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四都镇总管爷:民间非典型性“土神”的个案考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在漫长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独特、庞大和复杂的信仰体系。在这一信仰体系中,既有历代社会官方认可的神灵,也有以地方神灵崇拜为主的民间信仰神灵。在中国传统信仰的民间诸神中,既有全域影响力的关帝和城隍等全民性神灵,也有仅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漳圣王和三山国王等神灵。

除了上述具有普遍影响力、具有超凡神性的民间“大众”神灵以外,在浩瀚的中国传统信仰谱系中,仍有为数众多,但是影响非常有限的“小众”神灵。通常,这些“小众”神灵的影响范围往往局限在一村或者数村。在各种地方史料典籍中,这类神灵往往被简单地记述为“土神”了事,足见其“小众”之程度。通常,这类神灵产生于和福佑当地,祭祀主体也以当地人为主。“土神”往往是本地人死后成神,神灵生前就是当地人中的一员,跟当地人同生活、共命运,具有很好的当地认同。“土神”一般被不能被列入到官方的祭祀序列中去,它们只能在小范围内被认同和祭祀。当然也可以认为,这类“土神”之所以被冠以“土”,是因为“土神”基本没有被列入官方的信仰序列里,所以被地方史官藐视。

从而,一般认为,“土神”是用以指称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中一类当地的神灵。这类神灵影响范围较小,也不算正规宗教信仰,祭祀圈不超出一村至多一乡,专注福佑当地生民,是当地民众重要的精神依托;信仰一般缺乏体系化和制度特征,不入主流文化等等。这类“土神”信仰,典型性代表如“土地”信仰。《宋书》就有:“宫内禁忌尤甚,移床治壁,必先祭土神。”所述“土神”,应该指土地神,算是上述典型性意义的“土神”。

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信仰体系复杂程度远不止于此。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仍然活跃着为数不少的地方神灵,因这些神灵具有与典型性“土神”有某些细致的区别,我们姑且称之为非典型性“土神”。之所以把这类神灵归为非典型性“土神”类属,是因为这些神灵具有“土神”的某些特征,但是跟通常认知的“土神”又存在某些差异。

我们不妨以总管信仰为例。现实的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存在一类鲜为人知的“土神”——总管爷。由于其名气之小且又难以定性,以至于总管信仰一直游离于民间信仰研究者的视野。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中国学界没有任何一部民间信仰研究著作或者学术论文中,提及或者论述该信仰形态。唯有日籍学者滨岛敦俊在《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一书中,为总管爷信仰撩起一角,但也仅仅是一角。因为滨岛敦俊所考察的总管信仰类型集中在江南的总管信仰,准确地说,是以江浙金姓总管信仰为对象的群体考察。

笔者的故乡——湖南省桂东县四都镇现存有一总管庙,并有总管爷偶像、总管传说和祭祀习俗等信仰要件。从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这些零散分布于多个省域和地区的总管信仰总体上保持有江南总管信仰的大致特征。同时,也各自具有特别的个性。基于这种个性化差异,笔者认为四都镇总管爷属于非典型“土神”。

四都镇总管庙地处湘东南区域,桂东县地处罗霄山脉南段,属于典型山区地形,县域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少量畲族和瑶族分布。现存唯一的总管庙位于县域西南部四都镇。四都镇总管信仰包含有物质性的总管庙、总管爷塑像和陪祀塑像等,以及非物质性的、流传在当地民众中丰富的总管爷显圣传说和相关的祭祀活动。

在当地热心人士李先生陪同下,笔者在2015年暑假,多次参访过这一湘东南唯一留存的总管庙——四都镇总管庙,并对当地民众进行过多次访谈,掌握有该总管爷基本信息。

四都镇总管庙立于其镇墟集市的两江交汇处形成的两江口区域内的小山上,小山背靠大石山,江水在山前绕行南去。总管庙正殿门为木质漆红两开式。进中殿,总管爷立正殿神台上,居中;配祀左为观音菩萨,右为财神爷;没有牌位;正殿为白粉墙,左右墙上列部分信众修庙名册及捐资捐劳数量,略显模糊。总管爷塑像为樟木质,无冠,浓眉大眼,黑髭绿衣,相貌堂堂。据李先生介绍,此总管爷雕塑是30年前请当地老木匠依附近村子民众记忆所描,用樟木雕就。原总管爷雕塑也为樟质,在“文革”期间被人捣毁丢弃到江峡中。现庙左为厢,现空置,据说原存有竹轿,为总管爷出巡时用。庙内右亦为厢,现空置,据传用于置其他陪祭神灵。据李先生介绍,总管庙原有配祀神灵高达30余位,有佛有道也有儒,还有其他民间信仰神灵,可谓群神毕至,热闹非凡。

