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新闻动态
堂上名客
易学知识
更多>>
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业务介绍
风水调理
八卦预测
各类法式
周易起名
择日选时
圣地参观
祈福符咒
请神开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易学知识
>
起名改名
>
新闻动态
中国姓名学之姓与氏的产生
时间:
08-01
来源:
网络
点击:
次
中国姓名学之姓与氏的产生
姓氏
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它是构成中华
民族文化
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人说起姓和氏,往往混为一谈。事实上,从姓氏的本意来看,二者的初义大相径庭。 姓与氏,原为中国夏、商、周时期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姓与氏的不同,在夏、商、周三代表现最为明显。姓和氏意义不同,作用亦相异。姓用于“别婚姻”,氏则用于“明贵贱。”
(1)
是根据女性始祖受孕的原因而得姓。如契母简狄因吞燕卵而生契,故商人姓子(卵);后稷母姜源因踩熊迹而生后稷,故周人姓姬。
(2)
是根据女性始祖生育时的地点而得姓。《说文解字》载:“姚,虞舜居姚虚,因此为姓。”“姜,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其他如妊、姒、妫等姓皆蕴含“统其祖考之所自出”之内涵。
(3)
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夏、商时期,贵族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有关周代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姓的基本作用是明血缘、别婚姻,同姓不婚是一条重要原则。“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是古人对优生理论的正确认识。郑樵概括说:“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可见姓对于婚姻的重要意义。这样,以生育传宗为主要任务的女性,为防止同姓通婚,她们的姓比名更为重要。以上所说,是夏、商、周三代结束之前的情况。 到了动荡、变革的战国时期,姓氏制度起了很大变化。社会转型,天下大乱,冲击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氏作为“别贵贱”的作用逐渐淡化消失,而只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家族的标志。 氏取代了过去姓的地位,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战国以后,姓与氏全都叫姓,人人有姓,这种做法从此一直沿用下来。
2.氏的产生
氏产生于姓的起源之后目的是“别其子孙所自分。”母系氏族后期,随着人口的繁衍发展,越来越庞大的氏族不得不分出一个个小支派,远程跋涉,重觅家园,从而衍生出新的氏族,这些新氏族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姓,但新的分化又使他们有了拥有一个区分新氏族的名号的必要,氏,便应时而生了。 原始社会的末期,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 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 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离出来,另立门户。 而后,各种形式的氏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当时,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以国名为氏。诸侯图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
(2)
以邑名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
(3)
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
(4)
以职业名为氏。
(5)
以住地之名为氏。
(6)
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
(7)
以贵族的字为氏。 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史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需另外立氏。这些贵族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则数代即发生变化。春秋以后,氏族制度变为家族制度。 家族制讲究血统,从夫居、父权,实行继承制和族外婚制。 由于宗法下的父系血统产业权力继承,家族的重要性便远超过了氏族,家族的人可以脱离氏族而独立生存,而且只有独立才可体现其继承优势,因此家族便替代了氏族,于是,姓氏逐渐合一。 战国时代逐渐形成姓、氏合一。到了汉代,由于家族的宗法制度,大多数人便只称姓而不称氏了。 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氏,普通的平民没有“别贵贱”的需要,一般没有氏。像弈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等人,其实就是在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或具有的专长之后加上名所构成的称号,其中的“弈”指棋手、“庖”指厨师、“匠”指木工、“医”指医生、“优”指演戏的人。 值得说明的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女子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权力,甚至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女子只可称氏,男子才能称姓,结婚后,妇随夫居,女子成为夫族的一员,已婚女子的姓名也发生了特别的变化:首先是在本身的父姓前加夫姓,表示已属夫族的一员,然后在父姓之后加“氏”,表明自身原属何家族,至于本名,就完全被省略了。 如:张李氏,夫姓张,父姓李,后附缀“氏”,意为“已属张家的原为李家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