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清至民末,杭州全真道是如何从兴盛走向衰退的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杭州,与苏州并称“苏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同时作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独特文化,都曾是它的代表。当然,杭州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自然少不了道教的身影,杭州的道教发展至今已有将近2000年历史,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几经兴衰。从清至民末,更是发生了大变化。

一、杭州道教在清代之前的起兴衰褪

杭州道教宫观自汉代伍公庙起而出现,东汉至南北朝,多有道教徒到杭州结庐修炼,流传至清代有抱朴庐。

福星观 道教之音拍摄

从唐五代起,杭州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官观,遗留至清代的,有福星观前身玉龙道院、重阳庵、三茅观、真圣观、元贞观、清溪道院等。

北宋年间,杭城新建中兴东岳庙前身中兴观。到南宋时期,杭州道教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历代帝王修建重建道教宫观。南宋宫观遗留至清代的有紫阳庵、至德观、三官庙、通玄观(通元观)、旌德观、仁和观、显真道院、显应观、真圣观、通玄庵(通元庵)、神霄雷院、天清宫、宗阳宫、三一庵、老东岳庙等。

元代杭城宫观少有新建,保留至清代的有凝真观、纯阳庵等。元未战争,导致杭城宫观大多被毁。城区仅有少数官观如佑圣观等得以保留。

明代杭州城区新增玉枢道院(神霄雷院)之后保留到清代。明代杭州道教官观方面有两个内容值得关注。第一件是明代初期和中期的几次对宫观的重建和修复。元末毁坏的宫观,大多在明洪武时期重建和修复,之后的正统年间又出现了一波修复重建的潮流。明代第二次比较大规模的重建修复发生在正德朝与嘉靖朝。在这次修复潮中,城区内保留的宫观基本都在这两个时段内得到修复,而城外环西湖地区的宫观,尤其是西湖西岸(小麦岭、赤山等)的宫观,比较少的经历了修缮,之后逐渐被废弃。明代杭州道教值得关注的第二个内容是全真道在杭州的发展。明初道教始分为全真、正一两大派。西湖北岸栖霞岭上金鼓洞由佛寺被开发为全真道道教官观(鹤林道院),巩固了杭州全真道场所西湖两岸相对的状况。明末清初,全真道龙门派在杭州开山授徒,形成多种支派,有余杭金筑坪天柱观支派,杭州机神殿支派,杭州栖霞岭金鼓洞支派,余杭南湖三元官支派,余杭桐山半持庵支派等。明代中期,玉皇山玉龙道院改名福星观,得到发展。此外,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吴山重阳庵被敕立为全真丛林。

清代杭州地图(局部)(资料图)

二、清代杭州全真道分布新发展

清至民末的杭州城范围划定与现今有所不同,当时的杭城是指原仁和县城区,即武林、艮山、庆春、清泰、望江、侯潮、凤山、清波、涌金、钱塘十门范围内区域以及原钱塘县内往北至老和山,西到竹竿山、百子尖一线,南临钱塘江北岸,东接老城区,即现在杭州上城区,大部分下城区,一部分江干区以及西湖区中西湖风景名胜区。

1.清初的兴盛扩展

清代前期,杭州道教仍以正一道为主流。但是因为全真道的兴盛,道教活动集中区域从吴山一点扩展到栖霞——葛岭、吴山——玉皇山这两条西湖北南两岸的宫观带。清代前期杭州全真道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府对宫观的影响。康熙朝皇帝的南巡对杭城市政格局带来很大的影响,城内吴山北以及城外西湖北岸孤山分别修建行宫一座。此外原存在于孤山和苏堤的正一道宫观如崇真道院、西太乙宫,因为西湖景观建设,多半逐渐废弃。在正一道城外宫观逐渐减少衰落的同时,全真道在城外湖边的宫观得到巩固发展。毎朝皇帝南巡,都游历葛岭及栖霞岭。

