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国运之隆昌,溯文明之本源。咸阳中五台这座千年道观,如一只涅槃的凤凰,又一次将美丽而华贵的羽衣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历史上,一直与儒、释两教呈三足鼎立之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而宝贵的组成部分,在为生民祈福、为社会促和谐的伟业中一直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终南万里多福地,咸阳自古神仙州”。在道教历史上,咸阳曾出现过一系列著名人物,其中有茅濛真君、汉钟离、刘海蟾、三茅真君和创立了全真派的王重阳等祖师。全真派自宋代以后成为道教在我国北方主要宗派,数百年间,信众广大,影响深远,至今道脉兴盛。由此说明,咸阳在历史上实为道教圣地。而作为一座地处咸阳的道教重要宫观,中五台在当今道教的重兴与发展中也占据着无可替代地位。
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初名“九天太一元君庙”。金大定三年(1163),朝廷赐名“太清观”。明清时又称“真武台”,后取谐音为中五台,沿用至今。明万历年间,曾增建药王洞、慈航洞、三茅真君洞、百神洞、吕祖楼各一。嘉靖十三年重修,陈任奎铸铁钟,以记其盛。岁月流年,世事沧桑,而民祀不衰。
1400多年来,中五台道观几经盛衰,数度重修。清同治年间,发生“回乱”,宫观曾遭兵燹。民国时期,废庙兴学风起,席卷关中,宫观遂改为学堂。1949年6月,彭德怀司令员曾以本观作为其指挥所,大破国民党马步芳、马鸿逵部,取得咸阳阻击战的胜利。五十年代初,中五台占地面积约三十六亩,其地势峻峭如削,后高前低,坡度落差约五十米。1953年道观部分殿舍改为中五台小学。六十年代,道观高台被夷为平地,建筑和用地基本被毁损、占用殆尽。
1992年,在咸阳市渭城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直接关注和领导下,对中五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逐步开展。 “中五台旅游景点开发筹备处” 于1993年成立,提出进行旅游开发和全面重建中五台的方案。1994年,中五台被列为咸阳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单位。2003年,贺信萍道长出任住持。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贺信萍道长携徒众抱着发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爱国爱教、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悬壶济世,行医化缘,募集资金,启动了道观的重建工作,历经艰辛,终成今日胜景。
现在的道观,占地将近二十亩,除原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复的一座殿堂,其余殿堂楼舍均为新建。按照传统惯例,山门厅堂供奉护法神王灵官神像,绘制了壁画。山门内,左右两侧,各立钟楼、鼓楼。院内中央位置,规模宏大的真武祖师大殿巍然屹立。大殿内居正中者为真武祖师像,左侧为三茅真君,右侧是汉钟离、吕洞宾、王重阳,后侧乃关圣帝君。诸祖师塑像皆金身庄重,威武生动,有光照千秋之气象。大殿两侧的墙壁之上,绘有细致生动的神仙谱系图画。该大殿为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重檐歇山式结构,金黄琉璃瓦屋顶,捏花脊独特造型。山墙、栏墙和须弥座均有精美砖雕。门窗隔扇采用铁索套梅花图案,棂花工艺精湛,高浮雕栩栩如生。殿内方砖铺地,塑像、彩画、浮雕相互映衬,使得整个大殿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其余建筑,沿真武殿两侧,依次排开,有藏经楼、丹房、客堂以及吕祖殿和药王殿。除二位祖师殿以外,均为二层,建筑面积宏阔。分别供奉纯阳祖师吕洞宾和药王妙应真人孙思邈的两殿,亦为庄重的传统建筑,设计精心,建造精良。吕祖及孙真人塑像神态安详飘逸,两侧悬雕采用民间传统工艺,精美传神。
中五台南邻渭水、北枕莽原、东依汉阳陵、西带汉茂陵,地势北高南低。东风路、文林路和国际机场专线在此交汇,交通甚为便利。周边地区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厚,经济环境发达,民众安居乐业。
目前,观内常住道士十余人,已经带领信众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法事活动。逢年节,即举行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法会。也逐步地恢复了传统庙会,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增添积极向善的内容。近年来,道观在自身建设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即做了一系列慈善活动,包括瞻仰孤寡老人、联系外来资金建设希望小学、为灾区募捐等。
展望未来,中五台道观这只展翅的凤凰,必将担负起应有的使命,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护佑一方众生,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