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一、四川道教与石刻艺术 广汉县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巨大铜铸神像(高约2.8米),确证早在蜀王杜“宇时”(相当于商末周初),蜀地已形成高度的神灵信仰。巴蜀人祭祀“三皇”,“五方龙神”:蜀“开明王朝”有“五色帝庙”。巴蜀巫师使用着示意“符箓”,一种吉祥图画的“巴蜀图语”。蜀王铜印上有祖妣祭酒图像。约在公元一世纪,张陵(34—156)用“黄老之学”改造古代巴蜀的”五斗米道”为天师道,道教正式建成。考古遗迹有:简阳县岩洞石壁上刻有“汉安元年”(142)“会仙友”三个大字。芦山县“建安十年(205)<樊敏碑>提到了“米巫”。“熹平二年”(173)的<米巫祭酒张普碑>记载了“道正一气”传教情况。张陵在四川建廿四治教区。张鲁在陕西南部建立了道教政权。西晋末,巴从賨人建立“成汉”政权于成都;尊青城山范寂(长生)为“天地太师”。西晋五斗米道首领陈瑞势倾数郡。唐玄宗僖宗入蜀,成都青羊富有唐王殿。杨太真生于青城山下导江县:金仙玉真两公主曾拟入青城修道;诗人薛涛居碧鸡祠为女冠圣师。五代时杜光庭居青城山著道书数十种。陈抟所传刘海蟾、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孟煦一系南宗金丹,是道教命功真传。宋赵归真所传“雷法”亦流布于青城山中。 巫山县大溪出土的玉雕人面饰牌距今约五千年。商周两代的广汉玉器已很精美。广汉县和成都市区出土的商代立雕人像,是最早的雕像。战国石镜上浮雕了“开明兽”(白虎)。传说的“金牛”与李冰“石犀”是雕兽。“建宁元年(168)……造三神石人”中的李冰立雕像高达3米。汉崖墓石刻图像与画像砖已采用了神仙“西王母”,“伏牺女蜗”等题材。最早的道教线刻则见于<北周强独乐造像碑>下。“嘉兴元年”(417)的维摩诘像见于蒲江县。最早的执拂尘高冠的“神仙”则见于梁“普通四年”(532)康胜造像背面浮雕。南朝《灵宝国王行道经》已有“凿龛琢石”造像之说。但四川道教石雕现存者、约起于隋朝。以下按时代顺序简介四川四十多处摩崖道像中的重要造像。 二、隋唐造像 灌县青城山天师洞内的张陵天师石雕像造于隋大业年间。天师像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有“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广元县有道教神像(皇泽寿8号龛)一列共九躯。渠县化佛岩有道像一列七躯。蒲江县飞仙阁有道教天尊等像多龛,其44龛造天尊像十躯并列。题刻云:“天尊像一铺。天宝九载五月。 奉为临邛郡白鹤观三师主三洞固道士贾光宗造。”蒲江县可莫山道教“主薄治”(廿四治之一)还有女仙杨正见成道浮雕。 绵阳市西山观玉女泉崖壁上有二十五龛道像。最大龛(25号)长2.58、高1.62米。老君与天尊并盘腿坐莲台上;供养人分四列布于左右壁上。供养题名刻字有“上座杨大娘,录事张大娘,王张释迦,文妙法,雍法相……。”(女列)“上座骑都尉陈仁智,紫极富三洞道士蒲冲虚,检校本观主三洞道士炼师陈 ……。”另有题记刻字云:“大业六年太岁庚午十二月廿八日。三洞道士黄法暾奉为存亡二世敬造(空一格)天尊像一龛供养。”此外尚有“成亨元年”,“咸通十二年”等题刻。 绵阳富乐山小龛道像亦有“大业十年”题刻。绵州道士李荣有《道德经注》。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李荣>诗云:“不能京兆画娥眉,翻向成都骋驺引。”唐驸马薛曜亦有(登富乐山别李荣道士>诗。汉州什邡县“并是道民”。“广汉县集灵观有天尊真人石像大小万余躯。”(前见《蜀中广记》;后见卢照〇<至真观黎君碑>。)可见道教之盛。 剑阁鹤鸣山有道像五龛。三龛长生保命天尊像可代表唐代早中晚三期风格。两龛道像正中为两<重阳亭>碑代换。“重九”是巴人“九皇”会的遗俗。此处造像题记有:“前刺史,赐紫金鱼袋郑国公尚玄元道。……以命石工雕长生保命天尊像一躯。……圣历大中十一年丁丑岁(857)。” 丹陵县龙鹄山有道像三十余龛。道像高者约1米,小者仅0.3米。老君盘腿坐于束腰方台上,二真人,二侍童侍立。