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一、道教的洞天福地 在道教的空间概念中,除了将宇宙整体分成三十六层天以及无尽宇宙空间之外,道家还详细描述了和地球空间相连的各个空间,这就是洞天福地。
道教的“洞天福地”说早在《道济经》、《真诰》等上清派道书中已经提及,可以说在东晋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洞天福地”的观念。神仙所居的胜境有的在天上,如三清境等三十六天;有的在海中,如十洲三岛;有的在名山洞府,如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是人间仙境,大多位于中国境内的大小名山之中或之间,它们通连贯通通达上天,构成一个特殊的世界。其中栖息着仙灵或避世人群。与普通人所居住的大天世界不同,洞天世界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时间、空间构造。由于它的时间速率不同于我们的世界,加之空间结构也与大天世界判然不同,因此在通常情形下,洞天世界对世人是不显现的。世人除了因某种特殊机缘进入洞天外,通常是很难造访这种神秘世界的。
在中国的道教史上,不少文献记载了普通人到达这些洞天福地的神奇经历,如《述异记》中家喻户晓的“王质烂柯”的故事,就讲述了晋朝一个普通的樵夫进入仙境观棋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样的穿越故事大量涌现,最出名的是《幽明录》中所载“刘阮遇仙”的故事,讲的是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刘晨阮肇二人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误入仙家并与仙女结姻,半年后两人思乡情切,待其回家时,已经是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只寻到了第七世孙,后来二人又入山去。此类故事还有《拾遗记》“洞庭山”,《酉阳杂俎》“李班”、《传奇》“许栖岩”、《太平广记》“王可交”等,逐渐形成了“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时间观念,即人们普遍认为仙境中的时间与普通人类的时间是不同的,这种“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时间观念一直被大众认为荒诞不经,直到现代社会,这种现象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已经被认为是完全可能的。
二、虫洞与时空穿越 虫洞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与黑洞一样,是广义相对论的推论。天文学家已掌握大量证据表明黑洞之存在,但至今尚未发现宇宙中存在虫洞——尽管它已在众多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登场,包括《星际穿越》、《三体》等。可以说,虫洞是时空穿越的必备神器。
在爱因斯坦之前,普通人并不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也并不认为穿越时空是可能的。虫洞是在广义相对论中容许存在的一种特殊结构,它可以把时空中的两个点直接连接起来,不管这两点在空间距离上或时间间隔上相距多远。对它的简单理解,就如同一张纸上相隔较远的两个点,通过折叠将两点重合在一起。
利用虫洞的特性,我们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远距离的空间旅行,或者进行时间旅行。不过,我们还没有在天文观测中找到虫洞存在的实验证据。在理论上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制造和维持虫洞可能需要具有负能量的物质。但是这些在现在流行的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已经成为可能。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连续探索了两个看似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后,库珀把补给留给了队友,自己再次穿越虫洞尝试返回地球,结果他坠入了一个奇幻的空间:女儿书房里的书架背后。这个时间可以逆转,库珀看到了当年在这个房间自己跟女儿告别的情景,但他无法打破这个空间,也无法让其他人看见、听见自己。这就是一个五维空间,不同于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五维空间里时间是如同一座山一样实质存在的,库珀需要告诉女儿如何解开五维空间的方程式,能通过五维空间传递的只有重力。于是他用灰尘的重力和手表的指针发送摩斯电码,把方程式的答案传给了长大后的女儿。
可以说,这样的虫洞就是各种道教故事中的洞天福地,在现代物理学界,认为理论上存在八位空间,分别为X维(物体的长)、Y维(物体的宽)、Z维(物体的高)、时间维、重力维、电磁力维、万有引力维、万有斥力维。而著名的科学家霍金所提出的宇宙模型,给出了11维空间! 道教故事中的洞天福地至少已经到达了第五维的状态,如果说时间(四维)是由三维运动构成的,那么五维就是由四维运动构成的。第五维空间其实就是一个时间平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五维空间的物体,应该是跨越不同时间轴线的,但在任意一个时间轴线上我们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洞天福地,有时候普通人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世人除了通过某些特殊的机缘才可以偶然进入洞天,平常是很难窥探这些神秘世界。 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就描述了许多类似道家洞天福地的场景,其中在结局部分,就提到许多文明为了躲避宇宙纬度攻击,创造了小宇宙,程心就躲在小宇宙里,看着外面的世界过着一秒万年的生活,开始撰写回忆录。这样的小宇宙就是道教极高存在的洞天福地。 后记:晋《道迹经》列举了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书在此基础上详载了“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如下: 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洞府又称“小有清虚之天”,坐落在河南济源市的王屋山。 第二委羽洞府又称“大有空明之天”,位于浙江黄岩区的委羽山。 第三西城洞府又称“太元总真之天”,坐落在青海的西倾山。 第四西玄洞府又称“三元极真之天”,坐落在浙西的覆船山(搁船尖)。 第五青城洞府又称“宝仙丸室之天”,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第六赤诚洞府又称“紫玉清平之天”,坐落于浙江天台县的赤城山。 第七罗浮洞府又称“朱明曜真之天”,位于广东增城和博罗两县之间的罗浮山。 第八句曲洞府又称“金坛华阳之天”,坐落在江苏茅山。 第九括苍洞府又称“成德隐玄之天”,位于浙江仙居和临海两县之间的括苍山。 第十林屋洞府又称“左神幽虚之天”,坐落在江苏吴县。 三十六洞天: 第一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宁德长溪县; 第二东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兖州干封县; 第三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 第四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 第五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玄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 第六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 第七峨嵋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 第八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 第九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 第十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 第十一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 第十二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 第十三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 第十四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 第十五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 第十六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 第十七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 第十八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 第十九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临海市南; 第二十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 第二十二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亢州北流县;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 第三十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 第三十一钟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朗州武陵县;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 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又名茅山。 盖竹山——在浙江省临海市南。 仙磕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 西仙源——亦在台州温岭市一百二十里。 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 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 丹霞山——在麻姑山。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 灵墟——在台州天台县北。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 天姥岭——在剡县南。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 马岭山——在郴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 皇井(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 龙虎山——在鹰潭贵溪县。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 泉源——在罗浮山中。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 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 钵池山——在楚州。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 平都山——在重庆市丰都县。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 抱福山——在连州连州市。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 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商谷山——在商州。 张公洞——在无锡宜兴县。 司马梅山(司马悔山)——在台州天台山北。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 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 泸水——在西梁州。 甘山——在黔南。 汉山——在汉州。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 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 庐山——在福州连江县。 东海山——在海州东二十五里。 (道教之音转稿,转载请标注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