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国家认同下的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开栏的话:民族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涉及到全面认识中国和人类历史文化的大问题,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同时,它也是一个关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国际和平的重大现实问题。张践教授就民族宗教学课题撰写出了一系列论著,他在跨文化比较中总结出了民族宗教关系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深入说明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开拓了我国民族宗教学学科的新视角,发出了我国宗教学界自己的声音。本刊将围绕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问题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民族是一种隐性的、非组织化的共同体,民族存在的客观性不容否认。研究民族问题不能绕开国家政权问题,因为国家亦是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宗教认同早于民族认同,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宗教认同可以增强民族认同,亦可以削弱民族认同,宗教作为民族要素中最敏感的部分,无疑需要密切而严肃地对待。

民族是一种隐性的、非组织化的共同体

民族是我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可谓耳熟能详,然而熟知并不等于真知,究竟什么是民族?民族有什么性质?这些问题长期争论不清。西方的一些民族学家甚至对民族存在的事实本身提出了质疑。法国学者德拉诺瓦指出,民族由于经常变化,所以并不稳定。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进而认为,民族根本就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民族主义为了动员群众创造出来的概念。美国学者安德森根据民族属性不确定性的事实,提出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即民族主义者根据居民的生存状态,用民族主义理论组织起来的。这些观点提示我们,民族共同体的性质并不那么“稳定”,边界并不那么“清晰”,概念并不那么“客观”,其中人为设定的东西很多。

笔者认为,与其他共同体相比较而言,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隐性的”和“非组织性的”。即“民族是在共同地域条件下形成,建立在共同经济生活基础上,使用共同语言,具有共同文化的、隐性的、非组织性的人们共同体。”毫无疑问,氏族、部落、国家、宗教、政党、社团的构成原则都是清晰的,组织体系是明确的。而民族在没有发生民族冲突的日常生活中,处于沉隐状态。不但同一民族的成员生活在一起不会感到自己民族身份的存在,就是在不同民族成员杂居的和谐社会环境中,人们也并不总是在唤醒自己的民族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民族虽然属于一种隐性的社会存在,但是否定其存在的客观性却是不可取的,也与千百年来的社会现实不符。

而与民族高度相关的另一个政治语汇就是国家。民族与国家的高度相关性,可以从他们基本同时产生得到说明。正如德拉诺瓦所认为,国家是民族的显性的政治组织形式,民族是国家隐性的文化实体内容。可以说,研究民族问题不能绕开国家这一政治权力问题。

国家是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结论我们耳熟能详。笔者在这里想要补充的一点是,国家也是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说阶级矛盾乃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必然的结果,不会因国家的出现而消失。但是就国家产生的本意而言,它就是为了调节这些矛盾而设,并非为制造矛盾而设,也不是说国家对于这些矛盾无能为力。可以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中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国家是调和阶级矛盾的机构”的意义。国家与隐性的、非组织化的民族不同,它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在一种明确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的,有明确的组织系统,有明确的目的性。

过去,我们对国家的研究仅仅关注了其阶级压迫的职能,而忽视了其文明建设的职能。其实,国家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伟大的发明,是人类利用理性的力量调整阶级、民族关系,控制自身行为的常态组织。与民族相比,国家是在社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具有明确社会目的的、显性的、组织化的共同体。国家的建立应当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础,完全违背民族文化的强权政治机构是很难长命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一切民族的情绪、意愿、要求都是合理的,国家应当与民族的文化边界完全重合。因为民族是一种文化的共同体,其边界是模糊的、变化的、心理的,有许多人类想象的成分,如果政治完全被这种想象牵着鼻子走,将会失去理性调节的作用。

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相互关系

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民族宗教学的重要问题,这涉及到如何评价宗教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根据我国学者张海洋的考证,“认同”一词是从哲学、逻辑学的“同一律”发展而来。他对这个词有一个很简单的定义:“它主要作为动词,兼有对内‘求同’与对外‘识别’之义。”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与其它动物不同,就在于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面对广大的社会,无论个体的人,还是集体的人,都需要寻找一种认同,以便获得自己的归属感,增加精神上的自信,并争取获得物质利益。将认同的概念应用于宗教问题,那么宗教认同就是具有同一信仰的人群的自我确认和与抱有其它信仰人群的相互区别。而民族的认同,则是对于相同民族特征的人群的自我确认和与具有其它民族特征的人群的相互区别。

宗教显然是早于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迄今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一些氏族成员的遗骨头部都朝着一个方向,身边有或多或少的随葬品。这说明他们对彼岸的世界已经有了某种共同的想象,这是早期宗教存在的证明。这种宗教的认同,对于增强氏族成员的团结,减少对于庞大的自然、社会异己力量的恐惧,具有强大的心理慰藉作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人类对于自然、社会的初步认识,都包含在原始宗教的形式中。正如吕大吉先生所说:“原始人的宗教,不但是整个人类宗教的发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源泉。”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