(龙鹄山成炼师植松柏碑>建于“天宝九载”(750)。是女冠成无为绿化山林纪事。碑云:“女道仕成无为。……仙师年逾知命而有『少容』,状如廿许童子,盖还丹却病之功也。无欲无营,恒以功德为先;不滥不贪,特以长生为务。……”丹陵成无为,蒲江杨正见皆著名女冠。 剑阁县鹤鸣山有道像五龛,第1,3、4三龛皆造“长生保命天尊”立像,似可代表初唐至晚唐风格。第3龛有题刻云:“前刺史、赐紫金鱼袋、郑国公尚玄元道。……以命石工雕长生保命天尊像一躯。……圣历大中十一年丁丑岁。”第2、5两龛正中造像不存,代之以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并序>碑;<再建重阳亭>碑各一通。两龛(2、5)两侧同有:金童、玉女十二神将、四魔王。为何除去中尊像(张陵?或李耳)而代之以重阳九皇祭的碑刻,可能是巴蜀地方神教或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反映。绵阳市开元寺亦有“大中八年”(854)<长生保命天尊像赞并序>,当与此处像有关。 安岳县玄妙观道教佛教造像最能说明唐朝道佛并重情况,造像精美繁丽可为道像代表佳作。造像列布于巨石包上(高5米,前后长约10米,左右长约6米)。编为75号,有造像约1250躯。 第六号龛是<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主要文是:“至开元十八年(730)……首天龛,次王宫龛……”。其中关系道教史迹的重要文献有:① “道是盘古本口口口主”。“老子者初为盘古”。②“上道而轮,化生天地而生佛”。“元始化生三教圣人而生佛”。“道是三教祖也”。③“正一法王,古今相续”。“张、李、罗、王、名天之尊也”。④“国公左弘”之子“弟子左识相”皈依“朝纲国公李玄清(靖)”与“当缘法师李玄则”。⑤“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频以皇帝恩命”。这是道教地方性历史的记载。第72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碑文云:“开元十八年五月廿五日同邑人玄(应?)书”。第69龛题刻云:“大中十四年画挂月十四日”。 第11号龛最大,高宽在2.5米左右。中坐老君,诸真人列侍两侧。第12号龛列坐三像(三清?)。第62号龛中立一真人,脚下有『九头鸟』(巴人三皇九首的象微?)。还有许多龛是老君与佛并坐,后列有诸真人与诸菩萨侍立,佛道合作无碍。第73号龛是观士音与大势至两佛教菩萨并立。《云笈七签》以『无极太上大道君』亦号『正一真人』亦号『元始天尊』。老君降峨眉山授黄帝以《三皇内经》与《五符真文》。与巴蜀古史有关。 蒲江县飞仙阁的百余龛唐宋摩崖造像中有多龛道教造像。第44号龛天尊像十躯并列。题刻云:“天尊一铺,天宝九载五月。……临邛郡白鹤现道士贾光宗造”。第74龛真人像侧亦有刻云:“长乐祖尊像一龛。惟大唐开元廿八年(740)岁次庚辰十二月……”。该县可莫山还有道教『主簿治』教区遗迹及崖刻。 仁寿县牛角寨三宝龛有重要道藏历史题记云:“南竺观记……夫三洞经符,道之纲记。了达则上圣可登,晓悟(则金)真斯涉。……大唐天宝八载……三洞道士杨行进,三洞女道士杨正真,三洞女道士杨正观,真元守宪、进第、彦高(等)共造三宝像一龛。……”第40龛正坐三清像,后立五真人。左壁有坐神及二童侍二真。右壁有<南竺观记>刻字及女真五人。造于公元749年。第36龛并列廿七真仙。第44龛并列卅五真仙。第49龛造(中)老子,(左)孔子,(右)释迦。是唐造『三教龛』 广元县、渠县皆有诸仙列坐龛摩岩造像。巴中县有唐<北龛老君影迹诗碑>。荣县荣德山老君洞有老君石像。广汉县集灵观有石雕道像。 三、宋代道像 宋代道教摩崖造像以大足县最为著名,既多且佳。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南宋时吴玠吴磷,虞允文守蜀。由陕西迁来的士族与镌刻匠人造作了中国晚期石窟寺艺术,使川中摩岩大放异彩。道教造像尤成为壮丽精美。 (一)石门村圣府洞道像开创于绍圣元年(1094)。第10号『三皇洞』是一套巴人道教神天皇,地皇,人皇并坐正龛上。