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稽考道教历史,农道合修已成为一种修道证道、济世利物的道门风范,蔓延不绝,至今仍有余音。“农道合修”,作为是道门劳动的历史传统之一,借着劳动节一起看看道门的“宁施人勿为人所施”的脊梁和以力耕自养、利物济世为修行规范。
旧题刘向撰的《列仙传》中就有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仙人隐士。如宋人寇先“以钓鱼为业”,“得鱼,或放或卖或自食之。常着冠带,好重荔枝,食其葩实焉。”又有祝鸡翁者“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常山道人昌容“能致紫草,买与染家,得钱以遗孤寡”;还有食术菖蒲根,饮水不饥不老的高道商邱子胥“好牧猪”;而济阴人园客因擅长桑蚕之业,身后为乡人设祠供奉,成为桑蚕业的保护神。葛洪所撰《神仙传》也记载高道阴长生“治生佃农之业”,张道陵“退耕于余杭”等,从中不难捕捉到道教贵农、重农的道风。
一、“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道门中人以力耕自食为荣
中国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农业为本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道德经》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誇。非道也哉。”老子将不以农为本,追逐财货之利,造成粮田荒芜、粮仓空虚的行为叱之为诞誇的非道行径。
道教重视农桑之业,无身不能成道,道士修仙通常选择远离市井的洞天福地,人烟罕至,不事农桑就难以生存,更煌论飞身成仙了;道门虽有辟谷一说,但道士修辟谷之术如若不善,也难应对饥荒不测。受“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戒律的影响,道门中人以力耕自食为荣;而且道士多农桑子弟出身,力耕与修道并举也是自然之事。
道教“重农”、“贵农”渊源于道家“上农”思想。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号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二、“敬时爱日,埒实课功”,农道是道人修道证道途径之一
张道陵祖师在巴蜀、汉中地区以医传教、借医弘道,每位入道者须缴纳米五斗作为对教会的资助。《老子想尔注》反对“民不念田”的行为,在注释《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视人”一文时,特别强调道人所必须尊奉的一些教诫:“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宁避人,勿为人所避;宁教人为善,勿为人所教;宁为人所怒,勿怒人;分均,宁与人多,勿为人所与多。其返此者,即为示人利器也。”强化道人重农,主张道人自食其力,力耕而食,即“陈力殖谷,栽令自足”。五斗米道”在创造发展过程实行了“政教合一”的组织形式,“行宽惠”,动员教民耕荒殖谷。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祖上南渡迁居句容后,耕读传家。“子弟躬耕,以典籍自娱。”《抱朴子·内篇》时常用农桑为例来说明修道学仙的“道理”,如卷八云:“非躬耕不以充饥,非妻织不以蔽身”。并以“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自勉,终成一代高道。葛洪虽然以金丹为致神仙之要道,但他反对一味孤修于山林,尽废生民之事的行为。“何必修于山林,尽废生民之事,然后乃成乎?”桑稼乃生民之事,故不可不重视。葛洪还自叙“洪尤疾无义之人,不勤农桑之本业,而慕非义之奸利”。在道教史类似葛洪这样的“农道合修”高道还有很多,比如南北朝的陶弘景祖师都倡导并力行农道合修。
《洞玄真经·农道篇》提出农之道关键在于劳力的投入,“敬时爱日”不误农时。“故敬时爱日,埒实课功。非劳不休,非病不息。一人勤之,十人食之。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料师旅。男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免妨碍农业生产。所以,“农道”也是道门中人修道证道的内容和途径之一。
三、“耕而食,蚕而衣”,道教以力耕自养、利物济世为修行规范
全真道创教初期,王重阳祖师、邱处机祖师等多野居苦修。如《玄都万寿宫碑》有:“千载而下,重阳王公将革其弊,号称全真,作者七人矣。麻袋而衣,耕凿而食,以还淳返朴为功,以少私寡欲为务。”全真道主张士农工商各敬其业,人民力耕而食,“士农工贾各有业……天下之人耕而食,蚕而衣,养生送死而无憾。”因此,全真道士在修建宫观时,常常自力更生。《创建真常观记》有“暇日稍稍,芟除荆棘,辇去瓦砾,发地而土壤膏腴,凿井而水甘冽,遂茸治蔬圃,种艺杂木,版筑斧斤之工未尝施而道宫琳宇幽栖高隐之象已班班于目中矣”道士住观修行,常常通过开垦荒地种粮种菜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顺德府通真观碑》就有“观之南别置蔬圃以资道众”的记载。这表明道士在修炼真功真行的同时,也把“耕而食,蚕而衣”纳入其日常修行之中。
金元之际兴起的新道派大道教,又称真大道以“农道合修”为基本教规。其创教人刘德仁祖师的九条教规中的第四条为“远势利,安贱贫,力耕而食,量入为用”。特别强调“不务化缘,日用衣食,自力耕桑”现存许多金石碑刻也记载了大道教“农道合修”的特点。《重修隆阳宫碑》:“真大道祖师无忧子之阐教门也,衣取以蔽形,不尚华美,目不贪于色也。祈祷不假钟鼓之音,耳不贪于声也。饮食绝弃荤,口不贪于味也。治生以耕耘蚕织为业,四体不贪于安逸也。纤毫不乞于人。”大道教第五祖师太玄真人郦希成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在重修隆阳宫过程时“运石启地,剪荆棘而构屋筑垣,载枣殖桑而垦田野,载离寒暑,已成其趣。”大道教以农道合修为立教之本,主张力耕自养,悯贫救苦。
道教“贵生重生”、“生为第一”,“重生”必然“贵农”。道门奉行“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的教戒,主张“我耕我食,我蚕我衣”。《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也告诫世人:“与人君言,则惠于国;……与野人言,则劝于农。”道教以力耕自养、利物济世为修行规范。农道合修的传统在道门中一脉相承,至今很多道观仍然保持着,甚至有些道观的道长在农学领域还颇有研究和建树。例如,四川青城山、陕西龙门洞等近现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农道合修的传统。
相关链接:
初来乍道——道教入门之道教神仙专题
(道教之音整理,本文参考盖建明《道教“农道合修”思想考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