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源于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崇拜,又融合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及方士的各种方技和数术学说,以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为标志,道教从此正式创立,创立之初,道教就注重诵经对修道的重要作用,并把诵经作为道教弟子重要的日常修道活动之一,近日搜集整理前人资料,把道教的诵经文化写出以(一)道经渊源;(二)诵经作用,写出如下,求教于道教弟子及道教信众。
一、道经渊源
道经的文化渊源主要有三个来源,即道学思想、原始宗教的神学思想和神仙信仰、方士的各种方技和数术。道学思想中宇宙起源说,以柔克刚的思想,人体修炼的思路都成了道教经典的主要论点;原始宗教的神学思想和神仙信仰是指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了寻求安慰和寄托,只能把命运交给神灵,于是产生了许多神仙和一套祭祀制度,道教弟子经过修改、添加、发展而形成自己的神学思想和神仙信仰;方士的各种方技和数术在道经中的符箓、方技、数术、祭典、内外丹内容都有反映,是对古代方技和数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各种记载道经的著作可知,最早的道经应为上古时期的《黄帝阴符经》,其作者暂且不论愿道教后来学者论证,其内容为遁甲,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视奇门遁甲为“帝王之学”,在最初的流传过程中,《黄帝阴符经》的作用是为了在战争中获胜而选择最有利的进退方向,然而后来却逐渐衍变成一种百姓占卜日常生活的数术,在这时侯法术、三丹元法也依附进来,于是《黄帝阴符经》中,占卜、法术、炼丹同时流传,成为凡夫俗子憧憬不已的学说之一,因而后世便有“学会阴符经,来人不用问”之类的说法。道经有其具体的应用,绝不是泛泛而谈、空谈玄理。
二、诵经作用
诵经就是诵念经文,是道教斋醮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元。一个道教徒在入道后初习仪式时就要学习诵经。诵经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个道教徒在初入道门后就要学习诵经,通过诵经念文,可以对“行持”有所帮助,也有助于理解高深玄理,提高个人修为。诚如玄门早晚功课经序所述“窃以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修自身之道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
2、在“天地运终,星宿错度,日月失明,四时失度,阴阳不调,国家有灾,兵革四兴,疫毒流行,兆民死伤,师友命过”等状况发生时,通过诵读经文就可以“上消天灾,神护国家;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以达到禳灾而灾消,祈福而福至,无求而不应,有感一皆通的效果。
3、宋代白玉蟾在《赞救苦经辞》中认为讽经诵咒的人,“莫不代天尊而演说经教,体大道以接引浮生”。意思是说诵经可以代天说教,宣传教义。
4、道教认为,通过诵经万遍,可以达到修道成仙,与神沟通的目的。根据《洞玄空洞灵章经》中“善男信女,香灯供养,见世光明,身入无为,受福自然。若能长斋,诵经灵章,万遍道成,身生水火,立致飞行,其道高妙,不得泄露。”因为“千遍通神,万遍通真”,通神就可以逆知吉凶,通真就可以经灾履恶,腾景三清,最后、诵经可以保平安,消灾增福寿,功圆行满,三界遵行。《雷声普化天尊经文》中“向来诵经,念念存诚,千真拱听,万圣通灵,应元合炁,普化分形,九天有命,三界遵行,消灾忏罪,请福延生,功圆行满,大道证盟。”
总结起来,诵经功德,不可思议,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经文朝夕诵念,昼夜忘疲,直至三千功满,八百行圆,神灵自通,修道成真。个人拙见,认为诵经的最高境界至多能达到三乘之法中的中法,邱祖垂训文曰:“夫中乘者,秉心演教,礼忏诵经,讽太上之法科,礼天尊之宝号,信心恳祷于圣前,虔诚斋戒于庙中,清净身心,阐扬达到,一念存真,常存正法,运用灭度之时,自有善神拥护,或送皇宫,或生官府,或为君王,而名登九五,或为官卿,而位列三台,那时万民敬仰,四海同归,人中殊胜,岂不尊乎”。应该是对诵经作用最真实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