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宗教,包括道教在内的五大宗教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在我国各宗教的教义教规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理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就宗教自身来讲,根本在于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宗教院校作为培养道教界接班人的专门机构,要按照贾庆林主席在与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会全体成员座谈时所强调:特别是要把中青年教职人员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使他们真正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爱国爱教人士,统筹规划,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围绕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宗教素质、道德素质、管理素质这一目标,开展教育和教学。
一、坚持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多种形式并举,着力提高政治素质
宗教院校培养爱国爱教的接班人,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是综合素质中首要的和长期的工作,不能速成,也不能简单行事、空洞说教。在教学中应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实际、结合本宗教发展实际。这些年来,中国道教学院在政治思想教育课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达到综合感知,效果很好。具体讲,就是“听、看、读、观、谈”五位—体。“听”——课堂听讲,用好、讲好国家宗教局编发的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法律基础、爱国主义教育等教材,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举办讲座;“看”——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读”——给学生订阅《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谈”——举办时事热点座谈会。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手段,改变了一些学生“道不问政”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关心时事是当代道教徒应有的素质。有学生在个人总结中写到:“出家修行是摆脱尘世烦扰,但不是生活在真空。道教修行既出世又入世,入世就是济世度人,服务人群。道教从诞生起,就没有脱离社会。国强道兴、国弱道衰。作为一个当代道教徒,怎能不热爱自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要重视发挥老—辈宗教领袖言传身教对提高年轻宗教徒爱国主义觉悟的作用。闵智亭大师曾语重心长地教导道教学院的学生“一个虔诚的道教徒,首先是一个爱国的道教徒。”现任中国道协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任法融大师在和学院教师座谈时满怀深情地说:“我们道教具有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是要拥护党的领导,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大师们以自己修道的体悟,与党和政府团结合作的真诚,开示后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坚持学修并进,提高学生的宗教素质
宗教素质的培养是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的过程。宗教院校要通过他律促进学生自律,促进学生提高宗教修持的内化。就道教学院来说,世俗化、信仰淡化、不重修持等不良道风在一些学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所以,坚持“学修并进”,不但是道教学院的校训,也体现了宗教院校的特点,是宗教院校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学上,在加强道教经典、养生、仪范讲习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丛林生活,坚持早晚课诵,把它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增加清规戒律方面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讲经能力。要执行严格的学修管理制度,由“有为”到“无为”,从源头上提高学生的信仰。
我们必须认识到,宗教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惭悟的过程,要从细节人手,包括衣(道装整齐)、食(集体素食)、住(二人—室)、行(行为端正),要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树立修持典型,以点带面。经典和祖师修道言行对于培养学生宗教情感、提高宗教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引导学生读原经,学习历代真人祖师苦志修行的经历、彻悟人道的语录,由渐悟达到顿悟,提升信仰。
三、重视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这个“道”就是道功道术,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宗教素质”,这个“德”就是济世度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道德素质”。道教向来重视“德”的修养,认为“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强调“积功累德”是修仙道的首要条件。道教从祖经《道德经》中阐发的许多教义是劝人涵养“品德”,比如,上善若水,上德不德,为而不争,清心寡欲,和光同尘,慈、俭、让(不敢为天下先),度己度人,暗积阴功,功德成神等。所以一个道教素质高的道门中人,一定虔诚践行道教义理、奉道而行,那么,他必然是品行端正、受人尊敬。这就体现了宗教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内在统一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多种原因,现在道门中一些人放松自我要求,不重品德修养,不能正确对待名和利,影响道教形象,败坏道风,成为建设和谐道教乐章中极不和谐的音符。
近年来道教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把“尊道贵德”和“学修并进”一起确定为校训。把好“入门关”,招生时,在遵循以往重视
政治素质、道教素质、身体素质考察推荐的同时,增加道德素质的考察。重视“门内(在校)教育”,把道德品质表现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每学期结束时,把学生的品德表现和学习成绩、道教风范一并做出书面总结,把总结情况函告推荐宫观,以期用人单位和学院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足,取得很好的效果。慎对“出门关”,毕业时,客观公正地做出毕业鉴定,函告地方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推荐宫观,供他们使用毕业生时参考。
四、立足传统,服务当代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
宫观组织是由同一信仰的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今天的宫观受社会环境影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道众的个性心理和群体行为比以往也更加活跃和复杂,对官观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和谐宫观的建设,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常住道众和官观管理委员会的关系和谐,常住道众之间的关系和谐,官观(包括一般道众和执事、监院住持)与信众关系和谐,宫观和所在社区关系和谐。这些和谐关系的建设都取决于官观管理者的素质,其中除了前述的政治素质、宗教素质、道德素质外,管理素质确为重要。宫观当家要在吸取传统宫观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立足于服务信众、服务社会,主动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中国道教学院从道教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十分重视学生的管理素质的培养。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支持、指导下,2002年修改了《中国道教学院章程》,实行分专业教学,明确把“宫观管理”作为一个专业设置,这在全国宗教院校尚属首次。到目前为止,已招收了两届宫观管理专业学生,共约150名,其中坤道50名。在教学实施上,制订了《宫观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报国家宗教局备案;课程上,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目标出发,在开设为培养学生宗教素质的宗教科目的同时,开设了《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宫观管理》、《财务操作》、《导游概论》,《文物与园林》等。在教学上力图结合道教实际、宫观实际授课,每周安排学生根据所学管理理论、结合所在宫观情况,自由演讲,再由老师点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不是要丢掉传统的丛林管理,而是以现代管理思想丰富发展传统管理理念;宫观不是企业,宫观不能企业化管理,但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些经验。按照《培养方案》,学生毕业时,要围绕“宫观管理”的主题完成毕业论文,学院结集成册,名为《弘道畅玄》。从论文内容和质量看,学生的吸收了现代管理理论,融会于传统的宫观管理之中,达到了立足传统,服务当代,提高管理水平的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内地宫观的管理水平,开阔视野,进一步加强内地和香港道教界的友好交流,2006年暑期,由香港蓬瀛仙馆出资,邀请担负部分省市担负宫观领导职务的中国道教学院毕业生和部分在校生,到香港中文大学研修,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实地参访香港宫观,听取仙馆的财务、人事、弘道等方面管理经验介绍,二十来天的研修,诸位年轻道长严谨的道风、良好的形象赢得了香港同人的称道,而香港道观先进的管理模式、热心弘道和举办公益事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和许多有益的思考。
总之,建设和谐道教,老一代爱国的道教界人士应更加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年轻一代要更加自觉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宗教院校应结合新形势,积极回应时代的呼唤,探索有效培养途径,切实培养一大批经过实践锻炼的爱国爱教宗教接班人,为建设和谐宗教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