『灵宝法王』,『火车王灵官』『玄武大帝』,『华光大帝』分立两旁。两侧各对立着六部天官,丁甲神,天曹判官。两侧岩上对立着皇天与后土,十仙真,十六真官,廿八宿。 炳灵龛(11号夫妇并坐,百神侍立,下有『地狱』。此间『东岳上殿太子至圣炳灵仁惠王尊神』特盛,或与古开明王赤帝『鳖灵』有关五显华光大帝龛(7号)面像威猛,足踏火轮。 玉皇龛(2号)外有千里眼,顺风耳两大将军。 鬼子母龛(9号)有四男二女,与《灵官马元帅传》合。鬼子母本印度珂利帝母,后与道教『九子母』,『东岳淑明皇后』合而成『送子娘娘』神灵。(二)南山道像(4号)三清古洞造于绍兴年间。上坐三清像。两侧坐『四辅』神: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与勾陈上官天皇上帝,吴天金阙至尊上帝(玉皇与王母娘娘双像)与后土皇祗双像。龛壁外有云龙与诸真仙像。 圣母龛(3号)中坐『注生后土圣母』左坐『保产圣母』,右坐『卫房圣母』三位生育保婴女神。左壁有『九天监生大神』,右壁有『送生夫人』宋雕。 龙洞(6号)龙首似蜥蜴,身立似马。宋雕。 真武像(1号)披发仗剑,著甲罩袍,足踏龟蛇,玉女捧印,金童捧剑。明正德十六年造(1521)。 (三)舒成岩东岳大帝龛(1号)附其第三于『炳灵』像。造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淑明皇后龛(4号)洞口上额题:“淑明皇后一龛”。内壁题刻云:“……奉道弟子林(宋?)美意……就云从岩镌造淑明皇后。……时以癸酉绍兴二十三年三月二日工华。掌岩道士王因之建洞”。 紫微大帝(2号)玉皇大帝(3号)有题刻云:“时以天元癸亥绍兴十三年(1143)……伏麟镌龛”。此处四龛似由道教『六御』(六合神)渐变为『四辅』。 (四)石篆山 老君龛(2号)为元丰六年(1083)造。九子母龛(9号)。文宣王(4号孔子)与十哲像,元祐间(1086--1093)造。宝志禅师(6号)。还有明代僧朗然所造川主,土主,药王,三像。 (五)妙高山三教窟题刻云:“东普攻镌文仲璋,天元甲子记(绍兴元年,1131)”。 (六)佛安桥三教窟题刻云:“壬辰三月记。”即乾道八年,1172年。 此外,在安岳县还有五处道教造像是属于宋代的。即赤云公社华严洞内的『夫子』像, 手执《合论》。般若洞内有孔夫子,李老君像及“嘉熙四年”(1240)刻字。瑞云公社老君庙有道像多躯。城郊园觉洞有道教女神像龛。石鼓公社有三眼神像。 江油县天仓山太乙洞内有立雕道像多躯,是宋或明代雕造。夹江县庞婆洞有庞氏夫妇坐 像。蒲江县飞仙阁小龛道教神像似为宋造。 四、明清造像 泸县玉蟾山上有道教造像:三官(天、地,水),三王,阎王,天官,土地,山神土地,玉皇大帝,刘海戏蟾等。还有道化的佛像:送子观音,提竺观音。第70号玉皇大帝龛像高1.8,宽1米,是明代造像的精品。龛间还留有“永 乐二十二年”,“正德二年”,“嘉靖己亥”,“天启乙丑”等题刻。明著名文学家杨慎在玉螗山上题有“金鳌山”三大字(字径0.7米);题于嘉靖十八月。 安岳县三仙洞有十七龛道像。题刻云: “三仙洞昔之龙门观也。明天启、万历间,邑人窦治轩建。道人李焕宗复凿儒释道三教合奉一堂。”安岳赤云公社华严洞门左“六臂观音”后右手所执方印上刻有“仙佛合宗”四字。明杨慎有<仙佛同源说>指大邑县雾中山佛教与鹤鸣山道教有同源因素。 合川龙多山有明万历刻“二仙传道”龛及”田老子”与“冯老子”像(均高1.85米)。有“万历戊戍进士李作舟”题刻。又有道士陈福牒像(高1.45米)。 大足县南山真武像(1号)为明造。灌县青城山黄帝像;朝阳庵立雕道像似明造。营山景佛寺石雕站将部曹多是佛道合一。金章县城厢明教寺啄有明嘉靖石雕老子像。重庆市老君洞原有道教摩岩造像浮雕。新都县城湟庙石雕地狱人物是明或清造作。 清代造道像以安岳石羊镇毗卢洞玉皇龛。乐至县崇教寺字库道教人物较佳。大足县宝顶有民国造:老君,财神,山王土地,玉皇王母,四龛道像。灌县有张大千绘道像碑刻:王母,麻姑,花蕊_夫人,张陵,张三丰,黄梁图,绛巾图七通。 此外附于佛教造像的道教神像以大足宝顶山宋造卧佛前的的玉皇及四辅神,卧佛上方王母及八天仙女为最精丽。梓潼县卧龙山初唐佛龛内所立道教人物亦佳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