂、诵经等传统道教礼仪,并且进行考勤检查,保证道风建设落到实处。在公示墙上还张贴有上一个月的收支情况,通过增加财务管理透明度来接受教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在紫微殿前,两座高耸的古铜色宝塔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询问下得知,这是真庆观积极推进“生态道观”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具体措施。
“为了倡导‘文明进香’,我们专门设有法物流通处,以较低的价格向信众提供高质量的香纸,避免信众自行携带的劣质香纸焚烧后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限制购买数量,并严禁‘烧高香’。”夏诚德说,道观设有专人定时将香灰倾倒在两座宝塔内,每天有垃圾清运公司前来处理。此外,真庆观还主动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身体力行地规范功德箱设置。
在道教传统建筑的仪轨仪式中,钟与鼓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器。但记者在与道观附近居民交流时得知,真庆观除了在大型节日期间(如春节等)会短时间敲响钟鼓之外,平时基本听不到钟鼓声。正因为每一件小事都充分照顾到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真庆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在各方的关心和帮助下,真庆观不断拓宽“和谐寺观教堂”的创建领域,平日为部分信众提供免费素斋,并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各项工作得到广泛赞誉,对外树立了道教界人士的良好形象。
(来自民族时报,作者罗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