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天庙历史
淮安都天庙位于清浦区都天庙街东侧,此庙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嘉庆年间曾大修,起初规模宏大,建有牌楼、山门殿、中殿和后殿。民国二十三年(1934),马星孚、戴拱北二人在此庙内创设“国医学社”,招收学徒传授祖国医学。同年夏秋间疫病流行,由中医中药界在此庙内设“施医施药处”,为贫苦百姓免费看病抓药,直到日寇侵华为止。解放后,淮阴大舞台设在庙内,演地方戏曲,之后还有蚕茧站、办公场所设于庙内,后又改为工厂宿舍。
都天庙现存中殿一座,座北朝南,青砖小瓦,纹饰华美,梁枋扇窗构造精巧,虽历经两百年风雨仍雄姿犹存。2006年6月,都天庙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都天庙会
在清代淮安都天庙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十日左右举行。参与者多是商家。为了出好会,前3天就作好准备。出会路程是,早上在都天庙街集合出发,途经各主要街巷,中晚饭都在定好的地点,由各行业送来吃。出会场面十分宏大,前面是由4人抬的 2面大锣鸣声开道,后面是几面彩旗飘扬,随后是花船、挑玉器花篮担子。挑担子的是年青男子,走起路来像花旦似的。还有小黑驴背着潘巧云,牵驴的是海和尚,一路表演戏闹、说笑、逗唱,十分有趣。每到有钱人家门口与衙门处,都要赏给点钱或茶食等物。游艺中最好看的要数 “抬阁”和撑“钱伞、香伞”。阁子是木制的,有4、5层,共12架,每架都有几出戏,如“霸王别姬”、 “打渔杀家”、“空城计”等等。全由10岁左右的小孩化妆成角色坐在里面,抬阁人都是经过训练的,腿步一致,不能乱,因为一乱就会歪斜。撑“钱伞”的最难,钱伞是用铜钱一个个辫缀起来的,直径有5尺,穗子有2尺长,以红缎绣花制成,中间1根木柱支撑,约有100多斤。到家门前,一放鞭,扛伞人就将“钱伞”转的哗哗响,玩的全是武功。“香伞”是把1根根香串起来做成伞状,它撑起来不能转也不能动,一天下来,香不能断1支,它表演的是轻功。以上表演人员,到时都另有人替换。 最后,对庙会中表演的节目,还要作评比,看哪个行业演的好。当时,较出名的是裁缝吹笛子,有人连吹1、2个小时不停息。镇江、苏州的高手也来赛过,都吹不过淮安人。
都天大帝
都天大帝,就是唐代平叛“安史之乱”,人们敬重的英雄,睢阳守将张巡。又被人们尊称为“都天老爷”。
张巡(公元709-757年)唐代邓州南阳(今河南)人。开元进士。历官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等。安史之乱时任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军数万围攻不能下。后弃雍丘守宁陵(今属河南),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军大败安禄山军,被玄宗任为河南节度副史。至德二载(757年)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曾遣部将南霁云求援于临淮守将贺兰进明,未果。他与敌大小四百余战,消灭敌兵十二万,器械、甲仗都取之于敌,遏阻了叛军南下的道路。是年十月,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于睢阳。张巡殉国时,身首支离,芮城、邓州和睢阳三地皆招魂而葬。据说他死后被追封为“通真三太子”。在陕西省周至县,由终南镇所辖的甘沟、解村、三湾等十三个村堡联合举办的“老王会”,在周至境内及至关中地区名气甚大,庙会祭祀的所谓孝王,就是指唐代的两位爱国英雄——张巡和许远。在福建莆田,张巡被尊奉为司马圣王,保境安民的神。
开光庆典
在2014年2月9日,淮安市都天庙隆重举行开光庆典。庆典仪式由市道协会长孙敏财道长主持,淮安市政协范更生副主席,淮安市文广新局杨斌局长、李倩副局长,淮安市宗教局许夕保局长、韩群副局长,淮安市旅游局陈兴红局长以及淮安市道协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庆典活动,其中孙敏财会长致欢迎辞;政协范更生副主席,杨斌局长,许夕保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而出席庆典仪式的嘉宾们为都天庙的复建进行揭牌剪彩。
朋友从繁华的淮海南路拐进位于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对面的一条小巷,仿佛走入另一个世界。南至楚秀园,北至东大街,西至淮海南路,东至承德路,这片约14.2公顷的梯形地块被称为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街区的“中心”,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都天庙通过维修整治,在经过神像开光庆典之后让昔日冷清甚至破败的都天庙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古城淮安也因此新添了一个道教、旅游以及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景点。
(淮安市道教协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