据当地耆老介绍,四都镇总管爷姓李,名为杨林,是当地人,生卒时间不详。传总管爷为当地人,生前热心桑梓,为人正义。当地百姓为感激他造福地方,特立庙祭祀。总管爷在当地颇有威名,死后成神,继续福佑当地百姓。据传,当地立庙祭祀之后,总管爷时有神迹,时常显灵。笔者目前收集到关于总管爷成神之后显圣事迹有数十之多,内容涉及道德教化、社会规范、邻里纠纷处置和公平正义等内容。通过这些神迹,我们不难考证出,该总管信仰具有与江浙总管信仰大体相同的信仰内涵,但是也发现有着某些内在的本质性区别。

首先,总管爷的“土神”身份问题。“土神”的标准关键在于其“本地性”特点,这些神灵产生和祭祀的范围往往局限在一村或者一寨、一乡,很少能够超越县域。它们往往缺乏跨区域传播的动力和机缘,基本上“扎根”于小区域范围内——李姓总管爷显圣事迹最远也就是到了邻近乡。通过查阅地方志和走访群众的方式获得的信息来看,可以确认的是,四都镇总管爷符合“土神”概念,应该定性为“土神”。但是,从当地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中,也有不少总管爷巡游外乡“断讼”的传说,从而说明民众对总管爷的期待远超预期。

其次,总管爷的神格问题。神格一般是指某一确定的信仰体系中,诸神级别高低的问题。神格问题在中外信仰中均有反应,比如基督教信仰体系中,上帝、耶稣和圣灵就有各自所属的神格。神格之所以存在,一般是在多神信仰文化中较为普遍,表征多神信仰体系中诸神的级别属性。一般认为,在中国庞大复杂的传统信仰神灵体系中,特别是相同宗派内部存在位格高低的区别,这种高低级别相系神灵构成整体高低神格的信仰体系核心。我们注意到,四都镇总管爷成神原因是因为当地李姓居民对当地社会发展有过重要影响,死后也屡现神迹福佑地方,从而逐渐建立了信仰习惯。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陪祀总管爷的有儒、释、道三教诸神。在当地进行采访的时候,当地信众一致认为,总管爷是管理这些一同陪祀的其他诸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四都镇总管爷的神格远远超越地方小神的角色定位,而是承担着地方神灵总管的角色。这个总管不仅仅总管当地“人事”,也总管了当地的“神事”;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主为尊”的观念。依据一般的中国民间信仰通则,可以认为四都镇总管爷在神格上应该是高于陪祀诸神。这也表征四都镇总管爷属于非典型性“土神”的信仰特质。

再次,关于总管的宗派属性问题。按照学者的总体认识,我们可以将中国信仰大致分为佛教、道教、儒教、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那么李总管属于什么类别,这又成了有待厘清的复杂问题。因为文字资料的缺失,所有的佐证材料均来自于民间流传。如果民间传说可以采信的话,我们认为四都镇总管信仰也可以划归为非典型“土神”。从总管爷成神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将其划归民间信仰类属。这一点应该不成为问题。

但是,从总管庙神灵组成布局来看,四都镇总管爷的类属却难以确定。因为总管爷作为主祀,旁有儒、释、道和民间宗教诸神陪祀,而且祭祀总管的仪式也是混合了多种类型,这种信仰格局在海外华人传统宗教信仰体中系较为常见,但是在国内信仰体系中却较为罕见。而且依据当地信众指认,这种信仰格局一直存在,他们也认为诸神灵能够相安无事。这就为我们划分总管爷类属问题提出了新的疑难。也让我们可以确认四都镇总管信仰的非典型性“土神”信仰的独特性。

总之,作为一种为当前学界所普遍忽视的民众信仰形态,四都镇总管信仰的具象化表征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信仰文化是主体对自身以及外部环境认识的混合表现形式,历练千百年的演变,具有相对独立的各种表现形态。同时,我们认为四都镇总管信仰之所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信仰特性,是与中国大陆地域辽阔的地理现实相关,地域的辽阔造就了中国大陆民族的信仰方式的差异性,结成庞大复杂的信仰文化体系。同时,我们也认为四都镇总管信仰的特性明显也与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生活相关。一般认为,信仰文化的丰富性是因为主体面对外部环境的主观改造差异所致。文化作为社会意义的一种表现形态,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表现形态极其丰富。同时应该提出的是,当前这种信仰文化体系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