其二是城内驻防旗营的设立。顺治七年,增筑满洲驻防营于城内西北隅,周十里凡五门,水三门。驻防旗宫的设立,让杭城民众前往西湖游览变得不便,存在关城时间段以及进出驻防旗营附近城门时官兵的骚扰,使得市民在平时更多的转向吴山游览风景。这个变化使得吴山上的寺庙宫观得到了一次发展,全真道在吴山的零星宫观与众多正一道宫观共存一山,各大自发展。

其三是外地名道的来杭。来杭名道中最重要的当属全真龙门派王常月。王常月,号昆阳,潞安府长治人。王常月道长中年时在王屋山遇全真龙门派第六祖赵复阳道长。赵复阳道长纳其为弟子,并授天仙大戒。王常月道长参师甚诚,搜罗儒释道三教经书研习。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王常月道长到北京,任白云观方丈。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王常月道长奉旨传戒于北京白云观,抗州大德观住持黄赤阳道长也入其门下。晚年王常月道长至宗阳宫收徒。金鼓洞鹤林道院开山道士周太朗道长也为其再传弟子。

另一名对全真道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周太朗道长。周太朗,号元真子,江苏震泽人,在北京白云拜师于孙玉阳道长。康熙三年,周太朗道长来到杭州,在宗阳宫拜师于王常月道长。康熙五年,周太朗道长游历栖霞岭金鼓洞,得到当时金鼓洞寺庙禅师的赠送,将金鼓洞发展为杭城全真道重要宫观。

2.咸丰朝的停滞以及清末的维持

太平天国(资料图)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太平军从广西北上,攻占杭州。在太平天国割据占领期间,杭州始终处于其影响范围之内。太平军信奉拜上帝教,反对偶像崇拜,极大地影响了杭州的道教。明洪武年间建立的全真丛林重阳庵,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被毁。其他宫观也受到极大影响。

咸丰朝农民运动结束后,杭城宗教逐渐恢复。于是在同治、光绪朝期间,杭州形成了自明初重建修复后的第二次大的寺庙宫观重建修复热潮。但是由于自清代以来的道教衰落趋势,清末的这次修复潮对于全真道及其他教派和宗教,只达到了维持的目的。福星观的兴盛以及原杭州全真道重要宫观重阳庵,经历咸丰朝的毁坏之后重建为阮公祠,使得全真道在吴山的力量被削弱,主要影响转移出城移向玉皇山。

三、民国杭州金真道的大变化

民国时期,杭州全真道迎来了大的发展:西湖北岸扫帚坞的黄龙洞由佛寺改建为道院,玉皇山得到最大的一次营建开发。与此同时,杭州正一道继续着衰落的趋势,而正一的衰落也使得全真道在杭州道教及宗教界和社会的地位提升。黄龙洞旧名护国仁王院洞,在扫帚坞,有泉出洞中。淳祐八年旱,祷而雨。1918年,广东道士陈宗道道长购买黄龙寺,改作道院。“文革”前,道院旧有老君石造像一座。

1918年,李理山道长受任玉皇山福星观住持后,带领徒众修复殿堂、植树造林、挖掘“天乙池”开辟“紫来洞”,从而福星观成为全真道在江南苏、浙、皖、赣、闽五省第一座“子孙丛林”,李理山道长兴盛之福星观,接管金鼓洞鹤林道院、葛岭抱朴道院、吴山元妙观、吴山伍公庙、仓桥水德道院、西大街火神庙、余杭天柱观、大涤山洞霄宫,派出道徒在上海租界武定路创办“玉皇山福星观上海分院”。通过经营和接管,杭州全翼道在民国时期的分布,中心在玉皇山,重点有葛岭栖霞岭,另外在城内也有零散分布。在全真道逐渐壮大的同时,正一道场所逐渐被削弱。至民国未期新中国初期,杭州正一道除吴山的官观外,在城区内基本只有沿中山路的几处宫观。外城外西湖环线,仅存庆化山和法华山的两座道院,其中庆化山神霄臀院在新中国成立初也已不存。1958年9月,市道协(筹)议决,保留杭州道教宫观5处:福星观、慈云宫、黄龙洞道观、抱朴道院、金华将军庙。其实前四处均为全真道场所,分别分布于西湖北南两岸,都未进城。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