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当中,冬天显得那样漫长。好在山里的春天醒得早。太阳的光芒从云翳中透出丝丝影子,给这似幻非幻的仙境戴上金冠。绿意内敛的山头在春风的拂动下,一下子芳草清香,野花繁盛了。山道上的映山红刚刚打苞,茅山丛林深处的太保黄精,茅苍术,乌饭草,葛根,党参,首乌正在拔节生长,溪流于无声处潺潺涓涓,寻常万物都化为了奇葩仙株。
和其他地方的山相比,茅山主峰四周绵延的低山丘陵,非常适合植被的生长,是苏南野生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著名药材的主要产地。早在夏、周、秦时,茅山就是帝王巡游和采集药材的名山了。南北朝著名的道教学家陶弘景在茅山隐居了四十余年,收集了七百多种药材,编撰了《本草经集注》七卷;在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里,收录茅山出产的药材就有三百多种。这些药材里,“茅苍术”独树一帜,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时获过奖。
在句容农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家家户户都有吃乌饭的习俗。它是用糯(粳)米和南烛的叶茎制成的。南烛,也就是“乌饭草” ,又叫牛筋草、青精树,是一种落叶灌木。茅山人把四月初八吃乌饭看成是与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冬至的饺子一样的传统饮食。
最初,这个习俗最初与道教有关。传说中,汉末《灵宝五符序》的“神仙服食青粱米方”是用醇酒渍泡的,而东晋发迹在句容茅山的“上清派”,是以植物“南烛”汁浸染做成的,吃乌饭能延年益寿。《道学传》说陶弘景:“晚,惟进飠迅答、紫菜、生姜,饮酒能至一斗而断不醉也”(见《太平御览·卷六六六》);“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梁书·陶弘景传》)。其实,每年的四月初八也是佛诞之日,佛家煮乌饭以供佛;供过佛后的乌饭散发给弟子,吃了可以消灾。陶弘景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作官 在宗教信仰方面 道、佛兼宗。佛道双修的他曾在茅山道观中建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他认为乌饭为“仙食”,说王褒食用此饭,长生不老。
唐代诗人皮曰休、陆龟蒙同游茅山,进食此饭并留下了赞美诗篇。皮日休诗:“传得三元了饭名,大宛闻说有仙卿。分泉过屋春春米,拂雾飘衣折紫茎。蒸处不教双鹤见,服来惟怕五云生。草堂空坐无饥色,时把金津漱一声。”陆龟蒙则诗曰:“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飧。自笑镜中无骨录,可能飞上紫霞端。”可见他们对乌饭的喜爱。
吃乌饭的习俗就这样传入民间了。
四月初八,正是采摘乌饭草的最佳时期。南镇街百姓头天从山上采回来乌饭草,在石臼里捣烂草叶,滤去褐色的渣,往糯米里掺上汁液,在竹制米箩浸泡一夜,待到第二天清晨再煮,经过一夜的浸泡,糯米一颗颗“酥”开来了,在大锅里煮得清香四溢。百姓把煮好的乌饭送到道观里,一碗一碗如同黑珍珠似的供给三茅真君,希望能够免天下的灾,渡大众的难。剩下的乌饭,除了大家分食之外,四乡八邻都将它晒成干,做成粑粑,当干粮吃。
吃了乌饭的村人真的能免去灾难吗?(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杨莹,作者单位:句容市道教协会,道教之音专稿,转载请标注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