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何新旧论:论中国传统宗教及学术之演变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一、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是理性主义

记者:您刚才谈到老子。我读过老子,十分喜欢他。老子你认为他是唯理主义者吗?

何新:老子书只五千言,古今注疏则百千万言。但真懂他的似乎并不多。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信息——信息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但在《老子》书中已经出现。老子书第21章:“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个“信”,是指一种同期性,其实就是今天所谓“信息”。也就是庄子所谓的“天籁”(乐)。老子所说的道,乃是天道,是一种大周期性。他认为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着建立在这种周期性基础之上的自然秩序。这个周期性的核心原则就是由正态向相反状态转化——“反者,道之动。”

记者:但是许多《中国哲学史》书中说,中国哲学具有素朴自然的唯物主义传统,例如阴阳五行哲学。

何新:这类说法多数是牵强的比附和瞎扯。应该说,中国传统哲学,根本不适合装入源于西方希腊哲学的唯物论/唯心论的二元性分类框架中。西方的唯物主义观念,起源于希腊哲学中几个流派,特别是伊壁鸠鲁一派。后来通过法国启蒙哲学和英国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而深刻影响了近代思潮。启蒙哲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基础,都是牛顿的机械论物理学体系。这种机械物理论,本身是一种十分缺乏活力的体系。是一种无生命意识的哲学。而中国哲学、东方哲学传统则与此完全不同。因为中国哲学、东方哲学是有生命的哲学。泛生命的哲学。在本质上,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是有机的,有生命的。中国人深刻地意识到宇宙、物质是一种具生命力、有活力的东西。中国古典哲学天道观的精髓是理性主义。中国古代哲学在本体论上是理性主义的,是伦理主义(孔子)的和崇尚个人人格主义(孟子)的。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完全不同于希腊哲学(如伊壁鸠鲁)中的唯物主义。

二、中国传统宗教及学术演变之大体脉络

记者:您能否以最简明的语言,概括一下您对中国哲学思想史进程的观点?

何新:中国学术,起源于天文与人文两大因素。夏商以前的早期宗教自然观为太阳崇拜,在周代转变为北斗崇拜。 而其人文因素一为慎终追远的政典文化(尚书),一为敬祖尚亲的人伦文化(三礼)。春秋以后百家兴起,至战国秦汉则大统归入道法两家。孔子试图复兴三代古礼,但长期处于不入官学的非主流地位。直到汉武帝罢黜黄老道法及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上升为官学,才成为主流文化。 魏晋玄学在贵族文化中兴起,以虚无为本体而注重尘世享乐,实际是中国的存在主义。隋唐宫廷崇佛,士人尊儒,民间尚道教,佛、道、儒三足鼎立。宋明新儒学勃兴,主张“名教”,核心是三纲五常。晚明及盛清士人倡导经世致用之实学,经学则以考据语言训诂学而复古(新汉学)。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两千年中国传统宗教及学术演变之大体脉络。

(本文转自搜狐网,选自何新《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时事出版社,2001年,标题为黄世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