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隋代道教“三一”观新解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一 引言

《升玄内教经》和《玄门大论》是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下诏销毁道藏经文印版之后散佚的两部中古时期的道教典籍。

《升玄内教经》成书于南北朝末期,与当时的南方道派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1],在隋代颇受重视。《隋书·经籍志·道经序》云:“大业中,道士以术进者甚众。其所以讲经,由以《老子》为本,次讲《庄子》及《灵宝》、《升玄》之属。”[2] 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中发现了大量的该经写卷,日本学者大渊忍尔、山田俊,我国学者王卡等先生先后为它的复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①,给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文本资料。

《玄门大论》一书今已不存,现行明代《正统道藏》所收的《道藏阙经目录》中著录有“《玄门大论》二十卷”[3],又收入《洞玄灵宝玄门大义》1卷[4]。日本学者砂山稔先生指出,《玄门大论》亦即《玄门大义》,系成书于隋代的道教类书,宋代为避皇室先祖赵玄朗讳,有时亦称为《道门大论》,《正统道藏》所收的《洞玄灵宝玄门大义》即系其残存本[5],其他现行的古代典籍中也见有该书的片段引文。

在《升玄内教经》与《玄门大论》的现存文本中,我们发现,其对“三一”这个中古时期道教教义中的重要观念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解说,本文即拟对这些新解提供一些个人的粗浅分析。

二 《玄门大论三一诀》对以往诸家“三一”论的判说

现行北宋时期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卷49《秘要诀法》收有《玄门大论三一诀并序》,序首有云:

夫三一者,盖乃智照无方,神功不测。恍兮为像,金容玉质之姿;窈兮有精,混一会三之致。因为观境,则开众妙之门;果用成德,乃极重玄之道。[6]

上述对“三一”的概括性阐述,包含有体用、本迹、性相、因果、方法与目的、实旨与成效等多个方面与层次的内容。其中“智照无方,神功不测”系就其功用效果而言;“恍兮为像,金容玉质之姿”系就其形式表现而言;“窈兮有精,混一会三之致”系就其本质内容而言;“因为观境,则开众妙之门”系就其手段方法而言;“果用成德,乃极重玄之道”则揭示了其目的与旨趣。这是南北朝末季到隋代的道教重玄学派对“三一”观念所做的新的哲学阐释。其下文又云:

《释名》云:三一者,精、神、气,混三为一也。精者,虚妙智照之功;神者,无方绝累之用;气者,方所形相之法也。亦曰希、微、夷。希,疏也;微,细也;夷,平也。夷即是精,希即是神,微即是气。精言夷者,以知万境,均为一照也;神言希者,以神于无方,虽遍得之,甚殊也;气言微者,以气于妙本,义有非粗也。精对眼者,眼见故明,义同也;耳对神者,耳空故闻无,义同也;鼻对气(者),触于体,义相扶也。[6]359~360

这是对“三一”内容与表相的进一步阐释。此处将《老子》“夷、希、微”的大道形象说与《太平经》“精、神、气”的“三气神根”说结合起来,并引入“境智观照”说将其贯通,深化和发展了“妙本”说的一元论思想。对于“三一”之间的关系,序文最后又引孟法师之解云: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