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作个题解,从严格意义上说,上海的豫园和城隍庙是隔壁邻居(两个概念),因为两处连在一起,所以坊间时常把豫园说成了城隍庙,或把城隍庙讲成了豫园。从龙年前夕到元宵节,上海豫园城隍庙(豫园商城)几乎是天天熙熙攘攘,近两天更是平均每天游客达到三四十万,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甚是让人欣喜。于是在高兴之余,引出一些思考,那就是豫园城隍庙的人气,尤其是节庆的日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地“旺”?
原因可以说出众多条,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和了解,认为有一条是非常关键,就是豫园城隍庙的管理模式,或者机制,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有指导性的市场经济作用的管理模式(机制)。说白了吧,就是这个地方的所在地黄浦区人民政府以及出机构街道办事处,从来都没有放任过对豫园城隍庙管理的政府职能。
首先是非常注重保护和发挥豫园城隍庙这个地方的传统特色。豫园始建于明嘉靖38年(1559年),被誉为“东南名园冠”。1987年重建东部,恢复百余年前故景风姿,新旧诸景相映互彰,融为一体,古园更臻完美,实为游乐观瞻之极佳去处。与豫园壁邻的城隍庙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黄浦区政府和这个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在政府的关心下,在道教信徒的支持下,城隍庙完成了修复工程。如今的城隍庙与豫园已然融为一体,成了上海最著名的商业中心豫园商城,在这里10多个上海市著名商标以及众多中华老字号和百年老店等为核心的产业品牌资源,经营业绩连续十年名列全国大型零售企业(单体)第一位,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豫园城隍庙是上海的一张旅游名片,也是一张文明名片。这个“功劳”自然与其有一套行之有效果的政府管理方式分不开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听说过有“宰客”等欺人吭客之纠纷。这是“小事”吗?这是一种氛围使然。从著名的老庙黄金,到几分钱的“小针线”,这里的经营人员都能守规矩。豫园城隍庙的管理者对此也没什么“费力”,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有一个好的传统善待天下客。而多年来,政府十分地珍惜让这种传统坚持下去,发扬光大。政府管理坚持长效管理,而不是等“上门投诉”,上下都养成了管理的习惯,发现苗头就“处理”。
在市场经济的开放条件下,我们的旅游经济如何健康发展,文明搞活,这似乎已经成为目下一个“问题”。有多少著名旅游景点(区),甚至城市,名气越来越不那么好听,什么文明经商、文明待家,统统都不见了渐而人气也不旺了。这当然可以从中找出经营者的不良,企业或个人的不文明。但政府职责、职能有没有问题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近来的三亚问题,还其他地方时不时暴露出来的旅游景区丑态百出之新闻,都不难发现其中的政府所采取的不负责任之行为。为什么“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说到底就是政府的执政能力、行为责任都存着问题。旅游景区能不能吸引人,并长久地保持人气旺,靠得是一种“旅游环境”,这个环境,能使人们在欣赏旅游美景之时,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种心情是政府创造的。所谓的创建文明,经营文明,环境文明,都得有人去管,有人去抓,有人去监督。而这个“人”,就是政府,就是发挥政府的职能和责任豫园城隍庙人气常旺,就是明证。
真的希望在市场经济开放搞活的今天,旅游点、区、城市的各级政府切实地负起责任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