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新闻动态
堂上名客
易学知识
更多>>
四正堂介绍
为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周易理论,在山东省德州市设立四正堂。2017年初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题字四正堂...
业务介绍
风水调理
八卦预测
各类法式
周易起名
择日选时
圣地参观
祈福符咒
请神开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易学知识
>
起名改名
>
新闻动态
姓名承载丰富的内涵2016
时间:
08-01
来源:
网络
点击:
次
姓名承载丰富的内涵2016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的发展,
姓名
亦从发端到演变,逐渐被赋予宏富、复杂的内涵,从简单的“代号”演变为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字学、文学、美学、音韵学等内容的“综合文化。” 姓名的传承性明末清初顾炎武说:“姓千年成而不变,氏一再传而变。”意思是说人们的“姓”是不可以改变的,是具有传承性的。 姓名的产生形式(一般是长辈为晚辈命名)就揭示了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可谓为“传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继承,又表示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连,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续。 尤其是人们长期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更是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之间的血缘亲和关系,把人的个体生命延续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下去,形成家族坚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匿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中国人一般都习惯地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 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唯有Y染色体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征的性能,而X染色体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 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的原因。
姓氏载有丰富内涵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从而打开郁积心中的大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咙又足谁?”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至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暂人生。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古代社会的姓氏也曾有高低贵贱之别。“氏”曾经为贵族所独有,丢“氏”即是丢贵族之地位,故“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有“氏”者贵,无“氏”者贱,这在古代是常理;据说上古三代以前,有贵族身份的男子是只称“氏”与“名”,而不称“姓”的,只有妇人称“姓。”至于“庶人”,当然无“氏”,故只称“名。”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什么人之间不能通婚。同姓是一道门槛,我们的祖先三千年前就已规定,所有的男女均不能跨越这道门槛而走进婚姻的殿堂。 但“同姓不婚”不是“同氏不婚”,若谓“氏”重在“别贵贱”,“姓”则重在“明婚姻”:“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氏”可改变,而“姓”则是不可变的。 至秦汉,“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 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 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 而在王室,旧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姓名的时代性
人之取名,因时而变,与社会背景、环境、形势及时代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从人名演变的历史中会发现,名字的起用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从封建社会人们追求功名富贵,到建国后“建国”、“国庆”、“超英”、“文革”、“卫东”等弥漫浓烈的政治色彩,再到当今社会姓名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名字中都折射出不同时代特定时期的人文氛围和价值取向。