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新闻动态

北京通州佑民观

时间:08-01 来源:网络 点击:
​​​​​​​​​​ 本视频由扎根基层摄制组提供

光绪版《通州志》载:“在张家湾,即天妃庙,旧名里二泗”。今属张家湾镇。里二泗由来较久,是通州南部最早有人烟聚落地之一,上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战国时期,有两千多年历史。村南三大坟冢,是汉朝砖墓之式,传为循良三冢。旧传村名李二寺并有动人传说,神乎其神。其实里二泗因元代的白河、榆河、浑河、通惠河四水,在张家湾东汇合后,流向漷县境内,张家湾至漷县段当时称泗河,四字加三点水即是此意。白河在张家湾附近,分成里外两股,里二泗正处里股泗河岸边,且水量比外泗河小,位居第二,又因河岸早有观庙,因此得名里二泗。

佑民观即在村西,运河南岸,为道家观院,俗名也称天妃庙,是圣母娘娘道场。明清两朝是名符其实的京东道家第一福地,最大观场。

明嘉靖十四年(1535)道长周从善奏请赐观额曰:“佑民观”沿称至今,但民俗仍称里儿泗庙。观占高地十余亩,坐南朝北,观前即运漕之大运河,观内祭奉金花圣母铜像,俗称娘娘庙。明万历十年,漕运总督汤世隆为佑漕运,奏请神宗生母、永乐店人,慈圣太后李氏重修,李太后向慕金花圣母之神,此观又在其家乡运河岸边,多有捐资布施。崇祯八年(1635)仓场侍郎程注,管河御史禹好善合力重修。清顺治皇帝于顺治八年(1651)慕名而来,亲到观中上香求子,赏银五百两,又经通州绅士田文孝募捐三百两,用以修缮和香火之资,后经乾隆、光绪、民国等多次维修补建。

佑民观四进院落,东边两进跨院。临河四柱三楼式牌楼一座,悬山筒瓦调大脊,五昂斗拱,丁头雀替,颇显壮观,集砖塑、石雕、木刻于一体,精致典雅,与河水辉映。正南一额:“赐佑民观”,北面一匾:“保障漕河”。金光耀眼,丽日生辉。山门三间,硬山筒瓦调大脊,关帝殿三间,罗汉殿五间,勾连搭二券,金花圣母殿五间及玉皇阁五间。殿脊吻兽精致,细刻精雕。每重殿各有配殿三间,供奉药王孙思邈,白面灵官达摩,文王后妃及眼光娘娘泥塑伸像。各殿之间有廊相通,整个建筑结构一体紧凑,殿头硬山、悬山、歇山皆有,苏式彩画,旋子彩画,和玺彩画,佛道故事,重彩工笔,三交六碗隔扇,八角套方棂窗,泥塑像栩栩如生,工艺精美。

院内翠柏苍松,虬枝古槐,绿荫之下,十余块玉雕石琢,方座螭首碑记,镌刻真、行、隶、篆各体铭文。铜钟浑厚肃穆,三尺宽阔平口铁磬,敲之余音袅袅,殿内殿外香飘四野。

金花圣母为合二为一之神,一为天上之神,一为地下鬼神,一在水中救难,一在人间助产。天妃金花圣母本为福建沿海渔民之女,因父死海中,苦苦寻救,在海中寻父尸三日,终携父尸而回,时人称孝女,后坐化而去,乡人修庙供奉,求之灵验,此女即妈祖林默娘。(另一金花夫人为广东人所祀,为助产之神)其封诰由“灵惠昭应夫人”而“护国明著天妃”进“弘仁普济皇后”再进封“天上圣母”。初在沿海水域,后在河湖地带奉祀,又随京杭大运河北上,在里二泗佑民观坐享供奉。娘娘庙为水神之庙,佑民观所奉属属北京首例,京中无二,加上送子娘娘之说,使此观远近闻名,声震华北,也就不足为奇,正是香烟鼎盛,数百年繁华一点不假。

每年正月十五至三十为庙会日期,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土产百货、彩台弦唱,南北八会争强斗胜,余兴不尽,农历五月初一另开一次。

清末民初,佑民观有道士十余名,庙产十多倾,大车、骡马、雇工一应俱全,并建有分观(如潞应观,属今张家湾镇北大化村),生活富足,以成宗教地主。民国以后,国家多事,道士人格亦趋卑劣,吃喝嫖赌抽大烟,财产耗尽,日渐衰落。解放后,破除四旧,打击封建迷信,庙毁物亡,剩古槐一株在时间的风雨中见证历史的繁华。

关于佑民观,有不同版本的各种神话传说,至今仍在口头相传,现彩撷二段以读者。据说开始建庙那天子夜,家家户户都睡了觉,鸡不叫狗不咬的时辰,附近村子的很多人都被吵醒,路上车马喧腾,人们扒着门缝儿往外看,一车一车的砖瓦木料,缕缕行行不知什么人,都往里二泗走,足足闹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听说这一宿的功夫,里二泗庙盖完了,是神仙给盖的。另据传说,民国时周围几十里地以内的人,都来里二泗庙求药,有求必应,药到病除,心应则灵。一传十,十传百,北京某位督军因儿子有病,也被老婆逼着来此求药,当他风尘仆仆地准备下跪时,从庙梁上掉下一个大刺猥,以经死了,督军掉头而去。有人说刺猥受不了督军那么大香火,有人说是故意玩儿坏,不定谁把死刺猥事前放在梁上的,正好儿那时掉了下来。据说,从此以后,不但没人再来求药,里仁泗庙也越来越不景气了。

(摄影:蓬莱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