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关帝庙,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在今南市区大境路。原系上海城墙西门北城箭台。
明万历年间建庙以供关帝,祟祯七年 (1634年)曾重修,清代雍乾间曾屡修之,嘉庆二十年(1815年)建三层楼。道光六年(1826年)总督陶澍曾题“旷观”二字额。十六年(1836年)于东首建石坊,署总督陈銮题“大千胜境”四字额,二十五年(1845年)建熙春台,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克复后,住持诸锦涛募建。十年(1860年)驻西兵,英法军驻兵该庙,肆意毁坏,又毁。同治四年(1865年),洋药捐局董郭学玩重修。光绪十八年,道长蒋庆荣得到同仁辅元堂支助,重修。光绪间有诗赞大境三层云:“想象长沙黄鹤楼,嵯峨百尺倚城头。偏陬荒讶无奇胜。大境三层拓远眸”。 宣统元年三月,自治公所再修,改牌坊额为“大境”。民国元年,上海拆城,为保留该庙,该段城基未拆。上海警察厅南市分局进驻该庙。民国5年,重修。民国36年,住持道士李锡庚主持大修。
该庙朱栏高阁,高踞城楼。清王韬《瀛壖杂志》描述:城下“槿篱茅屋,古树丛篁”,“小涧平桥,纡回始达。旷土数亩,间植桃柳,暮春花开,朱碧相映,时当祓禊,士女如云”。并有诗称:“飞楼压城坳,雉堞屹环堵。下临竹千竿,风来势飞舞。”以“胜境烟霞”,被誉为沪滨八景之一。庙由景兴,香火旺盛。
民国元年9月,道教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来沪,世界宗教会即假该庙举行欢迎会。张元旭也在此庙召开道友大会。民国23年7月,道教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又在此庙召开正一派道友大会。20世纪40年代,该庙香火渐趋冷落,以出租房屋维持生活。解放后,沪南区道士以该庙为茶会处,每天上午道士聚会,成为经忏业务统一接洽处。60年代,该庙改作工厂车间。
因为城墙上建有大境阁关帝庙,又因这里的关帝庙悬有清道光16年两江总督陈銮题写“大千胜境”匾额,故称大境阁。至清代此处又加筑了熙春台,现已辟为纪念地。
一些曾经到过大境关帝庙的外国游人在二、三十年代对庙内的殿堂布置曾经有过详细的描述,说“它是一定非常美丽和独特的建筑,围绕着它的是花园,而且在它的一个角上有一个池塘”,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可以照出杰出的相片来”。当时,被誉为沪滨八景之一,“胜境烟霞”。 1990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200万元,南市区人民政府又集资700余万元,合计投资900余万元对大境关帝庙和古城墙进行大修。1995年10月,该庙与城墙修复一新,并作为旅游景点开放。1984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上海市道教协会办公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